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前世今生
2018-09-14
2009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意见》中第14条明确提出,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医疗信息化建设成为新一轮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5月和8月,《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2009年被称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标准年”,各项标准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
2010年,“互联网+医疗”开启连接医院阶段(B2C)。此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为提供在线预约挂号业务,实际的医疗行为还是发生于线下的实体医院之中。
2011年7月,春雨医生(原名:春雨掌上医生)正式创立,11月,春雨医生手机App正式上线。
2012年 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互联网+”,认为它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变。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该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4月,中国平安宣布上线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三甲名医的专业咨询和额外门诊加号等。
2015年6月,春雨私人医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5个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到2015年7月,春雨医生已拥有6500万用户、20万注册医生和7000万条健康数据。这一年度国内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由过去的在线预约挂号为主要业务,转向发挥互联网互联互通的基本属性,基于分级诊疗提出“团队医疗”的概念,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处于“互联网+医疗”的第二阶段——连接医生阶段(D2D)。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第6项指出,要“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针对医疗卫生领域,《意见》要求,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部分中明确提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正式开业,开启了国内关于“互联网+”医疗全新模式的实际探索,标志着我国的互联网医院事业正式进入互联网医院阶段。
2016年1月,医疗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在杭州滨江区开办其第一家线下全科诊所。
2016年4月,由好大夫在线与银川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正式成立。截至2017年3月,好大夫在线已收录了全国7500家正规医院的49万名医生信息。其中,14.5万名医生在平台上实名注册、亲自使用,直接向患者提供医疗咨询、预约就诊、疾病管理、科普知识等服务。
2017年3月,银川市举办互联网医疗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丁香园”“北大医信”“春雨医生”等15家全国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与银川市签约,正式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进驻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基地。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相融合。《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突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也划出了监管和安全底线。《意见》尤其对于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做出明确规定,也对网上部分慢性病复诊等线上服务打开了政策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