APP下载

牛津大学全英文教学培训及启示

2018-09-16牟鹏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全球化

牟鹏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英文教学(EMI)在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EMI教师资源的不足是各国高校在推行EMI课程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文章对当前国内外EMI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以清华大学教师在牛津大学的EMI培训为例,介绍了牛津大学EMI中心的教学培训内容和思路,分析了其EMI教学培训的特点。最后基于我国高校EMI教学的发展需求,提出了推进高校EMI课程建设和教师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全球化;EMI教学;教学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014-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MI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non-native speaking countries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lack of EMI teach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I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MI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summarized. 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EMI training camp as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EMI Oxford and analyzed its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I teaching training a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EMI teaching in China.

Keywords: globalization; EMI teaching; teaching training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全球合作与交流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能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应用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当前,很多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吸引优秀留学生作为其教育全球化的主要目标,而全英文课程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手段之一[1]。

但从国内外高校EMI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EMI教学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发展势态,但EMI教学的目标和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这其中缺乏既具有良好英语水平又具有深入专业知识的EMI教师是各国高校普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EMI教师培训环节不足的问题,以清华大学教师在牛津大学进行EMI教学培训的实践为例,讨论了牛津大学EMI中心培训EMI教师的内容、方法和思路,并提出我国开展EMI教学的建议和思考。

一、国内外EMI教学发展概述

我国在加入WTO后即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其中的第八条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教育部又提出了建设500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诸多高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都加快推进了EMI课程和双语课程的建设。

在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上,除了采取以示范课试点为主的推进方式,不少国内高校还制定了专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平臺和全英文培养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开展英文课程体系的建设。如清华大学从开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出发建设了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和多个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每学期开设有200门左右的EMI课程。北京大学2012年设立了本科生外文授课的平台课,利用海外归国教师、访问学者等资源组织开设英文课程,2011-2017年的本科生全英文课程开设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1-2012学年的128门上升至2016-2017学年的178门[2]。除了英文课程建设,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国内高校相关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也日益增加。图1是2001-2016年在中国知网平台以“全英文(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为关键词搜索,并以“高校”进行筛选后的论文数量。

从图1可以看出,全英文(语)和双语课程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从2001至2016的16年间增长了近10倍,其中“双语教学”类论文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随着国内高校英文教学条件的日渐成熟和全英文课程建设力度的加大,“全英文(语)教学”类论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2013年超过了“双语教学”类论文。

从全球范围高校的EMI课程建设来看,越来越多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逐渐将EMI教学引入了各自的高等教育体系。欧洲学术合作协会(Academic Cooperation Association,ACA)从2001年开始跟踪欧洲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高校的英文授课培养项目开设情况,并于2002年、2008年和2014年分别发布了系列研究报告“English-Taught Programme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3]。报告指出所调研国家高校的英文授课培训项目从2001的725项和2007年的2389项,上升至2014年的8089项,英文培养项目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推动。同时,该系列报告还指出EMI教师和经费的不足是阻碍英文培养项目建设的主要原因。牛津大学教育系的EMI中心在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13-2014年间对全球55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进行了EMI教学调研,对这些国家推行EMI教学的动因、师资水平、教学资源和基础设置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该项调研表明,EMI教学基础条件匮乏、EMI教师资源不足和相应的EMI教学培训、研究滞后则是阻碍EMI教学推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国内外高校EMI课程的运行和推进情况来看,EMI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除了面临教材建设滞后、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EMI课程教学法创新不足等问题外[4],缺乏合格的EMI教师是EMI教学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此外,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任教前只经过了短期的教学和岗前培训,而针对EMI课程教学的培训和指导则更少。近几年国内有的高校如南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也开始推进EMI教师培训,但这样的培训在国内外高校尚不普及。EMI教师师资资源、执教能力和相关培训环节的不足与当前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EMI教师的大量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二、牛津大学EMI教学培训——以清华为例

牛津大学EMI中心(EMI Oxford)成立于2014年3月,致力于EMI教学相关的研究和为教师提供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化培训和指导。牛津大学EMI中心对EMI的定义是:“在主要人口的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利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该定义说明EMI教学的目的是利用英语教授专业知识,而不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教授英语,该定义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教学和研究同行的认可。

清华大学目前建设有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平台,与全球多所高校设立了30个双学位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同时还开设有13个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开设的通识英语课程、全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超过800门。清华大学从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帮助教师开展英文教学和提升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等方面考虑,2016年开始选派开展英文教学的教师赴牛津大学进行EMI教学培训。

