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春市南湖公园防灾要素

2018-09-14王天雨

四川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南湖公园防灾布置

王天雨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城市作为一个人群高度集中、建筑高度密集的场所,公园绿地是城市内可以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之一,同时它也是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城市灾害发生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南湖公园作为长春市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园,在规划之初便具有了一定的防灾功能。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防灾标准的出台,对防灾场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根据对GB 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等防灾规范的总结归纳,防灾公园的改造因素主要包括开场空地、防护林带、疏散通道、控制中心、设施建设和功能区配置等方面,本文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长春市南湖公园进行研究,并对南湖公园现有的防灾空间规划进行研究。

1 南湖公园防灾规划要素分析

1.1 开敞空地

公园内的草坪、广场等开敞空间作为避难空间,有利于灾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南湖公园占地222 hm2,其中40 %的面积为湖区,50 %的面积为林区、花卉区,空地及道路面积仅占公园面积的10 %,约为22 hm2。开敞空地分布的较为分散,基本呈带状分布,其中空地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分布在儿童游乐区和沙滩浴场区(图1(a)),防灾场地呈带状分布,并有公园内的树木将各场地进行适当的隔离。

借鉴分析:在伦敦市的摄政公园、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和布罗斯派克公园、日本三木综合防灾公园等防灾公园中不仅配置了广场,还配置了开阔的草地作为救援人员停留和住宿的场所。但在南湖公园并不具备较为开阔的草坪,而是将大量的林地充作了可以布置大量人员居住的草坪,在大片的树林内容易使人丧失方向感,在避难时应增强各空间的标识性。

1.2 防护林带

公园林带对城市的防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南湖公园有将近一半的面积属于林区,分布在公园的四周。在公园外围的道路两侧种植了高大的树木形成了防灾人群的安全避难通道;在公园边缘处种植了树木,防止火势的蔓延,保护避难人群的安全(图1(b))。公园内部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这些树木将公园内的开敞空地与公园外部进行了隔离,同时树木还具有降尘杀菌和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可以净化灾难发生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保持避难场所空气的洁净。根据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中所示,棚宿区位于林地休闲区,周围有大量的树木,主要的棚宿区周围防护绿带宽度较宽,确保了避难人群居住环境的安全。

借鉴分析:日本防灾公园的林带布局位置一般采用“FPS”模式(F,防火危险带;P,防火植物带;S,避难广场),通过防火植物带将火灾危险地带与避难开阔空间相互隔离,以便有效的保护避难空间。南湖公园的主要避难空间布置在南湖公园的中间区域,周围环绕着防护林带,将避难空间进行了有效的隔离,确保避难空间的安全。但南湖公园将棚宿区布置在了林地休闲区,却没有对棚宿区的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不能确定所有的人群处在安全的范围内,因此应对林地休闲区内的棚宿区范围进行确定。

1.3 疏散通道

南湖公园占地面积较大,共布置了20余个出入口,两个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00 m。这些出入口中,机动车出入口和步行出入口各10余个,机动车出入口最小宽度约为8 m;然而,南湖公园的步行通道的入口设置了工字型栅栏,且南湖公园沿工农大路一侧与道路存在高差,因此该侧出入的道路呈阶梯式,道路宽度大约只有1 m左右,仅限1~2人同时通行,不利于大量人群的快速通过,无法作为避难时的疏散通道(图1(c)、(d))。公园内部的道路可以通往各个避难空间 ,内部道路相对完善,但公园内部的流线型道路较多,延长了到达避难区域的时间。

(a) 园内开敞空地

(b) 园内防护林带

(c) 园内出入口

(d) 园内疏散道路

总结分析:我国城市公园均是开放式经营,但大多数是由收费公园转变而来,公园的入口并没有随着开放式管理而进行改造,南湖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确保灾难发生时大量人群的快速涌入,应该改变公园入口的隔离方式,保证既可以避免车辆的进入又可以确保大量人群同时涌入时的安全。应增强公园内部主要疏散道路的标识性,并增强其他道路与主要疏散通道的联系,减少到达避难区域的时间。

