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毽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18-09-14刘攀
刘 攀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国民的身体状况日渐欲下。《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显示,2012年数据我国患有近视的总人口高达4.5亿人,预估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群的近视发病人口接近7亿人。根据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中得出,我国高血压病人口有 1.7 亿人,高血脂的有将 1 亿多人,超重或者肥胖症 2 亿人。国家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近几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但群众超重率和肥胖率仍持续增加,青少年耐力、成年人肌肉力量与耐力、老年人肌肉力量等指标的变化并不乐观,以上健康状况不仅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我国的发展。政府意识到要做到“健康中国”的梦想必须把全民的健康提上去,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全民健身事业推向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2 毽球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有利因素
2.1 毽球器材简便,不拘场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国家也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资,但社会开展的健身运动项目众多,难免会出现杯水车薪的状况。毽球相比于其他运动器材价格便宜,可以去市场购买,也可自己手工制做。另一方面踢毽子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平坦即可,甚至在屋内踢都可以。可单踢或双人对踢,或几人围成一圈,也可以隔网对抗,是一项简便易行又能锻炼身体的大众性健身运动。比赛毽球的场地长11.88m、宽6.1m,中间用网隔开(女网高1.5m)(男网高1.6m),比较节省空间。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 50% ,毽球作为经济实惠的运动项目更适合在我国群众健身中进行开展。
2.2 毽球的运动形式多样
毽球踢法灵活,花样繁多,是典型的大众趣味健身项目。清朝光绪年间,承德有一位百岁老进士,能踢出金龙探爪、狮子滚绣球等108种花式,足见毽球的花样多变。学者张炜将毽球分为花毽、网毽、大众毽,使人们对毽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花毽是用脚变换各种不同的踢法,伴以头、胸、腹、背、肩和腿等部分来进行接踢球,且踢法和花式丰富多样。网毽是在花毽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它是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大众毽的毽毛要长,体积较大,毽子在空中下落速度减慢,毽球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这降低了踢毽的难度和门槛,更有利于群众参与其中。
2.3 毽球具有简便有效的健身价值
2.3.1 毽球对青少年的价值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全民健身要以青少年为重点,发动全社会关注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学者叶瀚舜通过实验得出,毽球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成分,维持形体,提高心血管适能、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改善和防治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踢毽子时眼睛要随着毽子的飞舞不停转动,不仅增加眼部的血液循环,还能消除青少年学习和玩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视觉疲劳,预防近视的同时毽子在空中的忽高忽低也锻炼了颈部。青少年几乎是在校学生,因此很有必要在学校中开展毽球运动。2.3.2 毽球对中年人的价值 中年人是全民健身的难点,中年人一般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进行锻炼。但这个年龄段人群肌肉开始下降,而下降最厉害的是从腿部开始,毽球运动不受场地、时间、人数的限制,对缺乏时间的中年人来说非常适合。踢毽子时多是一脚支撑,—脚踢毽,跳踢时也多是单脚落地,连续踢毽时身体重心需要不断变化,以维持平衡,同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要做屈伸、绕环、展收等多种性质和不同方向的运动,腰肌、腹肌、骨盆肌和下肢各肌肉群都参与活动,进而使中年人的下肢肌群得到有效锻炼。
2.3.3 毽球对老年人的价值 我国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4亿人,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人,在推动全民健身中不可忽视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踢毽是一种全身性运动,能大幅度刺激老年人大脑中枢神经的活动,增强身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另一方面经常从事毽球运动还能改善人体骨密度,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吴斗雷等学者通过毽球运动干预测量下肢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钙(Ca)等指标得出长期从事毽球运动能够增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毽球运动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因此在全民健身中应大力推动毽球的发展。
3 毽球在全民健身中的问题
3.1 缺少毽球社会指导教练员
毽球社会指导员是群众参与毽球运动的重要执行者,是实现全民健身中坚力量。要鹏韬、卢九星等人在研究中得出,截止到 2015 年,我国已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182 万人左右,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全国有19个省达到了1.5%。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逐年上升,但在大多数地区仍不能满足需要,社会上的毽球健身活动,大都是群众自发组织,没有专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一些人起初是抱着较高的兴趣参与进来,但由于不掌握其中的技艺和不懂运动前的拉伸预热活动,导致习练毽球者受伤等等诸多问题造成此项目的健身效果不是太理想。
