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教学应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2018-09-13叶宁

科技视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叶宁

【摘 要】为提高南方沿海《鱼类学》实验教学质量, 根据南方沿海鱼类和学生特点,结合鱼类学课程的特点和现代科技技术,教师应强化服务意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本文阐述了提高南方学生学习鱼类学实验教学的兴趣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希望通过鱼类学实验教学的学习,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学习和科研能力,尽快适应社会,为当地经济服务。

【关键词】鱼类学;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中图分类号: H319;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4-013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4.061

《鱼类学》是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在培养水产、海洋渔业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方面有重要作用。

历届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留在南方沿海省份工作。《鱼类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應考虑的。当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其中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增养殖业是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渔业与《鱼类学》相关的有3方面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1)鱼类分类知识;(2)鱼类形态学知识;(3)年龄和生长测定方法。围绕这三个方面,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合理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实验材料选择、年龄鉴定等作了如下改革。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处理实验结果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1.1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

许多新生动手能力较差,怕脏、怕鱼腥味、怕甲醛味,不愿动手参与解剖操作。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学生必须独立、正规、准确的操作,掌握每一步操作目的、要求,最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1.2 老师示教与学生自练相结合

先由教师做示范解剖,然后教师到各组学生中示教,纠正学生的解剖操作。通过多看多练、循序渐进,使实验课的基本技能训练达到预期目的,使学生掌握鱼类不同系统的解剖技术。

1.3 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实验课时间短, 经费有限,制约了一些实验的开展,使一些较重要的实验内容难以完整、系统的完成。为解决上述难题,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再用多媒体和示范教学标本示教等多种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对一些重要的实验内容有感性认识。

1.4 每次实验结朿要考核

每次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要向任课老师彙报实验内容、实物指证,如没有达到实验要求,不能离开实验室,促使学生必需认真做实验。

1.5 严格把关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正确掌握所学知识和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的一种方式。在实验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为了规范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按照标准的实验报告格式撰写,独立完成,不能抄袭。实验结果一定要如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师认真批改后在下一次实习结束前,抽出时间进行评讲,指出存在的问题,解答同学提出的疑问。

2 实验材料以南方主要经济鱼类为主

2.1 鱼类分类实验标本以南海主要经济鱼类为主

鱼类分类实验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鉴定鱼类的主要特征,进而学会运用检索表鉴别鱼类。我国南海鱼类的特点是种类丰富,可捕捞的经济鱼类多,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少,目前养殖的石斑鱼类、鲷科鱼类、笛鲷科鱼类等以及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均取自南海的野生种。为了方便今后学生从事海洋捕捞或海水养殖,采集南方沿海地区水域的主要常见鱼类用于鱼类分类实验,并作如下教学安排:

2.1.1 保持鱼类分类系统的完整性

全部分类实验所取的鱼类标本要保持鱼类分类系统的完整性,即纲、目、科都有特征明显的代表种,如果实验鱼中无代表性种,则用示范标本代替。例如用示范标本中华鲟、海鲢、遮目鱼、白肌银鱼作为鲟形目、海鲢目、鼠鱚目、鲑形目的代表种。

2.1.2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验中结合实际,讲些趣味鱼类知识,例如鲤鱼与姓李、遮目鱼的传说、海洋里的鱼医生、会“飞”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的鱼、南美魔鱼食人鲳、拼死吃河豚等,把枯燥无味的分类学讲得生动有趣。针对南方学生生活中经常有机会接触各种南海各种鱼,在实验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3 鱼类分类实验单独考试

通过分类实验,要求学生熟练的认识40种经济鱼类。分类实验课结束进行单独考试,每人10尾鱼,其中8尾鱼做过实验,不能查检索表,当场写出其种名、属名和科名;另外2尾没有做过实验,可以查检索表定种名。通过考试,促使学生掌握鱼类分类系统、分类特征,学会使用鱼类分类检索表,熟悉南海主要经济种类。

2.2 解剖材料以罗非鱼为主

罗非鱼是南方主要养殖鱼类,亦是出口主要水产品之一,目前出现暴发性鱼病、品种选育、营养饲料等问题,为了使学生提早了解罗非鱼的形态持征,为今后从事罗非鱼生产的防病、选育打下基础,所以器官系统的解剖材料选择用罗非鱼。

由于鱼类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千变万化,罗非鱼不能包含鱼类所有形态特征,所以还要选用不同形态特征有代表性的种类作为示教标本,例如外形测量用花鲈、尖头斜齿鲨、何氏鳐;计算鳍式、鳞式和鳃耙数用花鲈;骨骼和肌肉系统用鲢等,使学生对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系统有一个完整的形象。

3 鳞片与图片结合的鱼类年龄鉴定实验

观察南方鱼类年龄比较困难,因为广东的气候比较温暖,除粤北山区外,没有明显的冬季,鱼类全年可以生长,因此鳞片上的年龄标志不明显,而且副轮多,和经典的鱼类学教材的年轮图示有很大差别,初学者不容易观察到年轮。为了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年轮的特征及观察年轮方法,先用幻灯片讲解鳞片、鳍条、耳石上的年轮特征及形成机理,并在解剖镜下放置具有较典型年轮特征的鳞片作为示教实物给学生观察,觀察年轮。

4 现场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掌握鱼类标本采集及分类鉴定的步骤和方法;掌握采集鱼类生物学资料和测定鱼类生物学性状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的年龄、生长、摄食、繁殖等方面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学会写科学论文报告,还安排了鱼类学教学实习,让学生分组到水产贸易市场识别鱼的种类并购买各种鱼类标本,每组采集标本15种以上,拿回实验室编号,用福尔马林固定,用作分类鉴定。实验室工作包括:鱼类分类鉴定,对每尾鱼进行形态学测定,记录采集标本可量和可数性状,填写“鱼类形态测量表”。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传统的记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数码相机和电子表格做电子文档,适应形式的发展。实习结束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

5 改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服务的观念,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据情况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并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不能摆架子,要平等对待学生,学生问不懂的问题,要和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它,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知道学生那些问题不明白,可以因人施教,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合理利用当地渔业资源,因材施教,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对当地渔业资源情况比较了解,毕业后容易融入相关行业,可以较快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为当地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国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478-479.

[2]孙一民,李明弟,李大勇,等.我国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现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7(2):250-254.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