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
2018-09-13贾文佳
贾文佳
近几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就像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成为一种新民俗。那么,“三伏贴”是否人人都能贴?伏疗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山东省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的相关专家。
济南市中医院针灸一科副主任万红棉
辨证施治 提出个性化伏疗方案
在万红棉的记忆中,“每年到了三伏第一天,我们都要停掉正常门诊,安排专人开展三伏贴的相关工作。一般呼吸科队伍最长,从早上六七点钟就开始有市民排队,有的老人前些年自己过来贴敷,这两年又带着儿子和小孙女来了。”
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济南市中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项目,已累计服务数万人次。
“三伏贴是中医的独特疗法,是冬病夏治疗法中的主要方式。”万红棉这样向记者解释“冬病夏治”: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慢性泄泻、宫寒痛经等,都是冬天常见的疾患。“冬病”的人通常体质偏虚偏寒,比如阳虚、气虚、血瘀体质,往往有面色苍白、气短无力、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表现。到了冷飕飕的冬天,体内的寒气只会雪上加霜。而盛夏时节,天地暑热蒸腾,身体阳气在表,体内深藏的寒邪最容易被驱赶出来,所以说“冬病”最宜“夏治”。
三伏贴适用的最佳病种是慢性咳喘、体虚易感冒者、经常虚寒胃痛以及变应性鼻炎等。尤其对肺寒症效果更佳,因伏日是庚日,庚日五行属金,与肺相配。
“可以说,三伏贴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养生方式。只需在伏日按时贴敷,不影响工作生活,费用也相对比较低。”
据了解,中医体质说将中国人的体质分为9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除第一种外,其余8种都属于偏颇体质。“我们通过面色、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体质辨识后,会给就诊者提出个性化的伏疗方案。例如,对阴虚体质的人,会建议他们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木耳、霉干菜等,少吃韭菜、羊肉、荔枝等辛辣、油腻、性味温热等易损伤人体阴液的食物;在中医药技术干预上,做神阙穴的穴位贴敷、灸法治疗等。”
记者采访期间,恰逢一位患者前来咨询三伏贴事宜。万红棉仔细辨证之后表示:“我们科室的传统配方温阳扶正天灸膏适合阳虚体质的人,这位患者体质较瘦、容易手脚发热、经常心烦意乱,属于内热火大的湿热质,用这样的温阳药物,无异于火上浇油。这样的病人我们通常会配合药物做三伏脐灸。”
此外,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例如:老年人中戴心脏起搏器的不宜敷贴;处于月经期、哺乳期的女性不宜敷贴;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的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均应慎重,最好咨询具体科室,由专业医生做出判断。
随着近几年三伏贴的火热,在应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不少乱象,如患者太多,体质还没辨识清楚就做了贴敷治疗;某些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扩大适应症,“黑诊所”、养生保健馆、药店、电商等更是为了此“商机”纷纷推出“便利贴”、“万能贴”。
实际上,早在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了“三伏贴”应用范围、开展“三伏贴”服务机构、操作场所、操作人员等基本要求。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三伏贴功效良莠不齐,而且三伏贴讲究辨证施治,因传统制法的三伏贴有白芥子、细辛等刺激性中药,不宜自行操作,而且取穴也是难点。”万红棉建议,“最好提前到正规医院、中医馆预约,在进行伏疗之前,一定要让专业医生对体质做个准确的判断。”
山东省中医院产科主任王哲:
三伏贴并非“万能贴”,主要针对寒症
在日常的门诊中,山东省中医院产科主任王哲经常遇到“神秘”的患者。“室外35℃的炎炎夏日,她却穿着羽绒服,长裤配着雪地靴,戴着帽子口罩,见到医生才摘下口罩帽子。”王哲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夏天别说开空调,就是吹风扇都不行。出门总感觉四处都是冷风凉飕飕的。”
据介绍,月子病亦称为“产后风”,是女性在分娩后,气血亏虚、筋骨腠理大开,风寒乘虚侵入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临床常见全身怕冷、怕风、出虚汗,关节疼痛,遇冷遇风疼痛加重,好着衣,严重的患者甚至热天穿棉衣,中医理论认为“寒邪入骨”。
王哲表示,“三伏贴就是治疗月子病的一条有效途径,不过,三伏贴并非‘万能贴,目前产科三伏贴主要针对寒症,适应症包括产后腹痛、头痛、腰痛、关节痛,产后身体虚弱、出汗等免疫力低下症状以及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阳气在健康状态下是全身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是抗病主力”。
