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海水养殖现状与持续发展

2018-09-14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马志洲欧小华

海洋与渔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养殖面积类群渔业

■ 文|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马志洲 欧小华

广东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据报道,2016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高达1.59万亿元,占全省 GDP的 1/5,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也是我国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在 2007-2016年一直居全国第 2位。尽管我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是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养殖水环境恶化,内湾养殖过度开发,养殖投饵利用率低,病害发生频繁,鱼药使用不规范等。因而,分析广东省目前的海水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于科学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 2007-2016年广东省的海水养殖的现状、问题,探讨对策,以期为广东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和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广东省海水养殖的品种、产量与产值统计取自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历年渔业监测数据(图1)。渔业监测数据采取按照地级市管属海域进行分层抽样,逐月统计,最后叠加至年统计。渔业监测数据采用三个方法进行分析 ∶ (1)按照海水养殖作为单一因子在水产总产量和总产值中的比例;(2)按照养殖品种分析海水养殖的面积和产量;(3)按照水域和养殖方式分析海水的养殖面积和产量。以上综合数据为各个地级市数据累加计算求得。

图1 广东海水养殖海域统计地区示意图

图2 广东水产品产量的组成

图3 广东养殖面积的组成

图4 广东渔业经济总产值的组成

图5 广东渔业生产产值的组成

图6 广东海洋养殖类群产量的组成

图7 广东海洋养殖类群面积的组成

海水养殖产量在广东水产品中的比重

广东水产品的渔业统计共分为 5个部分:淡水养殖、淡水捕捞、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远洋渔业。海水养殖的产量在广东2007-2016年的水产品总产量中占比 0.35±0.01(图2),海水养殖总面积在整个水产养殖面积占比0.35±0.01(图3),养殖产量与养殖面积占比在近 10年中处于相对稳态的状况。

海水养殖在广东水产品产值中的比重

在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中,共分为三大类:渔业生产、渔业工业和服务业、渔业流通和服务业。渔业生产的总产值的占比中,从 51.37%逐年下降至 2016年的42.73%;与此同时,渔业流通和服务业的占比逐年增加,从 2008年最低的 27.47%逐年增加到 2016年的44.64%,表明以水产品流通、水产运输和休闲渔业代表的渔业服务业经济增加值显著提高(图4)。

海水养殖作为渔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总值在整个渔业生产总值中占比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 24.15%逐年增加到 2016年的 37.37%,其中 2010年出现很明显的增幅,占比达 33.31%,表明海水养殖产业在渔业经济中的贡献愈发重要(图5)。

表1 2007-2016年广东海水养殖类群增长率(%)

表2 2007-2016年广东海水养殖类群养殖面积百分比(%)

表3 广东省海水养殖主要统计鱼类名录

按品种分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

1.海水养殖类群产量占比变动

广东省海水养殖类群在统计中分为五大类: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2007-2016年近 10年的海水养殖中,鱼类产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其中 2011年、2012年和 2015年增速较大(10.19%~19.13%);甲壳类产量和规模亦持续增长,其中 2012年和 2014年出现较大增速(10.31%~10.50%),但是2015年出现增长停滞;贝类的养殖增长相对缓慢,10年平均增速在 2.16%,其中 2008年出现负增长;藻类的养殖产量变动较大,2008-2009年出现很大增长,但是 2013-2015年出现增长缓慢或减退;其他类群的增长无规律,主要是归属类群(海参、海胆、珍珠和海蜇)波动较大导致。综上,鱼类、甲壳类(虾、蟹)养殖产量占比在逐步增大,贝类的养殖规模和占比出现持续的衰退,这也是与其养殖产能饱和和增速相比鱼类和甲壳类变缓导致(图6,表1)。