1.4 控制中心

避难中心的布置可以与公园内的控制室相结合,控制中心将对灾民安置、救援物资的调度进行指挥。南湖公园的应急指挥、应急物资供应与应急供电设施集中布置在一处,与避难人员生活的棚宿区分隔,避免了指挥中心对生活区的干扰。

总结分析:南湖公园内的控制中心与棚宿区分开布置虽然避免了两者间的相互干扰,但同时也使指挥人员无法及时了解避难人员的情况,使消息无法及时传递并得到反馈。

1.5 设施建设

灾难发生后为维持人们的生活需求,必须要维持正常的供电、广播、供水、公厕等设施的使用。而可以作为中心避难疏散场所的南湖公园不仅要配置完善的应急基础设施,还应配置停机坪等投放物资的场地。南湖公园内的照明设施较为完善,在主要道路的一侧设置了路灯,在一些主要的活动场地还布置了功率较大的照明设施;公园内部的还设置了广播等通讯设施。公园内部共设置了8处应急卫生间,大多数都是沿公园边缘进行布置的(图2)。对于南湖公园防灾避难的指示标志设置在了比较重要的四个入口处,同时公园内部还设置了应急水井等设施。 除了必要的应急避难设施外,公园内部还配置了一些游乐设施以及雕塑等其他景观要素,不仅减小了有效的避难面积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总结分析:南湖公园内部的防灾设施还有待完善,而且防灾设施的布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像应急卫生间的布置虽较为分散但服务范围辐射不到所有的居住空间。且公园内部还设有大量的游乐设施,游乐设施在灾难发生后可能会发生损坏而导致对避难人群产生安全隐患。

1.6 功能区配置

在南湖公园现有的防灾规划中,公园内部设置了应急棚宿区、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供应中心和应急供电、水井等功能;公园的防灾场地主要分布在延安大路一侧,主要的疏散入口有三个,分别分布在延安大街、工农大路、南湖大路,围绕在防灾场地周围;防灾的指挥功能主要布置在工农大路一侧,居住功能主要分布在延安大路一侧,现有的空间布局将这两个功能进行了分隔(见图3)。

(a) 公园通信、监控设施

(b) 公园卫生间

(c) 公园照明设施

(d) 公园应急避难指示标志

图3 南湖公园防灾示意

总结分析:南湖公园作为中心避难疏散场所可以为防灾人群提供较长时间的避难空间,为了确保大量人群的生活需求,除现有的设施外还应设置卫生防疫设施和应急垃圾储运设施。除基本的防灾设施外,还应配置一些综合防灾设施,如应急洗浴中心、应急停机坪等。

2 南湖公园防灾空间改造建议

根据对南湖公园的现状调研,提出了以下改善建议:

(1)增强各防灾空间的标识性。可以通过防灾空间的指示标志或不同空间主题、氛围的营造增加防灾空间的标识性,使避难人群可以快速到达指定的防灾空间。

(2)划定安全的棚宿区范围。规范中规定的中心避震疏散场所的林带宽度要不小于25 m,应在公园内部将该范围进行划分,可以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树种或通过功能、开敞空间将空间进行划分。

(3)改造公园的入口,增加公园入口及边界的开敞程度,提高公园内部道路的通达性。对公园的入口进行改造,即可以确保平时公园内行人的安全又可以保证灾难发生时大量人群的快速涌入;进入公园后的道路应将从各方向涌入的人群尽快的疏散到安全范围内。

(4)完善防灾指挥管理制度。南湖公园的指挥中心与棚宿区分离,无法让指挥人员与避难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大量的人群以及大面积的空间应采取分级管理的制度,进行高效的沟通并能及时解决。

(5)完善园区内各基础设施。增加园区内部的防灾指示标志,并适当增加各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可以覆盖整个防灾空间;对于现有的游乐设施应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加建栅栏和围护。

3 结 论

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现状调研,以及对南湖公园内防灾要素的研究分析,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南湖公园防灾现状存在的不足,并对现存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分析,为南湖公园防灾空间的完善提供帮助,有助于完善南湖公园内部的防灾空间和相关的基础设施。

猜你喜欢

南湖公园防灾布置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游南湖公园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游南湖公园
唐山南湖公园优化探讨
游南湖公园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