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段特点 落实有效训练
2018-09-14冯慧敏王美霞蔡国红詹秋童马春波陆巍王立丽李景楠
冯慧敏 王美霞 蔡国红 詹秋童 马春波 陆巍 王立丽 李景楠
王美霞(七台河市第六小学教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虽然我们教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都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一节课,老师到底要教些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也就是不知如何落实年段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找准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和生长点。特别是在2017年的9月份,我们教师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朋友,那就是部编教材,它不仅版式设计美观,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编排体系。那么如何把握住部编教材的特点,找准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价值,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就成为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基于以上的教学现状,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用好部编教材,落实年段特点,通过有效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想用好部编教材,我们首先要走进它,了解它。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和大家的研读,不知你们眼中的部编教材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王立丽(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小学教师):我先来谈一点个人的感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部编教材在内容的选编上更加注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像今天两位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一课的前一课就是两首古诗。一年级下册一共选入了7首古诗,除此之外,还有13处内容渗透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像《论语》《荀子》《三字经》节选等。
马春波(七台河市第八小学教师):教材不仅仅是内容编排上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我还发现每篇文章的插图大多都采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这些精美的图画在视觉上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美霞:部编教材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经典性和时代性。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到现在仍然沿用。而它后面的《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就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
蔡国红(七台河市第六小学教师):教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设计的梯度是循序渐进,螺旋发展的。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都是有所安排和体现的。从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年级上册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今天兩位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就人文主题来看是“夏天”,选编的课文也是围绕夏天,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能力。今天在詹老师的课堂上,从课前游戏再到上课的全过程,都是在有意向学生传递一种思想,那就是——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观察与模仿中学习读好对话,这也为下一课《要下雨了》的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
李景楠(勃利县逸夫小学教师):部编教材还有一个创新点,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即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并且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教材体系,比如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我们能够感受到阅读教学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词、句读正确。两位老师在这方面都落实得很好。她们在课堂上都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两位老师采取了多种方式,如范读、评读、教读、自读等,而且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要反复读。这两节课都无时无刻不在注意说话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传授一些阅读方法,最终养成阅读习惯。
冯慧敏(七台河市第五小学教师):部编教材给我们一线教师最大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教学有了抓手,它对于核心素养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是按照课程标准有层次地分散到了各个学段、年级、单元,再到具体的课文中,清清楚楚一条线。像今天执教的《荷叶圆圆》,其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下一单元是读好长句子,这些语文要素是以课后练习和课文中的小泡泡提示给老师的。这样呈现的教材,我们就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
王美霞: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对部编教材的特点有了更明晰的认识。那么对于低年级教学来说,我们如何把握住年段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训练,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能否结合这两节课来谈一谈你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呢?
冯慧敏: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承载的教学任务很多,像识字、写字,流畅朗读,理解积累,语言运用等。今天的两节课,教师都是在引导学生在一步步读书中随文识写。可是写字教学策略又有所不同,陆老师是集中写字,把3个字放在一起来观察,发现“几”做偏旁,在不同位置上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读字”的能力。第二节课詹老师是分散写字,写字任务随文进行,比如说,遇到亮晶晶的“亮”字,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再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也就是“认、写”同步。最后两位老师又回到一条线上,那就是赏评学生的书写,学生在赏析中再次明确了怎样才能把汉字写得更规范、更美观。这个环节教师还关注了一个很重要的隐性任务,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写习惯。
王立丽:提到识字,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刚才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在引领学生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且注重教给学生识记方法。陆巍老师在教学“停”字时,就充分利用了一张图画,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识记了这个字,同时渗透了图文识字的方法。詹老师在教学“鱼”字时,通过演示“鱼”字的演变过程向学生渗透字理识字的方法。
李景楠:除了几位老师说的识字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律,采用分解识字法来识字。这种方法是在抓住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将它们分开。利用曾经学过的汉字来辅助识记新的汉字。比如詹老师在教授“珠”的时候,学生就自然分解成王和朱。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马春波:两节课上,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同时还在阅读训练中反复强化对要求识得字的认识。例如陆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时,把课文中要求识的字用红颜色进行了突出比对,这样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通过复现来强化学生记住本节课要识的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陆巍(勃利县逸夫小学教师):我们都希望所教的每一个字的音形义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但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这只是个理想化的目标,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每个字在不同的文章里承载的任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识字要落实到什么程度,应该根据学文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定。
冯慧敏:课堂上两位老师对一些要求认读的字都进行了义的理解。比如说“展开透明的翅膀”里面“展开”的“展”和“透明”的“透”,学生用的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进而理解词义,这里就渗透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马春波:这两节课对于词语的理解都采取的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如停机坪、歌台、摇篮等,老师问得也很巧妙:你见过摇篮吗?这样的问题容易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而不是问什么是摇篮。如果这样提问,学生容易以词解词或者对摇篮一词进行口头解释说明,就达不到积累语言熟练运用的目的。在低年级的阅读中,我觉得朗读训练尤为重要,这两节课,老师不仅仅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进而背诵。学生积累了语言,为运用语言做好铺垫,进而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立丽:理解了词义,才能更好地读文。在低年级学词学句,进行语言形式的建构十分重要。两位老师都抓住了这一年段训练重点,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如陆老师的课,“很美很美”的体会、拓展。詹老师在导入课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荷叶,教给了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还有后面的“游来游去”的拓展。这篇文章語言非常优美,像“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还有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它们的语言形式都是一样的。教学中,老师能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构这种语言形式。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学词学句,进行语言形式的建构,培养了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马春波: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两位老师在朗读指导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两位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陆老师开课伊始就进行了全文范读,因为老师成功的范读能使学生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文义和了解文本的感情色彩。而詹老师是在文中有长句子的段落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下由倾听进而形成不自觉的朗读,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培养语感。
王立丽:识字写字和朗读是低年级阅读课的重点。如何能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也十分关键。我个人觉得两位老师在提取信息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冯慧敏:就今天的两节课来说,两位老师的课堂结构上是不一样的。陆老师的课是板块式的,先是读中识字,接着是朗读感悟,最后是书写指导。教师在关注学情的基础上教得朴实,练得扎实。而詹老师的课是一条主线,简简单单一个“读”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碰撞出一个个知识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读中练习表达;在读中识字、写字;最后熟读成诵,完成积累语言的任务。整节课可以概括为有趣、有法。
王美霞:通过大家的分享,让我们明确了一点:那就是我们在研究交流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首先要考虑给与需的问题,不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我们要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把握住年段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训练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真正“用教材来教”的魂之所在。
对于“如何用好部编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语文作为母语教学课程,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以比拟的优越性。就拿《荷叶圆圆》这一课的“荷塘”来说:有把圆圆的荷叶当成摇篮、停机坪、歌台和凉伞的童真童趣;也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的情趣盎然,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所以只要我们把握住教材的编排特点,把它根植于丰厚的祖国文化的土壤中,结合年段的特点,在有效的训练中,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那样,语文教学定会如那“映日的荷花”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散发出语文教学魅力独特的芬芳!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