(一)清华大学EMI培训概况

2016年清华大学派出了第一批共15位教师赴牛津大学进行EMI教学训练,15位教师来自全校的10个院系,其来源院系分布和人员比例如下:

15名教师在牛津大学EMI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周共10个单元的EMI教学培训,在两周的培训、交流和教学展示等环节中,不同的专业背景、授课类型、教学理念和风格得到了充分展示。这种理工融合、文理交汇的模式对促进EMI教师教学法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帮助很大。由于此次培训效果显著和基于校内承担EMI课程教师的迫切需求,2017年暑期清华大学又派出了第二批培训的教师并将培训规模扩大到了40人。

(二)EMI培训内容和特点分析

牛津大学EMI中心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如图3所示。

1. 语言能力提升

课程主要在课堂用语和表达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了提升。在课堂用语方面主要讨论了EMI课堂的常用语、语言的组块、阅读和写作的评价语言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牛津大学对学术词汇的研究和梳理的学术词汇(词频)列表(Academic Word List,AWL)。在表达方面,课程重点讨论和演练了语速、重音和停顿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表达方式对学生理解力和注意力的影响等关键问题。

2. 教学法和教学技巧

教学法的研讨是贯穿整个培训课程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课程从教学法的角度深入讨论了交互式教学及其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影响、提问的技巧和教学检查的设计方法,还对浸润式教学、双语教学、CLIL教学法、翻转课堂、MOOC/SPOC等多种模式进行了研讨和比较。同时,课程还引入了一些有利于交互式教学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技巧和工具,如基于游戏的课堂小测试平台Kahoot,利用Kahoot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讨论和实时在线的问卷调查,应用该工具可以提高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并能获得大量的课堂教学数据。

3. 教学观摩和反馈

牛津大学的EMI培训课程非常强调实际课堂观摩和反馈的重要性,课堂中有大量实际的EMI教学案例供学员观摩和讨论,这些案例具有很好的实时性、代表性和针对性,这使得教学观摩直接深入到了当前EMI教学涉及的最突出的问题,如语言准确性的影响、内容的逻辑组织、教学准备、授课模式和教具等,甚至还包括教师的站位、眼神和肢体语言等均有演示和讨论。在觀摩的同时,还设计了较多的针对课程观摩方法、反馈方法和检查教学的内容,引导教师从实际教学中进行学习、总结和升华,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为后继的课程设计做好准备。

4. 教学实践和反思

基于对于语言、教学法和教学案例的学习,个人的教学实践即微教学(Micro-teaching)是培训课程的最后一环,微教学环节要求每位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现场教学演示,整个环节包括教学大纲制定、课件设计、预演改进和最终的微教学展示等环节。这既是对教师个人培训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检验,也是对个人学习成果的展示。

三、牛津大学EMI教学培训的启示

牛津大学EMI培训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小而精”的特点,在培训课程模式上除了课堂讲授外,还涉及分组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堂测试、问卷调查、教学观摩和微教学等多种丰富的形式。这些内容对于即将展开EMI教学或正在进行EMI教学的教师均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总体来说对EMI教学的启示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简单”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设EMI课程的前提是教师的双语水平功底要过硬,特别是如何将学科专业的知识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的语言功底或能力应从“简单”和“准确”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授课、交流的语言力求“简单”,对于不涉及专业领域的词汇,不必使用复杂词汇和语句,日常的交流语言完全能够胜任。另一方面是对EMI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应做到“准确”,能够对这些术语进行清晰、准确的解释和表达。Emilio Matricciani教授在“Appeal for Freedom of Teaching”一文中曾这样描述EMI教学:“用母语与人交流就像看一部高清、彩色的电影,而如果使用英语,就算我们用尽全力,交流起来也好比在看一部低分辨率、黑白的模糊电影。[5]”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非英语母语的教师在进行EMI授课时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失真”,这会给学生带来理解和认知上的困难、甚至谬误。因此,对于EMI授课教师而言,将专业领域的概念、术语阐述清楚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除此之外的课堂用语应该力求简单、清晰。

(二)注重從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思考教学过程

牛津大学EMI培训课程最大的特色之一即是“代入感”明显,整个过程中参与的教师始终穿梭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之间,既从教师的角度反思教学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检查和反馈。整个课程环节中,既包括有大量的教学技巧、交互原则、检查要点和课堂分析讲义,又有丰富的教学观察和反馈表。这种实时的、角色相互浸润的学习和讨论方式扩展了教师对教学过程分析的维度。

如在微教学环节中,每位参与者即是教师需完成一堂微教学课堂授课,又同时都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听课、互动和反馈,此外还有牛津大学的培训教师提供微教学点评,这样的设计使得每位教师都得到了三个维度的教学反馈:自我反思、学生评价和教学“督导”的点评。

