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9-15陈晨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是当下教学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在课下给予适当的辅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思考
有效教学的定义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教学方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和探究能力。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至关重要。因此,有效教学的探索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把有效教学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现实相结合,不能仅有理论上的学习,要做到有意义有挑战,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要积极地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方面的数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还提出了改革数学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枯不燥。而当下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给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新课程的提出给初中数学教师创造了机遇,将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 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不管是有经验的数学教师还是刚毕业的数学教師,都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而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这节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知识点做好记录,教师在课上讲解的时候可以针对的学习,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前预习上要做到给学生留出一些练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并且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完成预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经过反复的要求,学习的态度也在逐步改善,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本节的学习重点做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用笔进行标记。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逻辑性比较强,对课本的预习有助于学生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相联系。教师要特别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本中的例题,要告诉学生数学教材中例题的重要性,它集结知识点的总结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本中例题,只有学生完全理解这些例题的意义,才能彻底的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而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预备习惯没有养成,教师一定帮助他们建立起来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因此,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制定一个预习的目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做出针对性的预习,提高课前预习效果。在给学生制定预习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保达到预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给大家讲解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让回忆一下生活中与轴对称图形有关的物品,并在预习作业本上画出来。经过预习,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在课前就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引出轴对称图形,只需要一笔带过,将重点放在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二、 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优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多学习对方的思维方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讨论激发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一道数学题有多种解答的时候,大家的讨论热情非常高涨,在激烈讨论过程的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解题方式,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快速的扩充,解题方法得到不断优化,所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将情境教学法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辩论平台。
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这节课的时候,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当中建立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再给学生进行分组,让大家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每当学生涉及集体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每个小组就会讨论这次任务的目的和方法,学生全面地分析了这次的学习任务。之后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确定了自己的测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最后将这个小组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从这个教学案例中,发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非常好,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用。
三、 鼓励学生拓展知识点
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深度非常有限。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践中用到的数学问题。但是,数学课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是以教材为中心,把练习册作为战场进行学习数学,只是一味地去做题。当前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放在首要的位置,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使学生的应用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并且培养应用创新的能力。当学生学习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实际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正确引导,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材中的知识从以往的单独解题逐步向灵活应用的方向发展,对一些问题的设置也越来越开放,这也充分说明了在逐步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我们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多收集一些关于数学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学生的学习也必须打破之前的思维方式,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数学学习将会更加有兴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黄霖.关于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11):80.
[2]虞阿英.突出核心主线,追求有效教学——论初中数学有效备课的几点做法及思考[J].高考,2017(12):105.
作者简介:
陈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