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张荣华《张元济评传》

2018-09-14李鸿香

青年时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张元济商务印书馆书评

李鸿香

摘 要:“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张元济在晚年写下的一副对联。百年中国,内忧外患,许多人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而张元济却选择辞去官职以出版来推动国民教育,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续命”。在张荣华教授的这本《张元济评传》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张元济伟大的一生,嗜书、寻书、编书、藏书,张荣华教授用客观公正的语言娓娓道来,书写了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的传奇人生。

关键词:张元济;书评;商务印书馆

读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张荣华著作的《张元济评传》后,我感慨颇深,终于算是对张元济先生光荣的一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张元济生于国势衰退、外敌不断入侵的晚清年代,自幼就受到严格而扎实的儒家传统教育和家学熏陶,因此一路走来仕途颇为顺畅,年仅26岁便被授予翰林院庶常馆吉士,登上了科举进阶的最高层,并成为京城一品大官许庚身的女婿,可谓是光宗耀祖了。

张元济在京任职期间,主张废科举,创办通艺学堂,设六艺,讲西学,因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从此脱离政坛,开始从事学术活动,进而以学者身份投身商海,致力于国家的科教文化和出版事业,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接办了南洋公学译书院后,多方巨擘,大胆创新,为提高译书质量和完善翻译规划做出了大量努力。最重要的是,在近代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和人民仍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之时,他把普及国民教育和知识启蒙作为首要使命,并身体力行,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从而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普及教育的呼吁推进到实战阶段,使清末以来的教育变革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902年,张元济应夏瑞芳之邀入驻商务印书馆,在半个多世纪中,他始终把扶助教育为己任,致力于编写新式教科书,仅仅用了三十年就把商務印书馆从一个小小的印刷社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出版单位,不仅为我国近现代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完整的教材体系,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出版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张元济的一生可以称的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国家的肱股之士,在有关清末以来历史人物的研究中,却很少有学者注意到,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更不要说对他在我国近现代文化事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和地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改革开放后,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方针的实行,学术思想的禁锢才得以被打破,许多尘封埋没已久的文献史料才得以重见天日,一些被人们在脑海中逐渐遗忘的人物也开始再次受到关注,而张元济便是其中的一位。

张元济去世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日记、书札、诗文、论著,这为后人研究张元济的学术思想及其历史贡献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虽然张元济生前就已经发表过一些著述,但真正大规模的收集和资料的整理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在张荣华这本《张元济评传》出版之前,有关张元济整体述评的传记主要有汪家熔编著的《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王英编著的《一代名人张元济》(济南出版社1992 年版)、吴方编著的《仁智的山水———张元济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年版、台湾业强出版社1995 年版)、陈建明编著的《智民之梦———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柳和城编著的《张元济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等。

这些传记或侧重于论述张元济整理古籍的成果,或侧重于描写张元济生平的主要事迹,还有的对张元济的一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陈述,鉴于此,张荣华在写这部《张元济评传》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著作家们反复提到的一些情节和事迹,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张元济生平一些主要学术思想和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客观的评析,从不同的侧面凸显出传主为近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全书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二章讲述了张元济早期的人生经历,戊戌变法后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都为他以后入主商务印书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章着重介绍了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在科教文艺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他编撰出了“中国最早的国文教科书”《文学初阶》,致力于普及国民教育,知人善用,网罗行业人才使馆内长期群贤毕集,始终将提高国民整体知识水平当作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宗旨与努力方向,在发展公益事业和语文运动方面开创了国内先河。尤其是凝聚着张元济及其同仁助手无数心血的《新字典》和《辞源》成为我国语文运动向纵深发展的里程碑式的标志。第四章讲述了张元济以民族资本主义为依托,把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了独立自主的文化机构,更是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开拓“公共领域”的一个典范,而不再成为政治的附庸。第五章,作者讲述了张元济在收集、编纂古籍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他以“恢张文远”、“为古书续命”自任,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开阔的研究视野和严谨的治学方法,在古籍整理领域作出了可谓空前绝后的贡献。特别是他在退休后全力从事衲史校印之举,与他将商务发展为“公共领域”的宗旨具有内在一致性,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勘称乾隆以来古籍整理史的最后一章,同时又不失为学术研究史的最后一章。

读完这本传记后,可以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1.本书把大量的笔墨放在戊戌变法前后和20世纪30年代,这个阶段正是传主事业和学术思想发展的最高峰,这样安排能够凸显出文章的层次感,显得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同时还能够节省篇幅,让读者不会厌烦。

2.全文侧重于对传主学术思想、学术活动以及对近代中国科教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的描写和论述,这些论述观点鲜明,能够给读者深刻的启迪,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元济这个人物的核心思想和杰出贡献。

3.虽然本书在对作者生平的史实记述上并不是非常完整,有些可以说是疏可走马,甚至为了追求连贯而出现了时间上的交叉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文中有许多内容在当时把对张元济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也对之前研究者们忽视的内容作出了进一步的探索。

如书中作者对张元济在维新运动中创办新式学堂传授西学思想观念和对西学认识程度的分析,对张元济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心灵历程和立场改变的讨论,对他创办《外交报》的动因和社会意义的评价,以及对他在五四运动语文新潮中文体改革与文字改革两方面作出的建树的探讨等,都是当时已经出版的张元济传记中所没有谈及的。

4.此书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探讨商务印书馆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总结出了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特征:(1)商务印书馆通过与社会团体和学术机构广泛的平等协作,为培植结社自由风气和学术自主性提供了温床(2)商务印书馆改变了国家支配知识分子命运的传统方式,为知识分子安身立命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3)商务印书馆运用传播媒介引导并传递公众舆论与意志,为提高公众素质积极输导了近代文明知识4、商务印书馆显示出了兼纳众流的开放结构和自主精神,追求多元发展的境界。这些观点的提出,不仅揭示了张元济的精神境界和追求,更突出了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公共领域”的伟岸形象。

作为近代中国出版文化主要奠基人的张元济,其一生的功绩区区一本传记又怎能轻易写完,本书对张元济的一生作出了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代巨擘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1959年8月14日,享年九十三岁的张元济于上海病逝,出版界从此又少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泰斗。在公祭會上,他的灵前悬挂着他先行写下的自挽联: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

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对于自己短暂的一生,张元济并没有觉得遗憾,他要求的不多,能够在去世之前看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便已经深感欣慰了。茅盾曾经在文章中评价张元济说,张元济“不但是个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他没有留下专门著作,但《百衲本二十四史》每史有他写的跋,以及《涉园丛刻》各书的跋,可以概见他于史学、文学都有高深的修养”。

俗话说,一个人选择了做事,便很难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但张元济不仅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在学术研究上同样出类拔萃。他把他毕生的心血和智慧都耗散在了商务印书馆里,为国家的教育、公益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尤其是对于出版从业工作人员来说,更应该身体力行,不辱使命,把张元济先生的精神和学术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喻永庆.近三十年来张元济研究述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96-101.

[2]张荣华.张元济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3.

猜你喜欢

张元济商务印书馆书评
书评
书评
书评
张元济“犯傻”
商务印书馆120年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联墨双馨二
商务印书馆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