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设计

2018-09-15陈艳刘真陈纪亭赵林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关键词:说课三视图设计

陈艳 刘真 陈纪亭 赵林

摘 要: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对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制图是机电工程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说课稿就是以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这一节内容为纲,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关键词:说课;三视图;形成;投影规律;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主要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对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一) 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所授内容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庞正刚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项目2任务1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本节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

(二) 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及教材内容分析,结合大一专科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熟练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②能力目标(过程及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空间想象能力。③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重要地位;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避免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盲目感,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为-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教学难点:“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二、 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教育对象是大一专科学生,大部分学生文化理论知识薄弱,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小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很小部分学生对三视图认识肤浅。针对这几类学生,我特制定如下教法、学法-(1)教法:①采用实物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②采用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三视图;③采取多媒体教学法,便于节省时间,增加教学内容;④采用小组学习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2)学法:①课前预习,有备而学;②动手动脑,自制模型;③多想多练,巩固新知;④学会总结,掌握要点。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情特点,本节授课安排为2学时,总体设计为:复习回顾(7分钟),导入新课(8分钟),讲授新课(45分钟),课堂练习(20分钟),归纳小结(10分钟)。

(一) 复习回顾、温故知新(结合图例说明)1. 正投影的概念;2. 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二) 导入新课、激发思维:结合图例,创设问题:一个视图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吗?能反映物体几个方向的形状?得出结论: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向的形状,若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就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三) 讲授新课、探索未知(结合模型、图例):1. 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自制模型):正立投影面——正面——V面;水平投影面——水平面——H面;侧立投影面——侧面——W面。2. 三视图的名称: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3. 三视图的展开方法:以V面为基准,沿Y轴剪开,将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将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4. 三视图的关系:(1)位置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2)尺寸关系-引导同学们进行观察:①物体有几个方向的大小?②每一视图能反映物体几个方向的尺寸?得出答案: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高。(3)方位关系-提出问题:①物体又有几个方位?②每一视图能反映物体几个方位?得出答案:主视图分左右、上下;俯视图分左右、前后;左视图分前后、上下。难点突破方法:用三投影体系模型演示俯、左视图中的前、后方位(近主者后,即靠近主视图的一方为物体的后方,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物体的前方)。(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左、俯视图宽相等。强调:画图与读图的依据——整体、局部都要三等,一定要牢记在心。

(四) 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与立体图对应的三视图,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五)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知识点总结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分析、整理、简化、记忆、巩固新学知识的过程,与同学们一起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针对大一学生素质的差异,我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布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必做题:《机械制图》习题册P11页1-2题、P13页1-4题;选做题:P16页。

四、 板書设计

(一)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1. 三视图的形成

(1) 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2) 三视图的形成及名称 (3) 三视图的展开

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 位置关系 (2) 尺寸关系 (3) 方位关系 (4) 投影规律

五、 教学反思

根据大专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配合直观教具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军.说课提高教师教学效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5):152-153.

[2]罗晓杰.说课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02):40-43.

[3]任宝贵,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02):69-71.

[4]杨银平.谈高职院校教师“说课”[J].教育与职业,2012(02):143-144.

作者简介:

陈艳,刘真,陈纪亭,山东省诸城市,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赵林,山东省诸城市,山东高强紧固件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说课三视图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一种解决三视图问题的方法——镶嵌法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谈“说课成功的关键点”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