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讨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14袁文榜姚立杰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袁文榜 姚立杰

摘 要:讨论教学法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一种无可替代的功效,但该方法的应用会受到班级规模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讨论教学法是突破这一限制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储存性、再现性和同步性可以突破传统讨论教学法中的时空限制,并更新传统讨论教学法中的效果评价机制,提升和拓展讨论教学法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讨论教学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7-0018-03

讨论教学法因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资料组织能力,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深受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但讨论教学法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它会涉及讨论前的规则设置、讨论中的过程控制及讨论后的效果评价。这些任务会随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愈加困难,班级规模越大传统讨论教学法实施的空间越小。为了克服班级规模对讨论教学法的限制,现实应用中创造出了诸如“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等一些解决方法,这些解决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班级规模的限制,但也会产生新的影响讨论教学效果的问题,所以现实应用中并不是很普及。影响讨论教学法效果的核心问题是对讨论进程的控制和评价,而信息技术的再现性和同步性常被用于各种控制和评价场合,因而利用信息技术理论上可以解决班级规模对讨论教学法的限制。

一、班级规模对讨论教学法效果的影响

讨论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两种方式:分组讨论和自由发言。分组讨论会涉及讨论分组,一般小组的人员数应控制在5—8 人,组数也不宜过多,2—5 组比较适合,班级规模宜控制在10—40 人之间[1],班级规模过大就会因为组数过多而降低教师对讨论进程的控制和评价效果。自由发言就是将全班成员作为一组,围绕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问题由学生自主、自愿发表观点,此时班级规模过大就会降低学生讨论参与率。自由发言可以看作是分组讨论的一个特例,也就是将全班分为一组,所以分析班级规模对讨论效果的影响只需分析分组讨论即可。班级规模越大,所需分组越多,每节课教师分配到每组的时间越少,教师对讨论进程的控制效果越差。并且,随着班级规模扩大,教师对每位发言学生的点评时间越短,讨论质量的点评效果也越来越差。因为学生参与率只与每组成员数量相关,如果组数固定,每组成员数量就会随着班级规模而扩大,从而降低学生参与率。杨兴业就是站在教师控制效果的角度,认为班级规模越大,分组数量越多,教师对讨论质量的控制效果越差,此时应该放弃分组讨论而选用自由发言讨论法,而这又必然降低学生参与率,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采取的措施是没有参与讨论的学生课后提交一定字数的发言稿[2]。虽然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参与率低下的缺陷,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学生参与率越低,其对讨论教学法的认可度也就越低,会认为讨论进程与自己无关,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至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提交发言稿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书面作业,与亲身参与讨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有着很大差异。

前述分析表明,无论是控制效果还是参与率,都会随着班级规模扩大而降低,也就是討论教学的综合效果会随着班级规模而降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前面已经做了分析。与讨论教学对应的是讲授教学,卜玉华的分析表明讲授教学效果随班级规模变化不大,她不仅分析了其中原因,而且还列举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对此所做的调查研究,所有证据都表明班级规模对授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当学生规模会影响到教师讲课激情

时,教学效果会随着班级规模而递增[3]。综合这两种教学效果表明,当班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应使用讨论教学法。

根据对笔者所在高校班级规模的调查,专业课平均班级规模一般不少于80人,公共课一般不少于

120人。根据西方教学经验,讨论教学极限为每班30人,绝大部分高校70%的班级规模在20人以下[4],显然传统讨论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中国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为了能够继续发挥讨论教学法功效,有学者提出“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新型教学形式,其中小班讨论主要由多名年轻教师或研究生担任助教组织多组同时进行,由于是同时多地点开展,主讲教师不可能参与到每组的讨论[5]。讨论课如果没有主讲教师参与,就很难保证讨论过程符合主讲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预期,因为讨论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入理解,其与课堂讲授教学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连贯性。因此“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教学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教学班级规模与讨论教学之间的矛盾,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现实普及率不高。

二、信息技术对班级规模限制的突破机理

信息技术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储存、传递和再现等,将讨论教学过程作为信息进行储存、传递和再现的处理过程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讨论教学的过程。前述分析表明班级规模对讨论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控制、评价效果、学生参与率。只要组员数量不增加,学生参与率受到的影响就很小,与学生参与率相关的主要是自由发言式的讨论教学方法。所以班级规模对讨论教学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讨论进程的控制、指导和讨论质量的评价。信息技术的再现性、同步性和开放性为讨论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和评价机制,从而可以有效突破班级规模对传统讨论教学法的限制。

