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析
2018-09-15李华英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二十四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价值观,指导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共同进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在课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思想进步、道德高尚的优秀人才。本文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发展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的基础课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文化在多方面的冲击下渐渐变得复杂多样,初中生还未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很容易在思想上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思想态度,甚至做出危害社会安全、危害国家安全的错误举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课程培养中有重要的意义,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建立完整、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主要强调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高度重合,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核心价值观对塑造民族精神、提高个人思想水平的重要作用,将课堂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将核心价值观传递给中学生,使学生接受课程的过程转向隐形化、简单化。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充分利用社会道德与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向学生阐述了“文明”“和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教师首先讲解了“文明”“和谐”的具体内涵,“文明”是民族发展的伟大结晶,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不朽图腾,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道德体系,也因此衍生出中国社会现有的一些道德规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着重强调了“文明是道德的基础”这一观点,加强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另一重要内容“和谐”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教师从历史角度出发,向学生分析了中国历史中各个阶段对于“和”的看法,阐述了“和谐”所代表的“人世间美好的一种状态”这一内涵,在各个时代,都有人怀抱着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并且为了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积极斗争,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规则,约束着人自身的行为,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在遵守社会规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展名副其实的“和谐”社会。
二、 在生活实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
理论知识离不开实际事例的支持,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中学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课程学习的抗拒心理,阻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提供一定的实际案例来验证理论知识,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在实际案例中分析核心价值观,以贴近学生的视角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在进行《勇担社会责任》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作为公民,应该在社会中承担怎样的责任?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教师请几位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公民应该遵守社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等,随后,教师对答案进行了补充:每周学校都要升国旗,奏唱国歌,这是承担了“爱国”的社会责任;学生要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是承担了自己的角色的“敬业”的社会责任……在一个个生动丰富的生活实例中,学生渐渐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思考,并且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具体事例相对应,便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对其社会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具体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明白了社会责任与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的深层联系,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上有了新的思路。
三、 在时事热点中分析核心价值观
社会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但始终体现着同样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民生政策到国家规划,从社会现象到舆论朝向,处处都在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对社会上的时事热点的讨论,帮助学生增强是非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避免学生在思想上发生错误。初中生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对事物、事件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学习《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举例说明了特朗普上台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分析得出,特朗普时代将会增加对中国经济上的影响,但在政治问题上会有所放松,这种情况使中国有更多余地来处理南海问题等情况,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应对这种境况的策略,以及个人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做的有什么?经过十多分钟的小组讨论后,学生积极踊跃地分享了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提出了国家应该把握有利条件,同时积极调整经济战略,制定应对美国的对策,此外,大多数同学都能意识到自身能做的有效举措是提高自身能力,学习专业技能,利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强国家力量,为建设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时事热点反映了社会中变化着的群体观念,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着较大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引入筛选过的热点新闻,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地宣传。
四、 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核心价值观
教学评价是考查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准,根据教学目标来衡量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在初中生教学评价体系中,包括了智力素质与德行素质两大部分评价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常常只重视学生的智力素质,只要学生的成绩達标,德行素质就可以拿到高分,甚至对一些成绩优异而德行不足的学生“开绿灯”,为了将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育中,首先要打破这种只重视成绩而忽视德行素质的陈旧观念,在德行素质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同时包含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和评价,鼓励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将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质分享给身边的同学、朋友,身体力行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学校对经过考查后,思想素质合格、学习成绩优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对其优秀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树立积极的学生榜样,利用学生及家长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鼓励广大学生向优秀的学生榜样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建立高尚的品德,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
五、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彻底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坚持长期向学生宣传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思想的升华作用,潜移默化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需要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心,需要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初中生在心理上对教师存在基础的尊敬感,很容易模仿教师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丰富教学方法,将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灵活性,帮助学生接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进步作用,紧跟时代形势,抓住时事热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使学生在了解政治时局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在教学评价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对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剑,王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才智,2018(06):27.
[2]朱德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
[3]曹小梅.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8+37.
[4]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36-137.
作者简介:
李华英,中学一级,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