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
2018-09-13李应芳
儿童哲学是由著名的哲学家马修·李普曼于20世纪60年代着手创建的,自创建之时起就对整个世界的儿童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李普曼主要把儿童哲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儿童的探索和教师的引导来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批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儿童哲学对于儿童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当今社会对儿童哲学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能够发掘儿童哲学巨大的教育价值,与此相反甚至还出现了误解“儿童哲学”的情况。因此,本文将对儿童哲学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于儿童哲学的进一步关注,从而努力尝试把儿童哲学对于儿童的教育意义发挥到最优化。
一、儿童哲学是什么
对于“哲学”,很多人都是望而却步的。首先,哲学给人一种高深、晦涩的感觉,它并不像一般的知识理论平易近人,从而吸引人们去啃食,去咀嚼。其次,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是人们生活的向导,是人们生活的指路明灯,可是它远远高于生活。最后,哲学有着严谨的逻辑推理、高度的抽象概括,成人都难以真正理解。所以儿童和哲学更像是两个完全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事物。事实并非如此,“哲学”一词是从古希腊的“爱”与“智慧”这两个词演变而来的,它的本意是爱智慧,即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人们每天都在思考,换句话说人们每天都在追求智慧,可见对智慧的追求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就像呼吸一样发生得自然、殷切。
人们随时随地都在思考,都在追求着智慧,那是否可以理解为人们一直都在追求哲学呢?这可能会与上文相矛盾,哲学到底是在生活之中,还是在生活之外呢?其实,笔者想说哲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人们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哲学,哲学就是什么。它可以是艰深晦涩的,同时也可以是通俗易懂的。此外,哲学并不是给人们提供具体的知识或者方法,而是给人们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从而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同时,哲学也不是要人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能够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儿童在生活中总是去发现问题,总是提出“十万个为什么”,可见儿童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
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哲学家”,这是由儿童的天性所决定的,即儿童具有其生命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天性,也可以理解为儿童具有一种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他们能自己教自己。他们天生就是好奇好问的,他们总是盯着成人问“为什么”,在看到有趣的现象时也总是尝试自己去找到答案。正如马修斯《哲学与幼童》所描述的例子一样,约翰(6岁)正仔细地思索这个事实,除书本、玩具、衣服之外,他有两条手臂、两条腿和一个脑袋。这些都被称为他的玩具、他的手臂、他的脑袋,他问道:“哪一部分的我,算是真正的我?”可以看出约翰正在思考,思考哪一部分是真正的他,他在和马修斯的一番推理后,得出了约翰的大脑才是真正的约翰。笔者不知道约翰会不会对这个答案感到满意。可以看出约翰在用哲学,并且和马修斯一起搞哲学,他想通过自己的思索来消除困惑、解决问题。
儿童哲学是什么?笔者认为,儿童哲学就是儿童的哲学。儿童的哲学并不像哲学那样呈现出高度概括的理论,而是以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儿童哲学就是尊重儿童的自由探索,正确地看待儿童的困惑与疑虑。当儿童提出为什么的时候,成人不应该立即给出所谓的答案,而应该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在没有能力回答的情况下,成人不能给儿童消极的回复。总的来说,儿童哲学所代表的是一种态度,即社会和成人应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儿童,去看待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哲学所代表的是一种方法,它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批判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儿童哲学所代表的就是儿童自己,就是儿童所固有的自由天性。
二、儿童哲学在我国开展的现状
儿童哲学虽然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很多学者承认了它的价值,可是儿童哲学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一)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儿童哲学,以至于儿童哲学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人们没有正确的儿童观。人们不知道儿童是什么、儿童与成人有什么区别、哪些方面有区别。也可以说,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明白儿童的兴趣爱好与需求。其次,人们不能理解哲学的真正内涵,把哲学摆在儿童不能企及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理解儿童哲学的真正内涵。让儿童学哲学的目的不是要让儿童学习外显的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儿童学会去思考,进而提升儿童的心理素质。很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儿童哲学本质的理解出现偏颇,往往导致儿童理解不了课程内容或者是教師不能对儿童的哲学思维能力进行有力的指导。最后,很多人不能看到儿童与哲学的天然联系,不明白儿童与哲学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物体,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儿童对于哲学的追求能过促进哲学的发展,哲学也能够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社会平台缺乏,导致无法分享学校开展儿童哲学的经验,人们对其缺乏共识
