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新时代”
2018-09-14龚星宇罗茜
龚星宇 罗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产品市场上逐渐以价格机制为导向,构建了竞争性市场,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以国有企业为稳定机制,以私营企业为创新动力,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的经济体制建设。但是,在要素市场上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消除两极分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经济进一步转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经济转型;市场改革;要素市场分配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005-02
一、深化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经济转型的关键
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过去依靠人口红利、外贸出口、大兴基建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时代”。人均收入持续提高,人均消费却增长乏力;产业规模雄踞世界前列,产业结构却出现大量低端重复建设。面对当前的问题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由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质量的提升,因此经济发展的质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观”。
过去,我国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切以经济效率为先,由此给我们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并非毫无欠缺。由于我们忽视在要素市场的改革,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衡,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两级分化等不利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一定时期看起来好像并不影响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的效率,但当这些社会的分化现象、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导致的负面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反过来影响经济效率,大大制约经济转型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我国经济转型其关键便是深化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二、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关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释义
根据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也即是说,当收入逐渐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于收入的增长程度是逐渐降低的,如果两极分化严重就会造成相对消费需求不足。此外,两者消费弹性也不尽相同,比如无论当前经济的波动情况,富人的消费水平比较恒定,经济繁荣或衰退都不会影响其固定的消费水平;而穷人的消费水平对于经济的波动反应就会很大,一旦收入大幅提高,其必然增加大量的生活消费。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几乎一直都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而对于消费需求却始终增长缓慢,此现象必然是多种原因带来的结果,比如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产业结构的失衡等原因,我们当然需要多管齐下。改善目前的发展困境,笔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要素市场分配体制改革,也即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当前我们存在大量的消费需求,海外购买年年创新高,但是国内消费却停滞不前;我们当前广大的农民群众拥有很高的消费意愿,但是被收入水平所限制。因此,无论是因为供需错配的问题,还是收入不足的问题,其解决的根本方案便是改进要素市场的分配机制,使之更加公平、合理,以此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必要措施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素市场资源的分配,要素市场的主要资源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资源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土地要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资源。在建设用地方面,当前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导致当前经济发展中房产价格居高不下。房地产已经从一般商品变为了金融商品的性质,各大企业都争相参与到瓜分房地产行业超额利润中来,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缓慢,低端产业链大量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失衡,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次,在农业用地方面,施行集体所有制,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受阻,农民收入低下,使得广大具有强烈消费意愿的消费者,缺少消费能力,使经济转型给消费拉动型社会增加了阻力。在劳动要素资源方面,我国过去的高速经济发展可以说离不开人口红利的因素。由于我国历史制度原因,导致农业人口大量剩余,而随着他们进城务工,带来了极其低廉的劳动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农村过剩劳动人口的消失,劳动力价格逐步上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此外,对于资本要素,由于我国民众投资渠道狭窄,此前社会闲置资本都集中成为了银行资本,银行资本的充裕和其带来的乘数效应为社会再投资、再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银行资本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外部融资成本问题。我国银行业肩负着维持社会金融稳定安全的责任,其资金流向控制严格,几乎都流入了效率低下的大型国企,而很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型企业却屡屡因资金流动问题而倒闭,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效率低下和低端产业链严重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此带来的供需错配问题,也是当前经济转型中亟待解决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因此,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列举出以下四个措施。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消费拉动,提高消费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农业人口收入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大量的消费需求还没有被释放出来。而提高农业收入的首要问题便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其前提条件便是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耕种,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成立专业农场主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规模化农业生产,会产生新的剩余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的生产中,持续带来人口红利。
二是加大定向转移支付、精准扶贫力度,推动小微金融发展。除了在土地分配机制上更加完善,加强农业耕种效率,提高農业人口收入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社会保障、小微金融业务等全方位的支持。把经济发展的红利通过定向转移支付到农村公共发展区域,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贫困人口的绝对减少,并通过小微金融业务加快农村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农业人口收入水平,而收入增长带来的大量消费需求又会刺激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是以城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消化新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沿海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而大量劳动密集型基础工业进入相对欠发达地区,即可以带来当地产业升级,又可以吸收当地剩余劳动人口,提高当地居民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而作为企业方面,土地价格、政府优惠政策、劳动力成本都远低于沿海地区,同样实现双赢局面。
四是大力推动股权私募投资基金、产业基金,扩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本效率。在经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涌现大量的创新型的企业,而由于银行资本的保守性,加之我国证券市场严格的进入机制,很多新兴产业缺乏发展资金,而作为大量的高净值个人又由于缺乏相应渠道,失去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使得社会发展形成了当前的困局。因此,在要素市场收入分配改革中,同样应该注重资本要素的分配改革,坚持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加大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为资本的合理分配营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快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
四、结语
经济的转型发展既离不开产品市场改革,同时也离不开要素市场的改革,二者缺一不可。要素市场的改革,主要是要素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问题,只有实现要素收入分配机制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良性发展,才能使得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因此,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只有做到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改革相配合,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