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酒“年份”当圣经?我偏告诉你没用

2018-09-13日月

齐鲁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酒庄产区年份

日月

年份对于葡萄酒,就像裙子之于时尚圈,总是有些短长可以议论的。

酒标上写的年份,既不是酿酒的年份,也不是灌装或者出厂的年份,而是葡萄采摘的年份。每个国家对年份标识要求不太一样,但大部分都要求必须至少含有85%标识年份的葡萄酒。也就是说,即便你拥有一瓶货真价实的82年拉菲,也会含有一定比例其他年份的拉菲——酒庄这样做往往是为了保持品牌口感的一致性。

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一瓶葡萄酒的品质70%取决于葡萄的品质,葡萄的品质取决于当地的风土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天气等等。而气候和土壤都是相对稳定的,每年不会有大的变化,天气就成了主宰葡萄品质高低的重要条件。

葡萄酒虽然被很多酒商穿上小资、中产、富豪的奢华外衣,也不过是一瓶农产品,再牛B的酒庄也要看天吃饭:阳光会影响葡萄皮的颜色、单宁和厚度,如果阳光不够充足,外皮就无法产生足够的红色素,这对于波尔多等以色泽自豪的产区来说将是致命的;温度直接影响到葡萄的成熟度和酸度——温度足够高才能保证葡萄成长时甜味变多,但倘若当年的温度太高,又会造成葡萄停止生长,甚至会将没有成熟的葡萄烤干而无法酿酒;相比令所有農作物都望而生畏的飓风、冰雹,降水和葡萄的关系相对要复杂很多,就像头脑简单的薛蟠想要追求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一直在用力过猛和欠佳之间折腾,永远找不到水乳交融的满足感,雨量的影响要看葡萄生长到哪一时期而定:发芽后葡萄需要大量的水分以利于叶子成长,开花时下太多雨却会导致花朵掉得太多不利于结果,而采收季如果雨水太多,会让酒的味道变得寡淡。

年份对葡萄酒影响这么大,下次举杯时别一口闷了——你喝的不是寂寞,也不是腔调,那是一个产区这一年阳光风雨留下的味道。不用坐30多个小时的飞机,就能品尝到智利某个产区阳光的味道,挺划算吧!

葡萄酒讲求“年份”,是从法国开始推广的,法国推崇年份概念确实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幅员并不辽阔的法国,南部属于地中海型气候,靠近大西洋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内陆又属于大陆性气候。如此多样的气候类型不仅注定法国葡萄酒每年都有些差异,也很难确保所有产区在同一年份都有不同表现。

法国人还有一个奇葩法规:禁止对葡萄园进行灌溉。他们把葡萄酒进行分级,等级越高对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酿造管制越严格。法国规定一般等级产区从8月15日到采收时不得灌溉;等级最高的AOP产区除了上述时间不能灌溉外,还追加6月15日到8月15日之间也不能灌溉。法国人认为在年降雨量635-890毫米的地区,每年的自然降雨量就能够保证葡萄园拥有充足的水分,这有利于维持园内原本的风土特性。而灌溉这种人为的操控方式虽然能增加葡萄产量,但却影响了葡萄酒的品质。

不过近几年,有个别欧盟国家如西班牙就放宽了相关规定,而法国国家原产地命名管理局也一直在审查这项规定。毕竟全球气候都在暖化,死守着过去的老传统只会让自己失去市场雄风。而对于那些降雨量稀少的新世界葡萄酒产区,如澳大利亚和美国加州等,灌溉则显得非常必要了。他们一直没有禁止灌溉这样的变态法规。

推崇年份概念最终影响的自然是价格,同一个酒庄,同一款酒,好坏年份之间价格能差上百欧元。不过,当你跟酒庄庄主、酿酒师或者经销商谈论年份时,你很少听到有人抱怨,今年是个差年份。现代种植和酿造技术让年份的差异,即使在最严苛的法国波尔多,也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葡萄品种的混酿,或者不同位置、村庄甚至不同地区的混酿,是保证每年葡萄酒的风格和质量稳定的有效方法,这对于一些知名品牌的葡萄酒尤为重要。在科技的加持下,酿酒师可以让所谓不好的年份,品质喝起来和好年份差距极小,甚至没有差距。

所以,年份曾经很重要,但现在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新世界国家像美国、智利,从来就不Care所谓年份的问题。遇到干旱就开闸灌溉,遇到采收湿度大就开大风扇吹干,真正做到了“与天斗、与地斗、与年份长期战斗!”曾经有位美国酒商一脸不屑地说:“年份对于美国葡萄酒真是没什么卵用!因为天公不作美我们还有后期PS。”恩,不用把年份作为选酒的标准,除非你非要跟自己过不去。

猜你喜欢

酒庄产区年份
中国酒庄分级管理正式开展申报和评定工作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美贺酒庄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什么是闰年?
品味波尔多酒庄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