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2018-09-14杨晓红
杨晓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粮食产物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膳食结构也随之改变。甘薯因其在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以及防癌、抗癌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农作物市场中的消费量与日俱增,供需关系日益紧张。故此,如何提高甘薯种植产量的同时,保障其种植质量,成为了现下甘薯产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甘薯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技术进行了深度探讨,以期满足人们市场需求的同时,确保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优质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河北省卢龙县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这种气候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加了甘薯的种植成本,同时对于甘薯的种植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故此为保障甘薯的种植效益,加快对甘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迫在眉睫,从目前来看,就技术措施而言,主要从品种选择、深耕细作、增施菌肥、除治害虫等方面进行实施,以期为甘薯种植产业化的开发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给种植者带来实际收益、为消费者带来健康安全,进而力求给甘薯的生产带来一场实质性变革。
1 前期准备
1.1 选地整地。甘薯原是多年生作物,生育天数愈多,产量愈高,品质愈好。而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甘薯主要适宜在土壤疏松、透气性好、肥力水平中上等、运输条件良好、较强的蓄水保肥能力、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中生长,因此劳作人员在进行甘薯的种植时,应选用具有上述特征的土壤作为种植土壤。在完成土地选择后,还应该对其进行深耕改土劳作,即在进行深耕和深翻时,一方面为保障耕作层深的合理性以及土壤非毛管空隙度的科学性,通常要劳作者做到二犁二耙,另一方面为实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目的,需劳作人员将添加有机肥的作业融入其中,进而达到“深沟、高垄、饱腰”的薯垄要求。
1.2 选择品种。在进行品种的选择过程中,为了保障甘薯的高产高效,劳作人员需将当地的地貌特点以及气候因素考虑在内,即可将不同的品种进行分类试验,然后给予其相同的生长环境和相同的生长条件,从而选出其中产量和质量都较高的品种作为大面积种植的种植种子,以期减少人土节数的同时,选出适合本区域种植环境的甘薯。
1.3 育苗移栽。根据相关数据可知,甘薯的薯块是由薯苗茎节上的根原基分化而成,壮苗营养足、根原基大,在一定程度上插植后成活率以及产量和品质都越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保障甘薯的高产高效,就要保障选择育苗期所培育出的幼苗具有茎节粗壮、苗质充实、剪口乳汁多、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无病虫害等特征。除此之外,当完成育苗后,为了保障甘薯的产量和品质,都应该尽早移栽插秧,给予其较长的生长天数。
1.4 增施菌肥。从目前来看,甘薯的生长对于肥料具有较高的需求,其中对于氮、磷酸、氧化钾的需求量最高,因此在甘薯的施肥过程中,劳作者可以将有机肥作为施肥的主要对象,并在移栽插秧后的十五到二十天内继续追肥,以满足甘薯生长初期对于有机物的需求。
1.5 合理密植。在甘薯种植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甘薯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插植时,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密植分布,确保其生长过程中群体优势的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在进行移栽之前,劳作者还应该应用磷酸二氢钾或甘薯膨大素浸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然后根据移栽的时间、气候等因素,将甘薯移栽到种植土地中。其中,春薯一般插植期为4月20日至5月20日,夏薯则通常在6月20日至7月10日以前种植。同时需注意的是,倘若种植时遭遇长时间阴雨天,应先将积水排干再定植。
2 田间管理
2.1 查苗补苗。通常,甘薯的种植成活期为三到四天,因此在其种后三四天,劳作人员应该对其秧苗的成长状况进行盘查,及时补齐缺苗区域,争取早发根还苗,确保生长平衡。
2.2 中耕除草。当甘薯生长十五天左右,劳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中耕松土操作,一方面是保障土壤的疏松透气,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地温,从而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幼薯的形成。除此之外,在种植薯苗的种植中要及时进行除草,而除草的最好时机则是在薯苗成活后到封垄前.主要是为了规避其由于杂草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过快生长而抑制植物生长的状况发生。
2.3 灌溉施肥。甘薯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的需求量主要呈现“少一多一少”的规律,因此需要劳作人员及时观察其生长情况,然后并根据此时天气的主要变化进行适当的灌水和排水操作,以确保甘薯的高产高效。需注意的是在甘薯收获前二十天内应停止灌水,以免降低块根的品质和贮藏性。除此之外,坚持“结薯前及块根迅速膨大期宜轻施,块根‘定型后至开始膨大时重施”的施肥原则,也是提高甘薯产量的重要举措。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各项农作物的生产产量以及生产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而其中,甘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因此加紧对甘薯栽培技术的开发,以期提高甘薯种植产量的同时,保障其种植质量,成为了现下甘薯产业的核心发展方向。从而为进一步提高甘薯产量,推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张书华,曾祥忠,劉安琴.甘薯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1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