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018-09-14张莉娜
张莉娜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随着21世纪建筑业绿色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化,传统的现浇模式建筑施工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建筑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的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航标。与传统建筑业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点,施工周期短、环境负荷低、资源利用率高等。近几年,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装配式建筑,同时出台了很多政策和相关文件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转变生产方式,充分满足建筑业发展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装配式建筑概念与特性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的混凝土构件或部品、连接件等通过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最后通过浆锚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连接形成的建筑产品。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工艺相比较,有污染小、资源浪费少、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等优势。装配式建筑大体分为两个阶段,预制阶段和装配阶段,预制阶段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及养护,以及后期的运输;装配阶段涉及吊装方式、构件调正、灌浆套筒连接等施工工艺。总体来说,因装配式建筑涉及生产、运输与吊装等诸多环节,其具有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所以装配式建筑多采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方式。
2 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装配式建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研究综述
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学术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如何选择其绩效评价指标,国内学者和研究人员己经做了一些研究,经查阅文献,其中有的是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造特点和建造方案出发;还有的是从某些建设阶段;更有的则是与节能环保联系起来,对绩效指标的选取进行探讨。
吕青以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为基础,提出在节能技术前提下,以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评价指标,采用现金流量分析及财务评价方法,建立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模型[1]。
吴水根、柏建韦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的分析研究,从质量评价角度出发,将其质量评价指标分成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部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2]。
齐宝库、王明振等人从资源和能源因素以及工业化程度等视角对PC 建筑建造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熵权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建造方案进行评价,分别阐述了经济因素、质量因素、工业化程度、环境因素、资源与能源因素、时间因素等5个方面因素,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
李英攀、刘名强等人将云模型运用到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绩效评价中,考虑到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绩效等级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根据装配式建筑作业空间并行多维的特点,按人-机-料-法-环( 4M1E) 5 要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组合权重。通过计算安全绩效考核等级标准云与项目综合评价云相似度确定项目安全绩效等级[4]。
魏明海,马茹萱等人结合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度的内涵与特征,从全寿命周期理论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设计、生产、施工、使用与维护和报废与回收5 个阶段,利用AHP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配式建筑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5]。
2.2 指标选取原则
指标选取作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首要任务,能够通过评价体系选取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因此,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简明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描述不仅准确而且要简单扼要,以方便数据的处理,操作性强。
(2)系统整体性:指标体系应力求覆盖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各种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间应相互关联,具有较强逻辑性,做到层次鲜明且系统完整。
(3)科学合理性:每个指标选取应依据科学的准则,选取出的指标能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反映出来。
2.3 指标选取
结合文献研究和行业标准来进行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绩效指标的选取。从装配式建筑建设关键阶段出发,根据工程项目管理5大目标(质量、成本、工期、现场管理、安全)的角度,着重从设计阶段、生产阶段、施工阶段3个方面探讨了建设工程绿色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计算简洁,该指标在其他阶段中的影响忽略不计。
(1)设计阶段。该阶段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人员PC建筑设计水平、设计图纸标准化程度、设备性能匹配度)、“工期”(设计进度控制水平、设计计划完成及时性)。
(2)生产阶段。该阶段重点关注“质量”(生产质量与强度检验合格率、生产构件破损率、设备应用熟悉度)、“成本”(材料利用率、材料生产返工率、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工期”(生产进度控制水平、生产计划完成率、计划检查、反馈)、“现场管理”(生产原材料供货能力、生产成品堆放布置)、“安全”(生产设备是否定期安全检查、安全标识设置、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佩戴情况)。
(3)施工阶段。该阶段重点关注“质量”(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施工质量检查合格率、预制构件连接处合格率)、“成本”(PC构件生产及安装成本占比情况、成本预算能力、成本管控绩效、机械设备利用率)、“工期”(进度管控预测水平、返工率、计划跟踪审查率、进度完成率)、“现场管理”(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过程监控到位情况)、 “安全”(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作业平台安全设置与维护、安全教育培训)。
所以,本文构建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结构模型(表1)。
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专家评价法
3.1 专家评价法原理
专家评价法[6]是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之上进行的,对多目标评价体系权重确定具有重要作用,该方法建立在评价对象专业领域专家知识和经验丰富度之上,专家对评价指标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打分(百分制)并确认各级权重值。该方法操作简便,对于多级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是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如下。
假设有N个评价指标X={x1,x2,x3,…,xn} ,现邀请m个专家对评价指标X进行打分和权重确定,并进行数据统计,满足各行元素概率之和为1,即:
表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那么由m个专家统计出来的每项指标的权重为:
3.2 指标权重确定
为保证专家选取的合理性,邀请了学术界10位专家和工程实践界10位专家,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专家选择具体情况
针对以上条件,各专家对表1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值,然后根据指标打分值及其权重系数确定各评价维度的分值,再结合评价维度的权重系数再确定各评价阶段的分值,以此类推,直至确定目标层所得分值为止。表3为20位专家对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权重系数统计。
表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根据上述结果结合各项打分情况,计算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最终的评价分值。
4 结论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逐渐变成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装配式建筑成本、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工程项目管理绩效需要一个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所以,本文从这方面着手展开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通过该行业标准规范从不同阶段和不同维度确定了工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最后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该评价体系对管理过程进行实时调控,提前发现问题。希望本论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希望后面学者有更先进、更有效的研究成果,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