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醒世姻缘传》对《红楼梦》的影响

2018-09-13岳巍

蒲松龄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蒲松龄红楼梦

岳巍

摘要:《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两部名著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有学者认为两部小说在整体构思和命意遣旨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醒世姻缘传》在时空描述、文化内容、遣词用语等方面对《红楼梦》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两部小说的成书年代相差不远,《红楼梦》的创作受到了《醒世姻缘传》的影响,从时间角度来讲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影响;蒲松龄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王光福的《〈醒世姻缘传〉“凡例”与〈红楼梦〉“凡例”》一文就发现了两部名著的“凡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王光福发现《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在整体构思和命意遣旨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他在文中写道:

其实,就全书的整体结构和命意遣旨来看,二书的惊人相似之处会更加鲜明触目。《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一“醒”一“梦”,其对比度再明显不过。《醒世姻缘传》写的是两世姻缘:前世为猎手和猎物,后世为夫妻,因此是“恶姻缘”;《红楼梦》写的也是两世姻缘:前世是园丁和仙草,后世应该成为夫妻而没有成为夫妻,因此虽是“好姻缘”却是“有命无运”……因此,我们推测,《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之间定有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杂事秘辛”,值得花力气费心思考之研之。” [1]141

这种对《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联系的认识是非常有道理的,但碍于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两部作品成书年代的混乱认识,文章并没有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通过比较发现,《红楼梦》与《醒世姻缘传》 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联系,前者受到了后者的影响。

笔者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成书于1645—1688年之间(详见下文),而《醒世姻缘传》,据王守义考证,在顺治十八年(1661)就有刻本,康熙二十年(1681)在南京同德堂书铺又有了翻刻本,至于其成书年代,段江丽的“《醒世姻缘传》成书于崇祯朝,举例来说,大约成书于崇祯十二年至崇祯十七年之间”一说 [2]70论据较为充分。段江丽后来又将结论修改为“《醒世姻缘传》大约成书于崇祯十二年至崇祯十七年,具体定稿时间或延至顺治初” [3]287。邹宗良等校注的《醒世姻缘传》(2015)根据两条证据认为小说的创作时间下限在入清以后,推断最后成书大约在清顺治五年(1648)左右。但两条证据并不确凿,因此小说最后成书于清初顺治年间的推论尚显牵强。两条证据分别是徐复岭所举小说第五十七回的“打着辫子”和小说中典史的执掌。根据宋末元初郑所南(1241—1318)的《心史·大义略叙》记载,“打辫儿”是“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元代至顺刻本《事林广记》续集卷六插图中有一玩双陆的蒙古族官吏,背后垂一“打辫儿”,和后来清代辫式相近 [4]123。元代文献《净发须知》和明代的《永乐大典》等都记载了元代的各类发式,其中有“打辫儿”:“银锭样打头,打辫儿打底。” [5]67醒世姻缘传》小说中出现的“打着辫子”,不知与“打辫儿”是否有联系,若有联系,则有受前代发式影响的可能,说“打着辫子”是写清人的理由便不充分。《醒世姻缘传》中提到在县丞、主簿俱全的情况下,绣江县的典史仍然负有巡捕之责,论者认为这样的事实只能出现在清代初年。但是,在明代,有时是县丞负责巡捕,有时虽县丞、主簿俱全,但仍由典史负责巡捕,还有典史“管盐”的情况。根据明代正德年间编写的《淮安府志》,淮安府以通判管理巡捕事务,山阳县以县丞兼管巡捕,又以典史“管盐”,清河县以县丞管巡捕,盐城县以典史管巡捕 [6]86。根据《淮安府志》的记载,明代就有典史“管盐”的情况,而《醒世姻缘传》中写到的正是“管盐”,绣江县的典史是“因拿私盐不够起数,蒙盐院戒饬了十板”,这说明绣江县的典史有“管盐”之责,而漕私贩盐在明代中后期十分严重,从弘治十四年(1501)开始,因漕私多发,“申严运军私带食盐之禁”。至明代晚期,漕私愈加严重。崇祯间,漕私形势依旧。例如,崇祯年间曾任户部尚书的毕自严(1569—1638)在《题覆户科黄承昊条陈两淮盐法疏》中记载道:“漕船悍卒辄敢公然装载,拒捕焚舟,哄如夷虏。” [7]191另外,王守义在《醒世姻缘的成书年代》(1961)一文中提到,小说改“搜检”为“搜简”,改“检校”和“巡检”为“简较”和“巡简”,说明是为了避崇祯帝朱由检之讳。小说第二十四回中提到的官买豆草、赠征练响、钱粮考成等史实均集中发生在崇祯四年到崇祯十二年之间 [8]。而从小说中多次出现“厂卫”“锦衣卫”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指明代的情况,最晚不过1645年,因为清朝在顺治元年(1644)沿明制设置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取消,改为銮仪卫。