在王哲看来,我们现代人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阳气。我们追求各种欲望,满足各种需求的时候,就在耗散自己的阳气。其中也包括一些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比如,春转夏季节交替的时候,穿着暴露;很多人晚上贪凉,睡觉喜欢把肚子外露,肚脐为命门之所在,寒气入体,外邪入倾,阳气自然不实;“空调病”日益严重,从热的环境一下子进入冷的环境,腠理打开,寒气入侵,阳气易受损;还有人游完泳喝冰水,瞬间是感到舒服了,但长此以往,脾胃受寒。寒气从内部向外,最直接的反应是拉肚子,而后还会引起咳嗽等;此外,冷菜、冰沙、冰霜,這些虽然好吃但是过于寒冷,女性会引起宫寒、腹部肥胖、痛经,严重的还会引起不孕、妇科疾病。
“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容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就会运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来袭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三伏贴秉承“春夏养阳”的原则,是治疗慢性疾患的最佳时机。“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第二天、第三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三伏期间共贴4次。产科三伏贴每次选择10个左右的穴位,找准穴位之后,先用酒精消毒,再用姜片擦拭开穴,然后进行敷贴。”
需要注意的是,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也不宜过度活动,因为出汗会影响粘贴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要用温水冲洗,不要揉搓贴敷的部位。此外,“三伏贴最好坚持3年,才能将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对于三伏贴的效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它不能替代日常治疗,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更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山东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桂菊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
“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肺常不足,加之冷暖不知自调,或因家长衣着冷暖护理不当,因此冬天特别容易罹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针对小儿这些特点,进行三伏贴敷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张桂菊告诉记者:“通过治疗能使小儿整体性体质全面好转,免疫力得到增强,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程度减轻甚至不易复发。从而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从临床经验来看,儿童由于脏腑娇嫩,皮肤薄嫩,所以三伏贴的疗效更加显著。“我们严格掌握适应症,每年大约2000多儿童接受三伏贴。今年预约已经近1000人,另外,还有很多家长是入伏当天直接带孩子过来。”
不过,在前来咨询预约的家长中也有一部分带着很大的疑问。“三伏贴都是温热的药,那么孩子因为吃得过多积食或穿得过暖上火后反复感冒,再用三伏贴合适吗?”
张桂菊解释道:“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机体的脏腑形态还未完全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健全,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三伏贴适用于孩子肺脾肾三脏虚弱的病症。这些药物是温热的,但仅仅是外敷,绝不会由于贴药而引起上火。小孩子上火积食都是由于过饱过暖引起。反复感冒表现为流鼻涕咳嗽的孩子大多是肺脾气虚,脾虚的孩子如果饮食不慎就容易积食,尤其在感冒前后。所以古代儿科医家说‘无虚不成积,所以这些孩子从根本上讲还是体质虚弱。”
此外,在贴敷前后,医生会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辨别,给出个性化的贴敷和调理方法,如肺气虚弱体质选用肺俞穴、膏肓穴;脾虚痰湿体质加用脾俞穴;肾气亏虚体质加用肾俞穴。“属胃肠积热、脾虚肝亢体质,在贴敷前后加用相应中药,如清热消积或健脾平肝中药,或加用捏脊、推拿治疗等进行调理,可明显增强疗效。”
在张桂菊的接诊过程中,也曾经遇到一些小孩子,医生刚把药敷上,他就开始叫唤“疼”,还不停地蹭来蹭去,想自己动手把背上的贴撕下来。妈妈不忍心,便让医生把贴撕了下来,敷三伏贴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张桂菊告诉记者,“三伏贴是用几味温热的中药调制成的,贴敷后局部会有皮肤发红、轻度痛痒症状,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家长可以用玩具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经验表明,只有很少的孩子反应很敏感,哭闹疼痛,则应该马上取下药物,以免造成皮肤的灼伤。孩子每次贴敷时间比成人短,约为2~3个小时,年长儿如果贴敷部位无明显不适反应者,可適当延长贴敷时间。
张桂菊说:“不到1岁的孩子皮肤娇嫩,不建议进行敷贴疗法。一般情况下,孩子过了2岁,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孩子的皮肤容易过敏,或者正巧发烧了,也不要带孩子去敷贴。贴敷后孩子不宜去空调房,因为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