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共读一本书 将阅读引向深处

2018-09-14赵伟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绘本师生

赵伟

阅读,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养助力,而阅读对象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优劣则决定阅读效果。放手状态下,学生的阅读往往是粗浅的阅读,因为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了个热闹,没有走脑入心,何以谈得上语言养分的积累。因此,师生共读对于引领学生品味文化经典、读出文章深意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老师,也必然在师生共读中更契合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重温经典中再次涤荡心灵。

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厚书”通常要经历的流程是:导读、阅读、交流、延展。

导读

面对时下色彩斑斓、内容纷杂的书籍,众多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所以,要在导读课上激发学生阅读老师推荐的这本书的欲望。而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当我们要推荐这本书时,自己却没读过。因此,要想达成推荐的目标,在导读之前老师起码要做好以下几项功课:

1. 了解书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把握书中描写的精彩片段或重要章节。

3. 产生自己的阅读感悟。

4. 生成疑惑点(这很可能是交流点)。

5. 阅读众家(尤其是名人)对本书的评论。

做好这几项功课再进行导读就容易和学生聊出话题,聊出深度。

可能还有一些学生仍然兴致不高。如何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通过题目,猜一猜书里可能会写什么内容?

(如:《兔子坡》《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2. 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猜想这章可能会讲什么故事?

3. 一个事件发生后,人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4. 这件事会对当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 猜猜主人公可能会怎么说?

(常见于绘本中,根据前面的语言形式,比如武凤霞老师的《逃家小兔》很有典型性。)

“猜想”这种阅读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如绘本、故事性的文学作品,甚至自然科普作品都可以应用。当然,猜想要体现推理的过程,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就要认可。

此外,我认为在课堂上有必要至少预留1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马上捧起书来阅读,一旦成功“趁热打铁”,学生就会“爱不释手”。

阅读

这是师生共同读书的阶段,也为下一个环节“交流”做了重要的准备。朗读方式可以是出声朗读也可以是持续默读。

当学生存在阅读速度过快,经常丢字落字的现象时,说明他在“走马观花”地读。那么,每天都进行一段时间的出声朗读用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有效。

随着年龄增长,阅读量的增加,绝大多数学生开始趋向选择“持续默读”。何为“持续默读”?这个词汇最初源于台湾,一般理解为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不受干扰的、持续安静的独自阅读图书。持续默读一定要有“仪式感”,比如我校的“种子课程”,其中一项就是学生在“幸福种子书吧”进行,每学期每班至少安排两次阅读。

在班級里也要保证“持续默读”的时间。每周下午至少有两节读书课用于持续默读。另外,低学段学生回家后可将学习的重心放在“阅读”上,比如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可进行“故事爸爸(妈妈)”的活动,随着学生的识字量加大再逐渐过渡为“亲子共读”,最后到学生脱离父母的独立阅读。这样循序渐进,可有效地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收效明显。

经历“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单也必不可少。阅读记录单将记录学生的阅读痕迹。这些看似简单的记录单,一方面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交流

读书交流课的基本流程是:整体把握、聚焦热点、总结拓展。

整体把握。为了调动更多学生的表达欲望,尤其是对平常不愿意张嘴的学生,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在全班进行汇报。设计开放性的话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聚焦热点。这个环节是“由表及里”的阅读,要求老师必须做好阅读准备,预设充分的学情,如:这本书中学生可能最关注的角色,最感兴趣的情节,最想解决的悬念等。例如《兔子坡》这本书的交流活动就可以设计为:聚焦于动人心弦处,畅聊重要角色的特点;在交流感悟中生成对读书方法和写作手法的认知。

总结拓展。读完一本书,在课堂上交流完毕并不意味着可以完美收官。向学生推荐读书的更高追求是以一本书为切入点,推进同一作家的其他书目的阅读,或者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的阅读。比如读完沈石溪的《狼王梦》,可以推荐阅读他的《雪国狼王》《狼国在呼唤》,读完沈石溪的一系列动物文学作品,还可以推荐阅读姜戎的《狼图腾》,或者还可以推荐《西顿动物小说全集》等。从而对比不同的文笔,不同的视角下所展现的不同的动物小说作品,以此将阅读与感悟引向深入。

延展

一部文学作品读完,会让人回味无穷,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活动继续升华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表演。“美国最佳教师”雷夫的艺术教育就是让他的学生尽情展演莎翁的作品。他发现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和艺术修养。因此,不妨让学生组成小团队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表演。

观影。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已被拍成了电影或者动画片,比如《哈利·波特》《夏洛的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等,将脑海中曾经想象过的一幕幕画面搬到屏幕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满足。在观影后,学生甚至还会感慨哪里没有书中描写得好,哪个演员演得不够到位。所以,将影视作品与读书结合简直是妙不可言!

续编或改编。学生会对书中的某些情节或者结尾不满意,此时,老师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创作。比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可以设计“那颗纽扣究竟到哪儿去了呢?和小伙伴一起编故事”。《哈利·波特》《木偶奇遇记》《海蒂》等深受学生喜爱的作品都可以进行尝试。

要让一本好书开启学生的心灵之旅,老师就要充当导演和主持人,与“现场嘉宾们”在“聊”中与主人公同命运,在“聊”中与作家共鸣响,在“聊”中点燃思想的火花,在“聊”中将阅读引向深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花园小学)

见习编辑∕徐蕊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绘本师生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绘本
绘本
绘本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