不论如何,《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都要早于《红楼梦》的成书年代。《红楼梦》的作者是很有可能读到《醒世姻缘传》并受其影响的。从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来看,《红楼梦》的创作借鉴了《醒世姻缘传》。下面我们仅就《醒世姻缘传》在时空描述、文化内容、遣词用语三个方面对《红楼梦》的影响进行一定论述。

一、时空描述方面的影响

在时间与空间的描述方面,《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两部小说都通过具体的节气和天气描写暗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日期和时间,从中可以看出《醒世姻缘传》对《红楼梦》的影响。《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及《聊斋志异》中個别地名的使用则反映了作品写作所处的具体年代。

《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文中的时间描述较多且具体可查。比如,《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大舍围场射猎 狐仙姑被箭伤生”中提到十一月初六冬至:

一日,正是十一月初六日冬至的日子,却好下起雪来。……讨出一本历日,拣了十一月十五日宜畋猎的日子。 ①

据查,在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和崇祯十年丁丑(1637)都是十一月六日冬至。《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七回还具体写道:

那丙辰夏里,薄薄也还收了一季麦子,此后便就一点雨也不下,直旱到六月二十以后方才下了雨,哄得人都种上了晚田。那年七月十六日立秋,若依了节气,这晚田也是可以指望得的。谁知到了八月初十日边,连下了几日秋雨,刮起西北风来,冻得人索索的颤,陨了厚厚的一阵严霜,将那地里的晚苗冻得稀烂,小米小麦渐渐涨到二两一石。

庚申十月天气,却好早饭时节,又没有云气,又没有雾气,似风非风,似霾非霾,晦暗得对面不见了人,待了一个时辰,方才渐渐的开朗。癸酉十二月的除夕,有二更天气,大雷霹雳,震雹狂风,雨雪交下。丙子七月初三日,预先冷了两日,忽然东北黑云骤起,冰雹如碗如拳石者,积地尺许。

从丙辰、庚申到癸酉,再到丙子,小说所记叙的时间跨度有十多年。如果《醒世姻缘传》所记属实,结合丙辰、庚申、癸酉、丙子的纪年及上文提到的十一月初六日冬至,此年应指崇祯十年,较为合适。查郑鹤声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判断《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写“十一月初六日冬至的日子”,其实就是崇祯十年的十一月初六日冬至这一天 [9]14。《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提到了闰四月:请了阴阳官,择定四月初八日破土,闰四月初六日安葬。经查,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己亥年和崇祯十年(1637)丁丑年闰四月。从文中出现的丙辰、庚申、癸酉、丙子等干支纪年来看,对应的具体年份最可能是1616年、1620年、1633年和1636年。1636年是丙子年,次年1637年闰四月,与文中所记年份最相符合。邹宗良根据谈迁(1594—1658)《国榷》的记载,说明《醒世姻缘传》中提到的“癸酉十二月的除夕,有二更天气,大雷霹雳,震雹狂风,雨雪交下”的记载属实。因为《国榷》记载说癸酉崇祯六年(1633)十二月丁亥“大风雪雷电”,崇祯六年是小尽年,十二月没有三十日,十二月二十九日丁亥这天正是除夕。邹宗良还补充了一条旁证,他根据的是明代刘敕纂修的《历乘》卷十三“灾祥记”的记载:“七年初一夜,先雨后雪,有雷声,人甚异之。”[七年指崇祯七年。邹宗良认为“七年初一夜”就是大年夜,也就是除夕晚上交了子时,进入初一大年夜之后。我们认为此说合理。二更在亥时,《醒世姻缘传》中说“有二更天气”,应是大概的估计,或已进入子时。《国榷》和《历乘》的记载相互印证,能够说明《醒世姻缘传》的记述不虚。]因此,《醒世姻缘传》主要记载了明代尤其是明代末期的情况,其成书年代在明末崇祯朝较有说服力。

