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皮影在大班主题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9-14任睿静
任睿静
摘 要:主题课程在我国幼儿园已经不是一种新兴的课程模式,近年来,不少幼儿园进行了主题课程,整合课程等实践探索。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大二下学期至台湾交流学习,有幸跟随朝阳科技大学孙扶志老师学习了解到了当地的主题教育,参访了台中A幼儿园,深受启发。大三第二学期在院系及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申请开展了以“民间传统艺术在幼儿园中的实践探索——华阴皮影在大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与实施”为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本文将该项目在探索中的主题课程实施过程及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并尽力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对策。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陕西省某幼儿园中的主题课程实施为个案,通过对相关资料文献研究、实施过程的描述及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主题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民间传统艺术;华阴皮影;主题活动
一、主题活动设计实施步骤
第一,选定主题;第二,主题进行,包括主题概念网、主题探索活动、主题发展与表现;第三,主题评量(档案评量,在主题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收集幼儿作品,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第四,主题分享(主题成果网)。
二、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决策过于高控,主题活动的开放程度过低
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本身对其没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本研究中教师对实验对象幼儿先备经验了解不足。加之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能力经验欠缺,担心无法掌控课程走向。所以导致课程预设结构过高,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二)主题活动进行时间短,且不够连续,致使探索浮于表层不够深入
本课程的进行历时两个星期,同时包括最后的成果展,所以对教师、对幼儿都是一项极大的考验。教师团队在做好预设网后,以“周”为单位进行了备课。虽然会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进行细微改变还是很难在两周的工作日内将主题进行的更加深入。而且根据园内一日活动的流程,幼儿很少有可以自主进行主题探索的时间。根据实验园所要求,在主题活动完成时强制要求进行成果展示,这给教师和幼儿无形间又增加了许多压力,使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结果导向,教师和幼儿无法认真地去感受活动过程。
(三)主题活动设计与一日生活、区域活动等脱节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主题课程设计中集体教学活动是独立于其他所有活动之外的一种高结构的、单独的活动,并努力的使每一次的集体教学活动之间产生联系,忽視了一日生活中其他教育活动对主题课程的影响。致使整个主题教育活动结构过于脆弱,内部或外部的任何一丝偏颇都可能会导致整个主题架构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四)教师本身缺乏相关知识
主题课程对执教者的专业素质要求甚高。课程的综合及整合需在深入学习了解各领域、各方面教育内容、教育要求之后进行,因此教师需充分了解各学科、各类型教育之后,才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从而熟练地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进行所进行的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就要求教师须具备较为丰富的课程开发知识和足够的学科知识。但是符合主题课程要求的教师并不多,这正是实践中出现活动形式化,表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缺少支持
由于本研究所实验幼儿园以及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对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而幼儿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团体,幼儿家长更是陌生,而短暂的实验时间也无法去整合社区资源,所以致使该主题课程缺少了很大一部分帮助。
三、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师生合作,协同探索,尊重幼儿兴趣和发展规律
要改变教师在主题决策中的高控行为,就要严格遵守“以幼儿为中心”的宗旨,这就意味着要将决策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从而使活动的主体变成具有主观意识和能动性的幼儿,依靠幼儿推动主题活动的进程。教师在该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但不能代替幼儿选择出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
在整个主题课程发展中,教师是已知的、幼儿是未知的、发展更是未知的。但这也不是说幼儿的兴趣发展就是主题课程的全部内容,教师要能看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幼儿经验成长的潜在性,从而引导支持幼儿进行更高效的课程。
(二)幼儿园领导给予教师足够的教学自由
主题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过程。其中包含的和涉及的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可能并不均等。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日生活和课程安排方式,将各个领域的活动零散切割,将每天的活动时间固化安排,势必会影响幼儿的连续性探索以及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难以实现主题教学的本质。主题课程的实施迫切的需要连续的、自由的大区块的活动时间。同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形式的、行政的工作任务,让教师能够尽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本身中去。
(三)教师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以及主题课程各活动的教育作用并对其进行整合优化
在进行主题活动前,教师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幼儿园传统教学及生活各环节和即将进行的主题课程活动的各环节的教育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运用整合课程的理论,将一日活动合理的整合在一起。
主题活动中每次的集体活动之间本身不具有连续性,其实质上是依靠于集体活动之外的其他幼儿有更多可能进行创造和发展新经验,使用创新和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推进主题进行的,集体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也仅是为了方便教师高效集中地解决活动过程中幼儿所遇到的问题、整合幼儿所需要掌握的经验。使集体活动在整个主题课程中起到桥梁的过渡作用。
(四)园所及政策的支持
幼儿园可以请各界学者(与幼儿园教育相关)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时拥有相关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学者进行指导,组织教师进行参观访问学习。同时,园所可以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以充实自己知识储备或者鼓励教师研修深造提高学历。
(五)教师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
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超紧密的结合是幼儿教育的一种特色,教师使主题课程的发展尽可能的呼应幼儿真实情景学习经验之需求,提供多元的探索机会就需要社区、家长紧密的配合,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其敏锐的发现能力积极、主动地将这些教育资源结合到一起。
四、结语
民间传统文化课程材料的取材来自幼儿邻近的极具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能结合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经验,也能提供孩子们观察、操作、探索的机会,进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出具有深厚意义的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使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有用的、有感的学习。
对幼儿来说,社区、家乡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密切最熟悉的小世界,从平日生活区域的周遭邻里开始,到家乡著名景点、传统文化,都有着丰富且熟悉的教学资源。当我国幼儿教育日益走向本土化、多元化、特色化之时,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之外,也需要对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小至社区大至国家的人文史记、文化传统有所了解。通过研究调查、资料收集,籍以教师敏锐的触角,都可转化为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配合传统文化专题的深入探索或融入相关主题课程的教学之中,幼儿一定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笔者所认为主题教学不仅仅是凭借着新的方法来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将人生的哲学与教育的理念合而为一,让幼儿能沉浸在一个自然的生活环境,受到老师的教育而不自知的一种渗透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甄丽娜.我国幼儿园主题式教育组合课程实践模式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