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昆明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
2018-09-14杨培培周学希
杨培培,周学希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体育锻炼行为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它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益寿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个民族体质都有重要作用。各种年龄、性别、不同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宜的锻炼,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锻炼的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娱乐性体育、格斗性体育、医疗与矫正体育等5类。锻炼方法多种多样,除教学和训练中常用的练习法,包括重复法、变换法、综合法、循环法和竞赛法外,人们还在长期锻炼实践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健身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昆明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文献资料,认真分析文章,了解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采用不记名方式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这5所高校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量表发放,再收回。对收回的409份有效问卷进行人口基本情况统计,再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3方面进行差异分析。此量表是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而成。对被试前1个月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进行评定,从强度、时间和频率3方面来考察,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每个方面各分5个等级,强度与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记1~5分,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计0~4分,故运动量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运动量评定标准:≤19分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43分为大运动量。此量表重测信度为0.82,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现已广泛运用到各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测试。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进行分析,然后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昆明高校学生锻炼的基本情况
本文从不同性别、年级和院校大学生等方面对昆明高校学生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经过统计发现,不同性别人数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性别包括男生和女生,其中男生锻炼人数为204人,占总数的49.8%;女生锻炼人数为205人,占总数的50.2%。不同年级人数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年级包括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其中一年级锻炼人数为101人,占总数的24.7%;二年级锻炼人数为136,占总数的33.3%;三年级锻炼人数为122,占总数的30%,四年级锻炼人数为50,占总数的12%。不同院校人数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院校包括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其中云南师范大学锻炼人数为82人,占总数的20%;云南大学锻炼人数为82人,占总数的20%;云南民族大学锻炼人数为82人,占总数的20%;昆明学院锻炼人数为82人,占总数的20%;昆明理工大学锻炼人数为81人,占总数的20%。
2.2 大学生各研究变量的水平差异分析
为了更细致的研究性别、年级、专业及不同院校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水平差异分析。
2.2.1 不同性别体育锻炼行为的差异 在
昆明高校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见表4。男女大学生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上的Sig值均为0.00,这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从均值,即M值表示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大学生平均每周锻炼次数少于女大学生,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短于女大学生,平均每次锻炼的强度小于女大学生。结果表明,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热衷于参加体育锻炼,这可能是由于男女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差异,以及受当前社会审美及减肥风气的影响。
表1 在昆明高校体育锻炼学生性别分布情况表
表2 在昆明高校体育锻炼学生年级分布情况表
表3 在昆明高校体育锻炼学生生源分布情况表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各维度的差异
表5 不同年级大学生锻炼行为各维度的差异
表6 不同院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各维度的差异
2.2.2 不同年级大学生锻炼行为各维度的差异 在昆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见表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次锻炼强度上的Sig值均为0.00,这说明它们之间达到了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差异水平。同时,从M值可以看出,其中大四同学在各方面都是最少的,并且与前3个年级差异明显。结果表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比大四的学生更热衷于参加体育锻炼。造成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大四时学校已经不开设体育课,并且大四同学忙于考研、找工作而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而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校均开设体育课或体育俱乐部,并且这3个年级也是代表院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的主力军,所以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
2.2.3 不同院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各维度的差异 在昆高校不同院校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见表6。不同院校大学生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次锻炼强度上的Sig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即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生在每周锻炼时间上接近,在每周锻炼强度上接近,这表明不同院校大学生之间的锻炼行为相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男生、女生在锻炼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锻炼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锻炼行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建 议
3.2.1 加强组织管理和指导 由于个人的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惰性,若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可以利用固定的时间,在专人指导下用行政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效果会更好。
3.2.2 克服自身惰性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体育活动不仅充满了娱乐趣味,同时充满着艰辛和劳累。很多大学生生活不规律,在他们特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下,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形成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要克服这种惰性,必须经过自觉地、有意识地强制性努力,才能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
3.2.3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群体 在团体活动情境下,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效率比单独活动时高,多数人在一起锻炼有用助于克服个体自身惰性,增加锻炼风气,从而促进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