《红楼梦》里也用到了节气和天气描述法来提示时间。《红楼梦》第十一回提到了“原来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经查考,1642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不少红学家认为,“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中的“这年”是指1642年,《红楼梦》的作者有意提示具体时间,目的是引导读者注意把贾瑞(贾天祥)和变节降清的洪承畴联系起来,表明洪承畴是一个假的文天祥,意在暗讽洪承畴。无独有偶,《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写到晁书、晁凤跟着胡旦和梁生到京师为晁思孝跑关系时,看到了一幅用朱砂纸写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有学者对此撰文说:

笔者联想到明清之际那个特定的年代,西周生在这里提到“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绝不会无心为之,他是用这幅对联来讽刺投降变节的汉人官员。我觉得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有意思的是,这幅对联在后来往往附会于明末降清的洪承畴与钱谦益身上。[10]139

后来有人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幅对联改成“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用来讽刺深受明代皇恩却投降变节的洪承畴和钱谦益等高官,但这一点在《醒世姻缘传》的文本中并无明显体现,此或可说明,《醒世姻缘传》的成书时间可能要早于洪承畴投降满清的1642年。

在天气气候和自然灾害记录方面,《红楼梦》也受到了《醒世姻缘传》的影响。《红楼梦》中的自然灾害描写虽不多,但也有体现。例如,第一回中提到: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①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写到:

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的狠,耽搁了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乌进孝忙进前了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彀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到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此回所写与《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七回所述类似,只是未能见到与之相关联的史料记载。以上所述时间提示手法和自然气候表达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表明,《红楼梦》文本的时间表达和提示受到了《醒世姻缘传》的影响。

在地点描述方面,《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脂批都涉及到“南直隶”,应是所涉内容与明代相关的一条内证。南直隶是明代的设置,《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中即出现。《醒世姻缘传》多次用到“北直”和“北直隶”。“南直隶”和“北直隶”同时出现,说明小说所述内容是明代的事情,因为历史上只有明代同时设有“南直隶”和“北直隶”,“南直隶”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简称“南直”。“北直隶”则是北平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简称“北直”。在朱棣迁都北平之前,并无“南直隶”和“北直隶”之分,明洪武十三年(1380),明朝废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府州改为直属六部,俗称“直隶”。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取消北平布政使司,将其原来所辖府和直隶州隶属中央六部,称“北直隶”。永樂十九年(1421),明朝改“直隶”为“南直隶”,以区别于“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满清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设巡抚衙门于江宁府,实际上是废除了南京的国都地位。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6日),满清改“北直隶”为“直隶”,康熙八年(1669)改称直隶省。“南直隶”在《红楼梦》脂批中出现,简称“南直”。在“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一段之后,甲戌本《石头记》的眉批是: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红楼梦》脂批中出现了“南直”,似在提示书中所写之事与明代的关联。

文言短篇小说圣手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与《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的写作年代相差并不太远的短篇小说名著,对比其中的地名称谓或可发现三部作品成书年代的差异。我们发现,《聊斋志异》中只出现了“直隶”而并无“南直隶”。比如,《胡氏》《柳生》《梦狼》《白秋练》《张不量》等篇中都出现了“直隶”:

“直隶有巨家。”(《胡氏》)“至直隶界,厚赐骑者而去。”(《柳生》)“白翁,直隶人。”(《梦狼》)“直隶有慕生,小字赡宫,商人慕小寰之子。”(《白秋练》)“贾人某,至直隶界,忽大雨雹,伏禾中。” ①

《聊斋志异》文中的“直隶”应该是清代的称谓,称“直隶”而不称“直隶省”,当是1645—1669年之间的称谓。清顺治二年(1645),清改明南直隶为江南省,辖江苏、安徽两地,康熙六年(1667)分置江苏、安徽两省,以后习惯上仍称这两省为江南。除了脂批提到“南直”,《红楼梦》文本之中目前未见用到“直隶”、“北直隶”或“南直隶”,但多次用到“江南”,如第十六回中提到的“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第六十七回中宝钗提到的“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等等。上文提到,满清1645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应天府”,但第十三回却出现了“江宁府”:“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笔者在《〈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联系初考》一文中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成书于1642—1688年之间。《红楼梦》文本中出现了“江南”“江宁府”的称谓,此或可作为《红樓梦》成书年代的内证,据此《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成书年代可推至1645—1688年之间。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多次用到“江南”:

