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意识”培养对“珍珠生”的重要性
2018-09-15孙建红
摘 要:“珍珠生”是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依据“捡回珍珠计划”项目,由众多爱心人士出资,资助家庭特困、成绩特优、品行优良的双特一优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把散落在民间的土珍珠遴选出来,经过若干年的打磨最终变成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这些孩子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和农村,千沟万壑的黄土地布满了岁月留下的褶皱,稀疏的草木在漫天的风沙中一年一度的枯荣,他们从小就扎根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看着父辈们在黄土上洒下无数的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关键词:“珍珠生”;“感恩意识”;重要性
家访中,我了解到这些孩子有的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有的在重组家庭中生活、有的家庭一贫如洗……从小生活在窘迫的环境中,他们是那么害怕被嘲笑、被孤立、被别人看不起,自卑像一頭疯狂的小兽撕咬着内心,他们甚至不敢正视自己,正视现实。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活得那么卑微,那么小心翼翼,像一只浑身竖起芒刺的刺猬,胆小、怯懦、敏感、孤僻……生活在这样一个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环境中何谈文明、自信、感恩呢?家访结束后,想想以后要和这些孩子构成一个集体,并成为他们的班主任,心不由得颤抖了,以往的那份自信荡然无存。内心产生了极度矛盾,一方面想真心帮帮孩子们,另一方面却不知工作如何开展?
根据这几年对我校珍珠生感恩意识情况调查分析得知,这种特殊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数共有的特点:“话少、自卑、表现欲弱、防备心理强,与大家交往显得比较冷漠,性格极端化、情商也低一些,既想和同学交流又害怕交流。”作为珍珠班的班主任面对这种现状当务之急必须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要他们理解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因为懂得感恩,就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就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该干的事。长期的生活环境影响,想让孩子们的认识从单纯的点滴行动上升到对社会的感恩,需要一段艰辛的过程,即便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最简单的感恩应从讲卫生、懂礼貌开始。“讲卫生”就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表现。这些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在这方面说教的少,与县城孩子相比卫生习惯较差。别说班级卫生、就连个人卫生都不搞,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气味。若不及时面谈、沟通、一旦被周边同学嫌弃就更自卑了。刚开始垃圾随手一扔,吃完饭后碗筷原地一放,这样的生活习惯能不招人嫌吗?至少我们应让他们能融入集体,所以对珍珠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自然就有其重要的意义。“懂礼貌”就是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随口说声“谢谢”,这样可能会让对方心里倍感温暖。如果一些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应感谢他们,这样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另外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也是培养感恩意识的一种途径,一个与人从不沟通的孩子,不会主动关心其他孩子的生活状况,他们不时会表现出常见的人格缺陷如:自私自利、不尊重人、报复、嫉妒、猜疑心理很强、过分自卑,孤独固执等。这些人格缺陷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的孩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已经体会到这些情况,往往想关心别人却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如何开口;想协调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想与人为善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而语言生硬。鉴于这种情况很有必要通过开展自我介绍、班会活动、学习小组等各项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因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沟通好了,同学间的关系自然就融洽了,慢慢地孩子们也就学会了完善自己的性格、关心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去想每一个问题。
一个人一定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真正快乐。亲爱的孩子们我想告诉你们:“你们是不幸的,因为曾深陷在泥沼中迈不开双脚;而你们又是幸运的,在经历眼泪之后遇到了海滩上捡拾珍珠的慈祥长者。‘捡回珍珠计划像一条结实的纽带,让你们这些品尝过生活酸涩的孩子相聚在一起,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学会以自信自强的姿态走好每一个脚印,以乐观向上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日出,以团结协作的精神面对每一份挑战,以谦和感恩的心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所以你们手里紧攥着不止一人的爱与期望,肩上担负着不止一人的梦想与付出。即使天资平庸也要永不放弃。那些一直在远方默默为你们付出的人们,他们给你们的不仅是可以用数额衡量的资助,更是心领神会的感动与精神上的鼓舞;他们照亮你们的不仅是片刻寒冷,而是长长人生。他们用温暖教你们成长为有温度的人,并且,留一盏灯,给夜行的人。能用来回报他人的,不仅仅只是成绩,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力量。你们所追求的,不只是成为优秀者,而是成为不失灵魂的优秀者。永远不要因为追逐物质而丢失灵魂。”
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若孩子们形成了“感恩意识”就会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注定不会完整;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参考文献:
[1]蔡银枝,刘振中.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N].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02):62-66.
[2]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2005(01):93-100.
[3]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01):30-33.
作者简介:
孙建红,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