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之法
2018-09-15孙美
摘 要:语文的教学自身就承载着传递文化的功能,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当今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更要负起相应责任。只是时代毕竟在变迁,如今的课堂也早已不是以前摇头晃脑背书的学堂,那在当今时代下的承载着古代文化教学责任的语文课堂,又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揣摩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已经相对达到了一个高度,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金钱带来的空虚和无趣,一个健康的社会正如同一个健康的人一样,应当是内外兼修、协调发展的,所以传统文化的教育便势在必行。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观、道德意识、文化素养等急速发展定性的时期,更需要教育带给他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文化的沉淀,身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总结了下列有助于在语文授课中渗透传统文化传递的方式,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少许建议。
一、 古诗词吟唱感受情调渲染
不管是听歌还是唱歌,都是一项极易引起共鸣和达到渲染情绪目的的活动,偏巧,这两项在千百年前也同样适用。中国的诗歌,之所以称作诗歌,因为其自出现开始就是和乐而歌的,乃至于后来出现的词、曲在当时都充当的是“歌词”的地位,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为抒情吟诵的诗词出现,但其具有音乐性与节奏性的特点却并没有消失。所以诗歌不是用来单纯在纸上看文字,分析出来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的。诗词需要的是诵读是吟唱。虽然古时的音乐并没有一并保存下来,但如今的流行乐中也不乏为诗词配乐演唱的,至少化用诗词的就屡见不鲜,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应该刻板,而要在吟唱诵读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
是否还记得歌手陈奕迅的一首《浣溪沙》,这虽然不是我们七年级上册所学的那首很美的小令,但这首歌依然熔铸了太多优美的诗句,如“当时只道是寻常”“谁念西风独自凉”“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样的歌词是真的很有文化含义的。除此之外,像《水調歌头》《虞美人》之类确是已经为词谱了曲,完成了作为一首词的“使命”,也弥补了很多遗憾。虽然如今的诗词真正能唱出来的的确不多,但不妨碍教师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可以唱,可以充满感情地朗读,我相信诗词是适合诵读的,形之于口的诗词会让学生感受无形的文化之美。
二、 角色扮演深度理解作品内涵
在生活中“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这些成语并不罕见,但还有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个人若是没有处在同样的境地,没有相似的经历,是真的很难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感的,学习先贤的作品也同样如此。和音乐一样,影视作品也是同样受众很广的形式,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对模仿表演有很大的好奇与兴趣。虽然课堂毕竟是课堂,不会变成一个模仿影视剧表演的场所,但适当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虚拟置身于古人所处的环境,也许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所谓的角色扮演,其实根本无须纠结于怎样的剧情适合表演,人物又要怎样诠释,我们不是表演课,一切的目的都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而已。那角色可以是《迢迢牵牛星》里被迫分离的牛郎织女,可以是《观沧海》里雄心壮志的曹操,可以是《记承天寺夜游》里苦闷无法诉说的苏轼与张怀民,甚至可以是《西游记》或《红楼梦》里的某一个人物。教师需要留给学生的是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每一种境遇,自主分析当时当事那个人物的行为和感情,也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写出千古传颂作品时的情怀。
三、 逐步升华从作品透析文化价值观
关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我用的是“渗透”这两个字,因为我不认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流于形式的,就如在不合适的年龄摇头晃脑地去背诵艰深晦涩的文章;就如没有意义地刻意去学习古人的说话、走路方式,甚至穿古装逼迫一些可能并没有兴趣的学生去学习琴棋书画。其实,真的并不是背背《诗经》看看《史记》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我们真正要让学生或者说全社会学习的应该是作品中渗透出来的一些高尚的气节与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来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标题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在写景,是在赞美岳阳楼,可是只要稍加了解,就会知道《岳阳楼记》是作者借岳阳楼之景抒发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忧国忧民”的胸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诵这篇文章,这说明这篇文章具有很大的价值,其价值究竟是什么?我想除了让人赞叹不已的文笔,更多的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如今国家一直在倡导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这些是什么,其首谈的就是“爱国”二字。这是对所有中国人的要求,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气节的最高体现。中国自古就有讲求“公利胜私欲”的文化传统,屈原、杜甫等好多文人作品的永垂不朽也正是因为其中涵盖了太多的家国情怀。要知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优秀的文化知识要学,但更不可丢弃的就是几千年传递下来的精神品格。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要注重无形的文化渗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文化作品时,不要忽略优秀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符合教育目标的,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谢文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
[2]岳利玲.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研究[D].扬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孙美,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