江南梅孝廉耦长,言其乡孙公,为德州宰,鞫一奇案。(《新郎》) 张老相公,晋人。适将嫁女,携眷至江南,躬市奁妆。(《张老相公》) 魇昧之术,不一其道。或投美饵,绐之食之,则人迷罔,相从而去,俗名曰“打絮巴”,江南谓之“扯絮”。(《造畜》)翁患马少,会都中解马赴江南,遣一旅要路篡取之。(《九山王》)案上簿书丛沓。一宗,江南某,稽生平所私良家女八十二人。(《李伯言》)少年叹曰:“仆江南金姓。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图竟落孙山!家兄为部中主政,遂载细小来,冀得排遣。生平不习跋涉,扑面尘沙,使人薅恼。” 王问江南闱中题,少年悉告之。(《念秧》)假归江南,抵秦邮,不欲归。(《蒋太史》)江南顾生,客稷下,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顾生》)王惊问故,女曰:“君谓妾何人也?”答曰:“不知。”女曰,“江南拯一死罪,有之乎?”曰:“有。”(《小梅》)不合遣婢江南,致江湖流传,言妾为君阉割五通。(《五通》)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没有用到“南直隶”“北直隶”,而是多次出现“直隶”和“江南”,《红楼梦》中则用到“江南”和“江宁府”,应是当时地名称谓在文学作品中的真实体现。而《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中出现了“南直隶”,多次用到了“北直”和“北直隶”,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南直隶和北直隶的区别。从对同一地区的不同称谓可以看出时代的变化和差别,《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西周生区分“南直隶”和“北直隶”,而蒲松龄均称作“江南”和“直隶”,这种明显的不同称谓反映出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从这一点来看,西周生不太可能是蒲松龄,蒲松龄并非《醒世姻缘传》的作者。

关于蒲松龄不太可能是《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段江丽在《〈醒世姻缘传〉研究》(2003)一书中言之甚详,此书第一章第一节专辟“蒲松龄说辨析”对有关蒲松龄说的证据进行辨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逻辑错误,从成书年代、作者文风及其对塾师的态度等方面驳斥蒲松龄说,较有说服力。至于《醒世姻缘传》的部分内容与《江城》《禳妒咒》等在情节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段江丽在《〈醒世姻缘传〉研究》一书中认为,蒲松龄不是没有对《醒世姻缘传》加以改写的可能。不过,更具可能性的是,《醒世姻缘传》与《江城》《禳妒咒》只是有着共同的题材或传说来源而已。另外,妒妇也是中国明清文学作品经常表现的一个主题。

因此,《醒世姻缘传》不仅影响了《红楼梦》,而且还可能影响了蒲松龄的创作,蒲松龄不太可能是其作者。西周生在《醒世姻缘传》中用到了“南直隶”“北直”和“北直隶”,反映的是明代的称谓,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到的是 “江南”和“直隶”,反映的是清代顺治、康熙前半期的称谓,地名称谓的这种差别或可作为《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非蒲松龄的一条证据。

二、文化内容方面的影响

《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两部名著在禀赋气论、临终托梦、春宫祟书、医学戏曲等文化内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红楼梦》在表达文化内容方面不无借鉴《醒世姻缘传》之可能。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出现了天地之“灵根善气”:

人为万物之灵,禀赋天地之灵根善气而生,天地是我的父母,万物是我的同胞。

《红楼梦》第二回出现了天地之“正气”“邪气”: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有托梦情节,《红楼梦》第十三回中有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的情节。《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出现了“春宵秘戏图”,《红楼梦》中也出现过春宫,脂批中也有提示。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薛蟠提到了春宫:

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

甲戌本《石头记》第七回眉批中提到了“幽窗听莺暗春图”:

余素所藏仇十洲《幽窗听莺暗春图》,其心思笔墨,已是无双,今见此阿凤一传,则觉画工太板。

《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出现了“祟书”,在这一回中,晁奉山媳妇说道:

