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水养殖现状与持续发展
2018-09-14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马志洲欧小华
■ 文|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马志洲 欧小华
广东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据报道,2016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高达1.59万亿元,占全省 GDP的 1/5,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也是我国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在 2007-2016年一直居全国第 2位。尽管我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是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养殖水环境恶化,内湾养殖过度开发,养殖投饵利用率低,病害发生频繁,鱼药使用不规范等。因而,分析广东省目前的海水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于科学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 2007-2016年广东省的海水养殖的现状、问题,探讨对策,以期为广东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和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广东省海水养殖的品种、产量与产值统计取自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历年渔业监测数据(图1)。渔业监测数据采取按照地级市管属海域进行分层抽样,逐月统计,最后叠加至年统计。渔业监测数据采用三个方法进行分析 ∶ (1)按照海水养殖作为单一因子在水产总产量和总产值中的比例;(2)按照养殖品种分析海水养殖的面积和产量;(3)按照水域和养殖方式分析海水的养殖面积和产量。以上综合数据为各个地级市数据累加计算求得。
图1 广东海水养殖海域统计地区示意图
图2 广东水产品产量的组成
图3 广东养殖面积的组成
图4 广东渔业经济总产值的组成
图5 广东渔业生产产值的组成
图6 广东海洋养殖类群产量的组成
图7 广东海洋养殖类群面积的组成
海水养殖产量在广东水产品中的比重
广东水产品的渔业统计共分为 5个部分:淡水养殖、淡水捕捞、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远洋渔业。海水养殖的产量在广东2007-2016年的水产品总产量中占比 0.35±0.01(图2),海水养殖总面积在整个水产养殖面积占比0.35±0.01(图3),养殖产量与养殖面积占比在近 10年中处于相对稳态的状况。
海水养殖在广东水产品产值中的比重
在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中,共分为三大类:渔业生产、渔业工业和服务业、渔业流通和服务业。渔业生产的总产值的占比中,从 51.37%逐年下降至 2016年的42.73%;与此同时,渔业流通和服务业的占比逐年增加,从 2008年最低的 27.47%逐年增加到 2016年的44.64%,表明以水产品流通、水产运输和休闲渔业代表的渔业服务业经济增加值显著提高(图4)。
海水养殖作为渔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总值在整个渔业生产总值中占比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 24.15%逐年增加到 2016年的 37.37%,其中 2010年出现很明显的增幅,占比达 33.31%,表明海水养殖产业在渔业经济中的贡献愈发重要(图5)。
表1 2007-2016年广东海水养殖类群增长率(%)
表2 2007-2016年广东海水养殖类群养殖面积百分比(%)
表3 广东省海水养殖主要统计鱼类名录
按品种分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
1.海水养殖类群产量占比变动
广东省海水养殖类群在统计中分为五大类: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2007-2016年近 10年的海水养殖中,鱼类产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其中 2011年、2012年和 2015年增速较大(10.19%~19.13%);甲壳类产量和规模亦持续增长,其中 2012年和 2014年出现较大增速(10.31%~10.50%),但是2015年出现增长停滞;贝类的养殖增长相对缓慢,10年平均增速在 2.16%,其中 2008年出现负增长;藻类的养殖产量变动较大,2008-2009年出现很大增长,但是 2013-2015年出现增长缓慢或减退;其他类群的增长无规律,主要是归属类群(海参、海胆、珍珠和海蜇)波动较大导致。综上,鱼类、甲壳类(虾、蟹)养殖产量占比在逐步增大,贝类的养殖规模和占比出现持续的衰退,这也是与其养殖产能饱和和增速相比鱼类和甲壳类变缓导致(图6,表1)。
从养殖面积上来看,贝类养殖面积最高,2007-2016年占比43.3%~47.1%;甲壳类居第二位,占比 34.9%~36.8%;鱼类养殖面积居第三位(图7)。从变化趋势来看,贝类在 2007-2011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并在 2011年达到最高位置占比 47.05%;2012-2016年养殖面积占比逐年下降;甲壳类(虾、蟹类)的养殖占比相对稳定,产业养殖面积相对饱和;鱼类养殖面积从 2007年开始至 2011年逐年占比有所下降,并在 2011年占比下降至最低 13.45%;2012年开始又谷底回升,至 2016年逐年增加(表2)。
2.海水养殖鱼类
广东省海水养殖鱼类品种较多,在养殖管理与统计中,按照鱼类的科属类群,进行了归类,共统计了 10大主要养殖类群,其他规模较小鱼类合并一起统计(表3)。在 10个主要类群中,单种鱼类增长率的均出现了年度间的波动 ,按照年份分析各种鱼(表 4)和按照单种鱼分析各年份(表 4)均没有出现一致性的产量增长。按照这 10种监测的鱼类产量百分比来看,海鲈鱼的养殖产量占比相对较大(约 30%)并出现年际间的波动,且 2013-2015年有占比变小的趋势;石斑鱼的养殖产量在 2007-2016年间出现占比有所增加的趋势,其他鱼类产量占比相对变化较小,表明广东海水鱼类养殖的规模处于接近饱和状态,以及海水养殖的组成,出现了向名贵品种增加的趋势。
3.按水域和养殖方式分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
广东海洋养殖,按照水域分为三类:海上、滩涂和其他;按照养殖方式分为七类:池塘、工厂化、底播、吊笼、筏式、深水网箱和普通网箱。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海水养殖的产量组成中,2007~2016年海上养殖占比 40.17%±2.66%,范围 36.56%~45.76%;滩涂养殖占比 42.42%±1.39%,范围40.63%~45.25%。
按照海水养殖方式分,池塘养殖占比最高,占比 35.64%±13.27%,范围为 28.96%~73.07%;底播居第二,占比 31.13±11.40%,范围为 0%~39.01%;筏式居第三,占比 16.76%±6.20%,占比 0%~20.72%;普通网箱居第四,占比 8.68%±5.70%,范围为 5.63%~24.57%;吊笼居第五,占比 6.63%±2.90%,范围为 0%~9.45%;深水网箱居第六,占比 0.71%±0.39%,范围为 0.17%~1.37%;工厂化居第七,占比 0.45%±0.56%,范围为0.20%~2.04%。
表4 2007-2016年广东海水养殖类群增长率(%)
讨论
1. 广东海水养殖发展现状
本文依据2007-2016年广东省海洋水产养殖监测数据,分析了广东海水养殖目前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养殖产量与养殖面积在近 10年出现相对稳定的发展状况;随着渔业捕捞和淡水养殖的产值占比下滑,海水养殖产值在渔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持续增加;海水养殖五大类群中,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规模持续增长,甲壳类也有一定的持续性增长,贝类养殖产量和规模占比下降,藻类养殖产量增长变动相对波动较大。从养殖面积上来看,贝类养殖面积最高,甲壳类居第二位,鱼类养殖面积居第三位;从变化趋势来看,贝类在2007-2011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2-2016年养殖面积占比逐年下降;甲壳类(虾、蟹类)的养殖占比相对稳定,产业养殖面积相对饱和;鱼类养殖面积从 2007年至2011年占比有所下降,2012年开始又谷底回升逐年增加。
2.广东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设想与探讨
针对广东海水养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认为,适应我省十三五《规划》的政策指导,走生态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以养殖容量为管理目标的滩涂生态养殖,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节能减排、集约化、生态化池塘养殖模式”将愈发重要。一方面,施行科教兴海,保护海洋环境,进行良种选育,推广生态养殖,加强病害防治;另一方面,政府的组织保障以及运作保障,也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