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隐性逃课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09-15赵建军张佳欣刘亚磊任瑞瑞李文芸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解决措施医学生

赵建军 张佳欣 刘亚磊 任瑞瑞 李文芸

摘 要:各大高校運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显性逃课率大幅下降。但是由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以及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使得隐性逃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研究通过对医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及原因展开调查,旨在找出医学生隐性逃课的心理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隐性逃课;心理因素;解决措施

隐性逃课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隐性逃课最明显的特点是普遍性,几乎每一名大学生都曾有过此类行为。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学生使用手机看视频、聊天、玩游戏,严重影响上课质量。作为医院将来的中坚力量,奔波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医学生不仅要有抢救生命的技术,还要有对生命的敬畏。因此调查研究医学生的上课状况很有意义。

一、逃课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2014级、2015级、2016级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每个年级分发150 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18份,回收率为92.9%。隐性逃课的比例占86.11%,其中隐性逃课占四分之三的有8.61%,占一半的有33.01%,占四分之一的有44.49%。隐形逃课率最高的是公共选修课,占70.12%,有47.81%的学生认为导致隐形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63.35%的学生隐形逃课时在玩手机、聊天、听音乐。

二、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

1.需要层次理论与厌学心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由下到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来到陌生的环境,要独立处理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关系,使其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一时不能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此时网络游戏会使其沉迷其中,从而与现实生活脱离,归属和爱的需要在网络里得到满足。因此会产生逃课的动机与逃课现象。大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听不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课后不再继续弄明白,会导致课堂学习吸引力下降。迫于上课点名的规定,学生只能来到教室,但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比如聊天、听音乐。

2.弗洛伊德的转移理论与松懈心理

在弗洛伊德提出的众多防御机制中,有一种转移作用。个体对某一事物怀有强烈的情绪,如喜爱、憎恶、愤怒,然而出于某种原因无法直接向该事物发泄情绪,所以转移到其他较为安全的对象上,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获得心理平衡。脱离了高中压力大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远离父母,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加上外部世界的诱惑,因此学习也就放松了。同时很多学生选择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因此把情绪转移到课堂上。虽然来到了教室,但是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玩手机。隐性逃课成为学生身在心不在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应对隐性逃课的对策

第一,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既然改变不了现状,就要改变自己。端正态度,改正错误行为,做正确的大学规划,在计划中走向成功。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改变以往的讲课方式,让知识更加生活化,更容易被理解。

第三,学校要加强课堂管理,制订一整套应对隐性逃课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健全教师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降低隐性逃课率。

综上所述,大学生逃课是普遍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应该向更深层次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手段。大学生逃课现象折射出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尽快加以完善,比如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度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陈刚.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8).

[3]张建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刘柳.透过网络流行语看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新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

[6]毛宗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

(责任编辑:黄天骏 王 瑜)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解决措施医学生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