从养殖面积上来看,贝类养殖面积最高,2007-2016年占比43.3%~47.1%;甲壳类居第二位,占比 34.9%~36.8%;鱼类养殖面积居第三位(图7)。从变化趋势来看,贝类在 2007-2011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并在 2011年达到最高位置占比 47.05%;2012-2016年养殖面积占比逐年下降;甲壳类(虾、蟹类)的养殖占比相对稳定,产业养殖面积相对饱和;鱼类养殖面积从 2007年开始至 2011年逐年占比有所下降,并在 2011年占比下降至最低 13.45%;2012年开始又谷底回升,至 2016年逐年增加(表2)。

2.海水养殖鱼类

广东省海水养殖鱼类品种较多,在养殖管理与统计中,按照鱼类的科属类群,进行了归类,共统计了 10大主要养殖类群,其他规模较小鱼类合并一起统计(表3)。在 10个主要类群中,单种鱼类增长率的均出现了年度间的波动 ,按照年份分析各种鱼(表 4)和按照单种鱼分析各年份(表 4)均没有出现一致性的产量增长。按照这 10种监测的鱼类产量百分比来看,海鲈鱼的养殖产量占比相对较大(约 30%)并出现年际间的波动,且 2013-2015年有占比变小的趋势;石斑鱼的养殖产量在 2007-2016年间出现占比有所增加的趋势,其他鱼类产量占比相对变化较小,表明广东海水鱼类养殖的规模处于接近饱和状态,以及海水养殖的组成,出现了向名贵品种增加的趋势。

3.按水域和养殖方式分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

广东海洋养殖,按照水域分为三类:海上、滩涂和其他;按照养殖方式分为七类:池塘、工厂化、底播、吊笼、筏式、深水网箱和普通网箱。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海水养殖的产量组成中,2007~2016年海上养殖占比 40.17%±2.66%,范围 36.56%~45.76%;滩涂养殖占比 42.42%±1.39%,范围40.63%~45.25%。

按照海水养殖方式分,池塘养殖占比最高,占比 35.64%±13.27%,范围为 28.96%~73.07%;底播居第二,占比 31.13±11.40%,范围为 0%~39.01%;筏式居第三,占比 16.76%±6.20%,占比 0%~20.72%;普通网箱居第四,占比 8.68%±5.70%,范围为 5.63%~24.57%;吊笼居第五,占比 6.63%±2.90%,范围为 0%~9.45%;深水网箱居第六,占比 0.71%±0.39%,范围为 0.17%~1.37%;工厂化居第七,占比 0.45%±0.56%,范围为0.20%~2.04%。

表4 2007-2016年广东海水养殖类群增长率(%)

讨论

1. 广东海水养殖发展现状

本文依据2007-2016年广东省海洋水产养殖监测数据,分析了广东海水养殖目前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养殖产量与养殖面积在近 10年出现相对稳定的发展状况;随着渔业捕捞和淡水养殖的产值占比下滑,海水养殖产值在渔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持续增加;海水养殖五大类群中,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规模持续增长,甲壳类也有一定的持续性增长,贝类养殖产量和规模占比下降,藻类养殖产量增长变动相对波动较大。从养殖面积上来看,贝类养殖面积最高,甲壳类居第二位,鱼类养殖面积居第三位;从变化趋势来看,贝类在2007-2011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2-2016年养殖面积占比逐年下降;甲壳类(虾、蟹类)的养殖占比相对稳定,产业养殖面积相对饱和;鱼类养殖面积从 2007年至2011年占比有所下降,2012年开始又谷底回升逐年增加。

2.广东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设想与探讨

针对广东海水养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认为,适应我省十三五《规划》的政策指导,走生态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以养殖容量为管理目标的滩涂生态养殖,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节能减排、集约化、生态化池塘养殖模式”将愈发重要。一方面,施行科教兴海,保护海洋环境,进行良种选育,推广生态养殖,加强病害防治;另一方面,政府的组织保障以及运作保障,也是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养殖面积类群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出苗量增长30%仍畅销!养殖面积、饲料容量再增!这条“网红鱼”开年拿下第一局
睡莲花开色香全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