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王先伟:精算灾损,是防灾减灾重要一环
2018-09-14海洋与渔业廖静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
王先伟
教授、博导,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999年于四川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2004-2008年,留学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加州大学欧文校区地球系统科学系做博士后,并于 2011年初加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5年初被破格提升为教授。主要从事 GIS空间分析与应用开发、水文与水工遥感测绘、海岸带洪灾模拟与风险管理等方向的研究。
2017年,广东省风暴潮灾害损失居全国第一位。据统计,风暴潮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 53.61亿元,受灾人口 171.46万人。可是间接经济损失却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对于如何加强估算风暴潮总的损失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近日,《海洋与渔业》记者对话了中山大学教授王先伟。他指出,当前全球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估算貌似一笔“糊涂账”。加强对灾损的风险评估与损失估算,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广东风暴潮不容乐观,低洼地市要以工程防治为重
《海洋与渔业》:广东风暴潮灾害有哪些特点?
王先伟:广东是台风登陆的多发地区,也是风暴潮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实际上,风暴潮包括风灾和潮灾,整个广东沿海都面临比较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其中沿海平坦及低洼的地区面临的灾害风险比较严峻,如湛江、阳江、珠海、汕尾、汕头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特别容易在珠江口形成洪潮遭遇,如果再与天文大潮相遇,风暴潮将沿江上溯,顶托洪水下泄,在珠江三角洲腹地形成严重壅水。而且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是洪潮的主要受灾区域,在去年的海洋灾害公报中,珠三角的风暴潮受灾情况首当其冲,堤围和闸门是该地区防灾减灾的关键工程措施。
《海洋与渔业》:当前应对风暴潮灾害主要的方式有哪些?
王先伟:风暴潮灾害影响范围广泛,对其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二者相互相衬。关键的工程措施包括堤围和防潮闸门等,而核心的非工程性措施包括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与维护,风暴潮的预警预报、风暴潮灾害风险的评估与宣传教育、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损失估算、灾后恢复重建等等。
基础研究与灾损估算“两条腿”并行
《海洋与渔业》:风暴潮防灾的关键点在哪?
王先伟:与风暴潮的全方位影响类似,风暴潮的研究需要从各个视角系统性开展,并没有严格的关键点,每一个方向的研究都很关键,主要基于每个研究者的独特视角和兴趣爱好,有的是基于短期目的,有的是长期效应,而有些研究看起来似乎是“无用的”。尤其需要在基础研究上全方位开展,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提供基础模型、算法和指导思想,使各项决策更具有透明性和前瞻性。
目前,我国对风暴潮灾害的基础性研究尚待拓展。当前一些研究是着眼长期规划,有些研究着眼短期效果。整体而言,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损失估算等方向的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在长远规划这一块,对极端洪潮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规划很重要。而灾害预警,则需要更准确和精细的信息。比如容易受灾的低洼地方,要精确掌握堤围高度、位置。对比实时预警措施,这些都是更为基础性的工作。
当前全球灾害损失的估算貌似一笔“糊涂账”,特别是对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加强灾损估算,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点。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链条化的情景下,作为世界工厂和重要创新之地的珠江三角洲,尤其需要评估各类灾害对全球生产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
《海洋与渔业》:去年“天鸽”等风暴潮灾害中,政府有哪些做法值得推广,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王先伟:政府去年在应对天鸽台风过程中,总体上做的比较成功;气象卫星监测、天气模式预报、风暴潮模式的预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全力以赴,已经大大减少了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和导致的损失。但是对于受灾严重的低洼地方的灾害研究,更应得到关注;应该将更多目光投注到这些地方,让各种研究全面展开。
加强研发投入,系统管理防灾减灾
《海洋与渔业》:请您描述一下当前的防灾减灾形势。
王先伟:当前部地方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规划还有待提升,风暴潮灾害形势严峻,需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前期规划和工程的防灾性能评估,是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比如在有些岛礁的旅游开发中,部分临海堤围的防护建设标准偏低,常规的风暴潮灾害就将其大面积的摧毁。。
加强技术研发,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牵头,与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和广州奥格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了 2017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目前,这个研究中心已研发出一批突破性的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和系统模式,可以作为防灾减灾重要技术支撑,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海洋与渔业》:《灾害公报》显示,去年广东的海洋灾害居于全国榜首,您觉得当前政府应该怎么做?
王先伟:个人而言,当前广东省的风暴潮灾害应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面,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化技术,大大减轻了风暴潮灾害导致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同时,风暴潮灾害的应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减少其灾害影响,诸如风暴潮灾害风险的精细化评估、防潮堤围和闸门的系统核准与精心维护、风暴潮事件的密切监测预警、风暴潮灾害的损失估算、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等等。
防灾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去做,尤其一些基础性工作要提前做好,诸如积极推进社区防灾区划、灾害风险信息发布、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居民灾害自助与适应等等,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地,形成灾害的精细化管理。
另外,珠三角地区地势低洼,临海地区围海造地比较严重,居民和社会经济正快速的向这些地区集聚,将面临更大的风暴潮灾害风险和损失。在向海发展的时候,对风暴潮灾害的危险性和面临的风险考虑不够,缺乏系统性的防灾减灾规划和适应性措施,如何减少风暴潮灾害损失,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在各种开发过程中,利益的获得者和风险的承担者并不一致政府上要在这些方面的做好系统性的规划和协调工作,让利益获得者承担相应的风险,做好系统性的防灾减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