(三)需要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

教学和科研工作一样也需要开展系统、深入地研究才能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往前发展。牛津大学EMI中心对教学所涉及的多个环节都有专门研究,这里面不仅涉及教学法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如对EMI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教学过程检查点的设计以及如何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EMI教学在不同阶段的效果等问题,也涉及EMI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口音的影响、重音和断句对学生理解的影响、讲授者的位置和手势、教学反馈及反馈用语的选择等。正是对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细节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演练和研究,才看到了更多教学环节表象背后的“真理”。因此,立足于一线教学并逐步推进和加深教学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长远发展。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很多高校、地方教育部门对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每年都投入教学改革专项资金以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如清华大学2016年秋季学期本科生教学改革立项的项目数量达到了172项,北京大学2016年第一期教改项目立项76项、涉及经费近3000万元[6],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教学发展基金立项57项[7]。虽然国内高校对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增加,但从当前各高校发布的教改项目来看,有关EMI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很鲜见,随着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步伐的加快,期待有更多从事EMI教学的教师能够投入到相关的教学研究当中,提升我国EMI教学研究的底蕴,在未来成为国际上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四)注重EMI课程建设的科学性

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英语能力的培养,EMI课程建设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当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在建设EMI课程时,主要是以核心课、精品课等进行试点为主的以点带面的推进方式,如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有机化学[8]、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JAVA程序设计[9]等,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EMI课程建设应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EMI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融合,需要搭建有利于EMI课程发展的环境和平台并形成完整的EMI课程体系。如清华大学尝试依靠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和多个双学位、全英文硕士培养项目,从顶层系统地进行EMI课程设计,保证学生培养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北京大学也基于2012年搭建的本科生英文平台建设了300多门全英文课程,平均每学期开设近100门。浙江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则针对研究生课程,尝试以学科(专业)为单位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10]。此外,一些中外合作大学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在EMI课程设置上有先天的优势,其课程设置主要以全英文授课为主,从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内容安排和教材选择上都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的学习环境。

(五)高校教学培训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建设势在必行

教师的高素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学校应将教师的“实力塑造”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相结合。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在任教之前并未受过系统专门的教学法和教学技能等培训,针对EMI教学的培训则更少。虽然经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开课旁听、试讲等环节能帮助新教师逐渐胜任一线的教学工作,但这样的教学功底还谈不上“扎实”或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有的高校课程组虽然形成了很好的“传帮带”传统,但这种方式系统性不强,缺乏稳定性且有“断代”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常态化、系统化的包括EMI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培训模式来帮助高校教师提升教学基本素养,使教师的基本功“底色”更加鲜明、一致,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愿景服务。

四、结束语

EMI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是当前世界上各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推行EMI教育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大多数高校还缺乏足够的EMI教师团队和资源,使得当前很多EMI课程的教学效果都还差强人意。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教师EMI教学能力的培训还不多见。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对EMI教师的需求日趋增加,在高校开展常态化、系统性的EMI教学培训势在必行。本文以清华大学EMI课程培训为例介绍了牛津大学EMI中心的教学培训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当前国内外EMI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现状,提出了在EMI教师基本语言能力、教学反思、EMI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EMI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Dearden Julie, Akincioglu Mustafa, Macaro Ernesto. EMI in Turkish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Student Voic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2]北京大学教务部.本科教学质量信息[EB/OL].http://dean.pku.edu.cn/pkudean/jgsz/znjs/jxzlxx/.

[3]Bernd W?覿chter, Friedhelm Maiworm. English-Taught Programme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The State of Play in 2014[M].Bonn: Lemmens Medien GmbH Press,2014.

[4]李颖.高校优质双语/EMI课程的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外语界, 2015(02):80-87.

[5]Sean Coughlan. Italian university switches to English[EB/OL]. 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17958520,2012-05-16.

[6]北京大学教务部.2016年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情况通报[EB/OL].http://dean.pku.edu.cn/notice/inform_ show.php?id=1491449012

,2017-04-06.

[7]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2016年教学发展基金立项公示[EB/O

L].http://www.sjtu.edu.cn/info/1735/68658.htm,2016-10-13.

[8]杨洪,郭玲香,刘松琴,等.有机化学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S1):172-174.

[9]刘维,陈 .JAVA程序设计全英文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3(12):81-85.

[10]徐巍华.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2):1-2.

猜你喜欢

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经济全球化新形态呼之欲出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对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编读往来
中国的拥抱如何温暖全球化(观察家)
过度全球化
全球化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