3.2 毽球科研水平发展不足
查阅近5年来相关的毽球科研水平,以“毽球”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期刊131篇文章,毽球研究的科研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有毽球的娱乐与健身、课程与教学、现状和发展还有毽球比赛中技战术的研究等。(图1)
由图1可知,近5年毽球科研论文方向,其中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论文有43篇所占比例最多,占32.8%,其次为比赛和技战术类占25.1%,而娱乐健身方向的最少,仅占9.1%。可见,在发展方向上还是比较注重竞技性毽球。而要想推动毽球在全民健身方向的发展,必须提高相关的科研理论知识,不能重竞技而轻大众,要协同发展,不能有所偏颇。
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对从 2013—2017年收录的毽球科研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论文 131篇。从表 1 看出,论文总体数量不多,在核心期刊发表占3.8%,普通大学或学报发表占44.2%,其他体育期刊发表占51.1%。毽球运动总的科研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3.3 媒体对毽球的宣传力度不够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媒体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的一个重要手段,人们可以从媒体上获取最新消息,掌握和了解各种运动项目,如NBA、世界杯、拳王争霸赛等比赛的转播,对运动项目的推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毽球比赛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排球、篮球)等比赛项目,但目前很难从主流媒体上获取毽球方面的信息,以至于人们不了解毽球,更无法从媒体上获取毽球的技术,这对毽球在全民健身中普及和推广很不利。
3.4 学校体育教育没能对毽球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图 1 毽球科研论文研究方向
表1 2013-2017年毽球运动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统计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要对口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以田径为主的生源,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自己的专项运动,而大多数学校未开展毽球专业。姚辉波、吕伟丽在文中提出毽球运动还未列为普通高校高水平招生项目,全国只有少数体育院系有培养专门毽球教师的资质,毽球社会指导员及科学研发队伍不足。这一恶性循环就造成中小学体育教师无法提供毽球技术及理论知识。
4 毽球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对策
4.1 开展毽球专业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在全民健身大力实施下,为便于在全民健身中推广毽球这一运动项目,不仅仅要在高校增设毽球课程,而更多要对现阶段社会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社会指导员通过培训,掌握毽球的基本技术和健身理论知识。周松青、何颖等人发现,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增长很快,但人均数却很低,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因此,要大力整合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根据群众对毽球健身的需求,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
4.2 增强毽球理论知识,提高科研水平
科研理论是毽球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的现代毽球运动是在1947年的广州发展起来的,目前毽球的科研工作还停留在现状调查的表面,相比其他运动项目(篮球、武术等)还不成熟。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大量的科研理论支撑无法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毽球训练。因此,搞好毽球的科学理论研究工作,才能使毽球技术规范化,才能使毽球技术不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4.3 打造毽球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媒体
品牌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文化形态,把毽球打造成品牌有利于形成积极地宣传效应。毽球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毽球的有利因素能够通过毽球品牌有重点的在群众健身中进行宣传推广,简单而集中,使群众熟悉毽球。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打造毽球明星,树立榜样作用,使群众在不同渠道都能了解毽球并意识到毽球在健身运动方面独特的优势,让群众受益毽球并愿意从事毽球运动。
4.4 学校开展毽球课程,利用教育发展毽球
毽球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使学校这一庞大群体受益,必须满足教授毽球这一运动项目的师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主要对口专业,近些年来运动训练、民族传统等其他体育专业毕业生也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一线,但主要专业还是体育教育专业。因此,要大力整合资源在高校开展毽球课程。学者毛学娇提出要想科学构建高校毽球课程资源,需要确认高校毽球课程资源的内容结构和分布情况,需要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毽球课程资源进行明确,使毽球课程资源构建体现出针对性和客观性,既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又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