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2018-09-14张树芳

关键词:流病汤加减反流

张树芳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消化道疾病中的一种[1]。胃食管反流病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对疾病进行控制,西医和中医均可以应用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一样。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0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样本中进行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1±2.34)岁,平均病程(3.56±0.48)年;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37±2.42)岁,平均病程(3.38±0.54)年。两组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雷尼替丁,每次服用剂量为150 m g,每天服用2次,或者服用300 m g,每天服用1次;病情严重时配合埃索美拉唑,口服,每次服用剂量为20 m g,每天服用2次,或者40 m g,每天服用1次。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坚持辩证施治的理念;肝胃郁热型——煅瓦楞、乌贼骨、黄芪、栀子、黄连、吴茱萸各30 g、20 g、10 g、10 g、10 g、10 g,左金丸加减;脾虚气滞型——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甘草各有20 g、15 g、10 g、10 g、10 g,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肺胃失和型——旋复花、代赭石、陈皮、白芍、柴胡各12 g、12 g、10 g、10 g、10 g,旋覆代赭汤加减;胃阴不足型——北沙参、麦冬、白芍、乌梅、玉竹各12 g、10 g、10 g、10 g、10 g,益胃汤加减。水煎,每天1剂。两组均治疗两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2]——各项症状基本消失,食管黏膜经胃镜检查恢复正常;有效——各项症状消失明显,食管黏膜经胃镜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各项症状几无消失,病情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无效10例,有效23例,显效20例,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1.1%;观察组临床治疗无效3例,有效21例,显效29例,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94.3%。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 [n(%)]

3 讨 论

临床消化道系统疾病中,胃食管反流病比较常见,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难、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容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病发生之后,患者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反胃、慢性咳嗽、胸骨疼痛等[3]。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临床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手段。西医治疗中,常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如雷尼替丁、埃索美拉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和十二指肠的分泌,减少对食道黏膜的损害,实现治疗的目的,但是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远期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痞症、嘈杂、反酸及胃脘痛等范,在治疗是应当坚持辩证治疗。对于肝胃郁热型患者,给予左金丸加减,可以清肝、去火并降逆;对于脾虚气滞型患者,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可以实现理气、健脾和化瘀的目的;对于肺胃失和证患者,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具有降逆和胃、肃肺化痰的功效;对于胃阴不足型患者,给予益胃汤加减,能够起到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效果[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中医内科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流病汤加减反流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胃食管反流病最善于“伪装”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4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