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刺络拔罐联合苗药复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2018-09-14霍文耀
霍文耀,贾 敏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贵州 贵阳 5500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为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伴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4周者,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1-2]。其疼痛与病毒急性感染后所造成的神经组织内的炎性水肿、出血及癒痕等有关,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生率更高,疼痛持续时间更长,常使病人寝食难安,伴发焦虑及抑郁倾向,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其疼痛症状持续时间短则几月,长则数十年,甚者终身疼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我科采用梅花针刺络拔罐联合苗药复方外敷治疗PHN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患者均来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有明确的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史,且带状疱疹皮损消退≥1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过敏史、无出血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PHN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1]:疼痛评分≥3分者。排除标准:①有神经精神疾患,对临床疗效不能客观反馈者;②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的肿瘤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③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④晕针、晕血者。剔除标准:①试验期间给予其他镇痛药物者;②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未达到1个治疗疗程者;③治疗过程中发现恶性肿瘤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刺络拔罐法治疗,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具体操作:①穴位选取原则:华佗夹脊穴及阿是穴;②刺络拔罐法:梅花针叩打点刺至皮肤潮红、轻微渗血,玻璃罐留罐8~10 min。操作前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苗药复方(代等、红解、加欧娃囊、积雪草、杠板归、雄黄各20 g,研末水调)外敷于疼痛处,一次保留30 min,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5],将疗效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100%
1.3.2 观察指标 采用SF-MPQ-2量表评分[6]: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估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3部分,三者各项累计的得分作为疼痛情况的判定。采用欧洲直观式健康量表[7]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从0到10,生活质量由无到良好,健康状态由极差到最佳。在治疗第1、2、3、4周,分别评价两组的各项指标。
2 结果
2.1 不同疗程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48.3%、58.4%、80.0%、93.3%;第1和2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和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总有效率呈逐渐递增趋势,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疗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60)
2.2 不同疗程SF-MPQ-2各项评分和生活质量比较 VAS、感觉PRI、情感PRI评分、PPI和生活质量统计分析表明:时间因素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项指标随时间变化;但时间和分组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与分组无关;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治疗第1周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3和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治疗各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在第1和2周,无统计学意义,第3和4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表明梅花针刺络拔罐法联合苗药外敷可以改善各项疼痛评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表3 SF-MPQ-2各项评分比较
2.3 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仅3例在1周后出现皮肤破溃,疼痛,被迫暂停治疗1~3d,待皮肤破溃愈合后继续接受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过敏、破溃、感染等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故本研究具有安全性及可靠性。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又称兰蛇钻心痛,因湿毒外侵,热火成炎,留滞肌表引起,治宜“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8-9]。其中华佗夹脊穴内通督脉,外临膀胱经,能助督脉之阳,通膀胱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脉,具有调控二脉的重要作用。梅花针叩刺法通过祛瘀生新,祛湿泻毒,拔罐法具有温经通络、祛寒除湿、活血止痛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湿毒邪气随之外泄,两者共奏阴平阳秘、扶正祛邪之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用药观察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0],发现苗药内服、外敷结合发挥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散结止痛之奇效,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疼痛,能切实为PHN患者减少痛苦。同时梅花针刺络拔罐法增加药物的透皮速率,将药物通过皮损处渗透进入组织和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内服药物引起的肝肾损害及首过效应等副作用。
对于梅花针刺络拔罐法结合苗药外敷发挥镇痛抗炎作用的机制,后期研究应从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方面进行探讨[11]。治疗过程中给药剂型单薄,使用不便,后续将传统剂型结合现代剂型,将苗药复方进行剂型的升华。在研究治疗过程中,极少数患者出现晕针、晕血的情况,根据排除标准,未纳入为本次研究对象;少数患者对针刺存在恐惧感,治疗实施前已做好医患沟通,在可耐受,不影响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前提下,故未作例数报告,基于此有待在今后研究中对研究方案逐步完善,以期进一步推广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