(一)再现性为讨论教学法提供评价依据

随着班级规模扩大,讨论分组逐渐增加,教师分配到每组的时间越来越少,对每组讨论质量的评价相应地会越来越缺乏充分依据,这就意味着讨论质量对最终成绩评定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学生了解这一点之后,就会丧失提高讨论质量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讨论过程以信息形式存储下来,并以此作为讨论质量评价的依据,通过各种评价形式对讨论质量进行分类和成绩评定。比如:学生交叉评价、助教组集中选评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先由学生交叉评价,选出一批被学生认可质量较好的;再由助教组站在专业角度从中选出更好的;最后由主讲教师从中选出最佳的,并作为教学内容,对最佳讨论过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三层评选过程完成了对讨论结果质量的四级分类,这种“三评四类”既节约了主讲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合理性。由于“三评四类”法使得成绩评定与讨论质量挂钩,学生就有了提高讨论质量的动机和激励,从而可以确保讨论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同步性便于讨论教学的过程控制

随着组数的增加,主讲教师分配到每组的时间越来越少,对每组讨论进程的控制力度也就越来越小。主讲教师也可将每组讨论时间错开,这样主讲教师就会有充分的时间对每组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但这样势必就会压缩课程讲授的时间,难以保证学科的教学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远程控制的原理,主讲教师可根据每组讨论内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这些专家名单包括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学科教师。外部专家的参与一方面实现了对讨论过程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外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可以通过对讨论进程的指导而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外部专家只有到达讨论现场才能实现对讨论进程的控制,这种情况不太现实,特别是对身处外地的专家,亲临现场的成本(时间和费用)太高。

(三)开放性为讨论教学提供新的激励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讨论内容向特定人群开放,既可以是同步开放,也可以是事后开放。外部专家的远程控制就是同步开放,在确保不影响讨论进程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密码授权向讨论参与人的亲朋好友开放讨论进程。虽然亲朋好友对讨论内容不能提供有利帮助,但他们的参与对讨论参与人是一种压力,会促使讨论参与人更积极地组织材料,以最佳状态呈现在亲朋好友面前,这种无形中的激励有利于讨论质量的提升。

除同步开发外,也可以将讨论内容储存下来发布到互联网上,通过各种授权方式向特定人群开放。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意味着公开透明,这不仅确保了评价的客观合理,向特定人群开放也是一种监管措施,会促使讨论参与人积极主动提升讨论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讨论教学法的融合方式及特征

信息技术的利用方式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和利用成本,结合这两个方面,信息技术在讨论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DV拍摄、在線直播和讨论留言板。当然就当前的信息技术而言,也可以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利用方式,但那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利用成本,对于日常的讨论教学方式可能并不适用。

(一)DV拍摄

这是信息技术与讨论教学最简单的整合方式,也是现实应用中最易实施的方式。顾名思义,DV拍摄法就是将讨论教学过程以影像方式记录下来,与传统的讨论教学局限于课堂相比,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讨论组织的时间、地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也就是讨论教学的组织可在课外进行,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占用讲授时间,但也会给教师额外带来更多工作量,因为对讨论的评价和管理都是在课外进行。任课教师可根据讨论内容的重要性决定是由学生自由组织,或是由助教组织,又或者是由主讲教师亲自组织。如果是一般的日常讨论内容,可由学生自由组织,学生自己决定讨论时间和地点,根据教师要求,围绕讨论问题进行讨论,并由专人负责讨论过程的拍摄。对于教师认为较重要的讨论内容,则由助教组织实施,由于分组较多,主讲教师一般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讨论过程,一个恰当的替代办法就是为每组或若干组指定一个助教,这里的助教可以是主讲教师所带研究生,也可以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只有当讨论内容尤其重要,主讲教师认为有必要参加时,才由主讲教师组织实施,当然由主讲教师组织实施效果最好,因为主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主导讨论进程,并做出适当点评。