社会没有建立相应的平台来分享各个学校对于开展儿童哲学的经验,人们对于儿童哲学是什么、儿童哲学主要涵盖哪些内容、儿童哲学应该怎样开展、应该怎样评价儿童哲学产生的效果没有达成一个普适性的认识。各个学校之间是封闭的,以至于不能分享和升华教学经验,这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是极其不利的。虽然不同的地域、校际的情况会有所差别,可是教学的对象是不变且统一的,都是儿童。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儿童哲学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来共同解决和反思各个学校儿童哲学所遇到的问题,从中找到一些共性共通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和经验的共享。当然,这还需要加大对儿童哲学的研究力度。人们不仅仅要从理论层面去研究儿童哲学,去借鉴国外的学者对于儿童哲学的研究,同时还要把研究放在实践上,观察儿童哲学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只有切实做好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让两者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儿童哲学,让儿童哲学在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开展。
(三)儿童哲学对当代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师提出了挑战
首先,儿童哲学主要采用对话学习法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儿童进行生活意义的发现,开展以儿童探索过程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儿童哲学的教学方式以发现式为主,因此教师应该给儿童提供引起他们思考的环境和材料,教师还应该和儿童一起探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循环往复,实现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当代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这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把知识填充给儿童,而是应该教会儿童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其次,儿童哲学要求教师对儿童进行恰当的指导,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儿童哲学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为主。但是,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为主,辅之以小组和个体。我国人口基数大、班额大,要想实质性地开展儿童哲学确实是一个难题。最后,教师是儿童哲学这一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儿童哲学纷繁复杂的课程内容和独特的教学形式,使得儿童哲学课程的教师与传统学科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担任儿童哲学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充当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等角色,还要掌握有关哲学专业的知识和其他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的知识。因为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如此高的要求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儿童哲学对儿童的价值
儿童哲学能让儿童的哲学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什么是哲学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哲学性思维不仅仅包括批评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儿童追求智慧的一种态度。儿童哲学课程可以让儿童学会思考,学会与成人讨论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儿童哲学课程主要是以儿童感兴趣的哲学故事、寓言以及儿童困惑的问题等来开展,然后通过相互探讨来认识这个世界,从而达到让儿童追求智慧的目的。儿童的思维可能不像成人那么理性,不能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一个确定性的回答,或者是给某个现象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当然,哲学性思维并不是要把每个儿童都培养成哲学家,而是要培养儿童的思维敏感性。
儿童哲学让儿童的自由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儿童是一个劳动者,其工作的目的是创造人,父母确实应该为儿童提供生活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但与其相关的社会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其劳动的果实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儿童是塑造人类本身——不仅仅是一个种族、一个社会阶层或一个社会集团,而是整个人类。因此,社会必须关心儿童,承认其权利,满足其需要。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关心儿童呢?笔者认为,关心儿童最重要的是要把自由还给儿童,让儿童回归自然、回归自由、回归童年。儿童哲学符合儿童好奇、好问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还把儿童好奇好问的心理发展到最大化。不容置疑,儿童哲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能让儿童追求自由和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儿童哲学能让儿童拥有一个更为幸福、快乐的人生。古希腊哲学家普遍认为,哲学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给予快乐的过程。儿童哲学教育能使儿童在恰当的智力激励和挑战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可以看到,儿童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是幸福、快乐的,这种快乐不是来源于外在的物质环境而是来自儿童的内心深处。当然,对于智慧的追求也能让儿童获得一个更为优越的物质环境。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做事而不会思考的机器人,需要的是有理想、有追求、会思考的人。无疑,儿童哲学教育培养的就是能适应社会的人。笔者认为,幸福、快乐的人生就是富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儿童哲学教育能够让儿童满足以上条件,从而拥有一个更为幸福、快乐的人生。
四、结语
儿童哲学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儿童哲学在我国的开展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人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儿童哲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应该加大研究力度,让儿童哲学教育本土化,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李应芳(1993-),女,云南昆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