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9-15白玉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关键词:导学案运用高中数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更为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将导学案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运用

一、 导学案概述

(一) 导学案的内容

所谓导学案,具体指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包括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实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评价的有效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并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不断促进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强调的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能动性,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科学教学策略。

(二) 导学案的运用原则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这种新型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其设计原则的重视,只有在遵循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导学案的编制,才能充分发挥出这种先进教学策略的真正效用,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1. 探究原则

导学案设计中的探究性要求,其实就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对提升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视,尤其要注重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2. 指导原则

这是导学案教学设计对教师的一种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教学地位转变的要求。即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活动的支配地位,要将自己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同时也要摒弃重知识轻方法的教学理念,要在“授学生以鱼”的同时教会他们怎样渔。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时,应该告知学生具体的内容和时间,以及需要实现的目标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合作探讨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分组的均衡,引导学生在互帮互助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

3. 主体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进一步明确,并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作为出发点,保证导学案的内容覆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并为学生实现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力争实现每个学生都完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构建起更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二、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 明确教学目标

要充分发挥出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既包括了教师制定的课堂目标,也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有明确了这堂课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学习速度和状态,并在结合知识点难易程度的基础上,设定符合自身认识能力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仔细研究教材,并提高导入环节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实现对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的快速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组织学生讨论

教師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课堂问题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学生完成了自学和思考的任务,只有保证了先自主再讨论,先思考后探究,才能真正发挥出导学案的教学价值。结合导学案的内容可知,问题是学案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在课下将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并让学生将学案中不懂之处标记出来,提高学生听讲的针对性,这种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的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从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点。至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模式开展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途径,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讨论,依旧没有找出解决策略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合作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对探讨问题实效性的引导,要保证学生探讨的问题是围绕着学案展开的,不能流于形式的讨论完事。在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应当对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重点讲解,通过这种及时地互动和交流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 重点难点突出

教师通过整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学生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将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丰富和巩固。在进行重点和难点知识讲授时,教师要注意采用精练的语言,并简化内容,要在化繁为简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知识点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整理的问题情况,对那些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进行详述,而对于一小部分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组织他们课下由其他学生辅导,或者向教师请教,通过提高问题讲解的针对性,控制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学生自助消化知识留下更充裕的时间,而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助益良多的。

(四) 强化练习训练

习题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检测和巩固学生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训练的时候,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并以学生认识水平作为基础,重点强调习题的同步性和适时性。教师可以在完成讲解内容之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开展当堂训练,教师要在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关注,对学生出现的书写不规范等现象进行及时的指正,并根绝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突出讲解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注重对解题思维过程的展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适度的拓展训练,从教材内容出发,又要高于教材知识,为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创造条件。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这种新型的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正确认识导学案内容的同时,加深对其使用原则的理解,准确把握学案设计的关键,并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切忌照搬同一种教学设计,忽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从而真正发挥出导学案的教学价值,为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长钱.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7(5):62-62.

[2]张星.浅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66):124-124.

[3]曹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教学研究[J].新课程(下),2017(2):33-33.

作者简介:

白玉,中学一级,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中学。

猜你喜欢

导学案运用高中数学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