(二)在线直播法

顾名思义就是以直播形式将讨论进程传播出去。这一形式要高于DV拍摄法,因为在线直播内容储存下来就等于DV拍摄。与DV法相比,直播法更适合互动,即围观者可通过留言、电话等形式与讨论参与人实时互动,这特别适合主讲教师及外部专家对讨论进程的控制。与DV拍摄法的事后监管相比,这种形式方便过程管理,方便教师对讨论过程的干涉和引导,保证讨论教学的效果。根据讨论参与人是否局限于同一空间,直播法又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强调在同一空间面对面讨论,分散式则强调各参与人分布于不同空间,通过在线视频方式参与讨论。由于面对面更容易沟通,因此在讨论效果上集中式要优于分散式,分散式的优势在于对讨论参与人空间要求更加宽松,特别是假期中讨论参与人分散在不同地点、难以集中时,就特别适用分散式在线视频讨论。

(三)讨论留言板

就某一个讨论话题开辟一个网络空间,该网络空间以不同授权方式(发言权、浏览权)向讨论参与者及特定对象开放,讨论参与者以留言方式发布自己的观点。这种讨论方式不需要讨论参与者面对面,因此也就没有特定的时间限制,当然更没有空间的限制,故而这种形式对讨论参与者的时空限制更加宽松,并可以长期延续。与其他形式讨论相比,这一特征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讨论参与者在讨论中学习。因为不受时空限制,讨论参与者可以边讨论边查阅资料,即讨论参与者可以根据讨论形势发展,通过不断地查阅资料深化自己的观点,每次发表的论点都是对前一个论点的深入。随着讨论的深入,观点会越来越专业,理论性会越来越强。与前两种讨论形式相比,留言板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对讨论参与人数没有限制。无论是DV拍摄还是在线直播,都存在讨论分组的问题,每组人数太多就会影响到讨论参与者的参与率从而影响讨论效果,讨论留言板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没有时间限制,也就不会降低讨论参与率,这就意味着这种方式适合全班参与同一问题的讨论。

无论哪种融和形式,与传统课堂讨论教师实时评价效果相比,信息技术融和后的教学讨论效果的“三评四类”评价法更侧重于事后评价,而评价的依据除了以信息形式储存下来的影视资料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各组撰写讨论报告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依据。讨论报告是对讨论内容的总结和回顾,通过讨论报告,可以清晰地展现讨论思路进展和讨论结论。讨论报告的撰写,可以使讨论参与人梳理讨论进程中的主线、思路进展和讨论结论,有利于讨论内容的总结和回顾,认清讨论进程中的创新点和不足。此外,讨论报告也是对学生文字撰写和材料组织能力的锻炼,讨论报告不是将整个讨论过程完整呈现,而是概括、总结,有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提升。

四、信息技术在讨论教学法中应用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讨论教学法,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使得讨论教学法在班级规模较大情况下也可以实施,使得讨论教学法的各种优势得以发挥,提高教学效果。即使班级规模不大,应用信息技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突破传统讨论教学法的时空限制

如前所述,信息技术的再现性、同步性和开放性可以提供新的效果评价依据和方法,相对于传统课堂讨论教学效果的实时点评,融入信息技术后可以实现事后的评价,这就意味着即使讨论教学中没有教师参与,讨论参与者也不会丧失积极参与的激励,即可以有其他监督措施替代教师的事实监督,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讨论教学可以突破课堂限制,从而将讨论教学由课堂推向课外成为可能,这一方面可以释放更多时间用于教师课堂理论授课,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升自我组织能力。此外,自由选择空间也可以去除课堂讨论时各组之间的相互干扰。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融入,课外每组的讨论教学都需要教师实时跟踪,这会由于教师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而难以实施,而如果教师不实施跟踪,又会由于缺乏评价依据而使学生丧失积极参与的激励。

(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与评价成为可能

确保讨论教学效果的核心就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监管的全面性、透明性可以保证效果评价的公正合理。如前所述,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和分组的增加,教师分配到每组的时间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对各组讨论的监管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三评四类”评价方法成为可能,该方法的本质是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和评价,所有学生、助教和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点评系统对讨论效果进行评价。此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赋权,引入外部专家的点评和亲朋好友的围观,所有这些措施和办法都指向了監管的全面性和透明性,从而为讨论参与者提供更大的动力激励。

参考文献:

[1]施莉.研究生课堂讨论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 2008,(11).

[2]杨兴业.大课堂讨论教学法的初步探索——以“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 育研究,2016,(11).

[3]卜玉华,山雨.班级规模悖论式影响探析[J].中国德育, 2016,(8).

[4]刘献君.“大班授课+ 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大 学教学,2017,(2).

[5]陈春,叶子弘,张雅芬.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生 物统计学课程中的实施[J].高教论坛,2017,(1).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