“我去寻本祟书来,咱与珍姨送送,情管就好了。”一边说,一边叫人往真武庙陈道士家借了一本祟书来到,查看三十日系“灶神不乐,黄钱纸五张,茶酒糕饼,送至灶下,吉。”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也出现了“祟书”,在这一回中,刘姥姥道:

“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一语提醒了凤姐儿,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着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出现了杨太医,有杨太医诊脉的情节,但他是个牙疼下“四物汤”,肚冷下“三黄散”的主顾,文中还出现了“蛤蚧丸”“龟头散”“十全大补汤”,第四回提到了《素问》《难经》与王叔和的《脉诀》等医学著作,还出现了“十全大补”兼“归脾汤”。《红楼梦》中则出现了张太医和王太医等医生,第十回中出现了“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第四十二回提到了王济仁的叔祖王君效,贾母夸他“好脉息”。《醒世姻缘传》中提到的王叔和是晋代著名医学家,曾做过太医令,著有《王叔和脉诀》,简称《脉诀》。《红楼梦》中“好脉息”的王君效也姓王,曾做太医院的正堂,或是作者根据王叔和生平事迹杜撰的人物。类似的情况在《红楼梦》中还曾多次出现:明代戏曲中有吴炳所作的《疗妒羹》,《红楼梦》中出现了“疗妒汤”,虽说是王道士胡诌的,但名称相似。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著名医学家朱震亨(1281—1358),被时人誉称“朱一贴”,《红楼梦》中的王道士则浑号“王一贴”。

《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中涉及的戏曲绝大多数是明代及以前的戏曲,有些是相同的,如《琵琶记》《南柯记》《白兔记》《西厢记》《玉簪记》《邯郸梦》《荆钗记》等。例如,《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中出现了“咬脐郎”,典出元代传奇《白兔记》,其中说刘知远走后,其妻李三娘在磨房生子,自己咬斷脐带,故称其儿子为“咬脐郎”。《红楼梦》中也出现了《白兔记》的情节,提到刘知远。

三、遣词用语方面的影响

在遣词用语方面,《红楼梦》也受到了《醒世姻缘传》的影响。《红楼梦》文本中用到了“咂嗓”,“咂”在《元曲选》和《金瓶梅》中多用,而“嗓”在《醒世姻缘传》中见用。关于“嗓”字,在山东方言中表示“狼吞虎咽”的意思,见用于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和蒲松龄聊斋俚曲。《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六中用过“嗓”字:

买些烧饼点心,嗓在自己肚里。

蒲松龄在聊斋俚曲里用到过“嗓”字。聊斋俚曲《俊夜叉》中曾用到“嗓”字:

播开门闩钻进来,抹抹索索找饭嗓。[11]405

聊斋俚曲《禳妒咒》中也用到过“嗓”字:

借重你做一个明证,从今后各支锅子把饭嗓。

从书面语角度来看,《红楼梦》和聊斋俚曲中“嗓”字的使用有借鉴《醒世姻缘传》的可能。

从词汇使用的角度来看,《红楼梦》的作者和蒲松龄都受到了《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的影响。吴佩林曾撰文列举《聊斋俚曲集》和《红楼梦》中共有的20个山东方言词,并阐明目的说:

作为例证,旨在表明《红楼梦》中大量使用了明清山东方言,这有助于考证《红楼梦》作者、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等与明清时期山东可能的联系。[12]101

然而,在这20个方言词语中,不济、劳动、不依、尺头、真个、絮聒、扎挣、越发等词语在《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中都早已见用,因此不能排除《红楼梦》作者和蒲松龄对这些词语的使用都是受到了《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的影响。吴佩林还撰文列举了《红楼梦》和《醒世姻缘传》两部小说都曾用过的见方、营生、卷子、好生、行动、行子、背晦、凡百等25个方言词语 [13]12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证明《醒世姻缘传》在方言词语运用方面对《红楼梦》的影响。

从词语的使用来看,《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都使用过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越发(1;7?蛐8?蛐9?蛐12?蛐14?蛐15)、邸报(1;2?蛐75)、打围(1;26)、攒盒(3;40?蛐41)、祟书(3;42)、强梁(4?蛐1)、门路(5;3?蛐15?蛐71)、巡边(5;68)、门子(6;4)、鹦哥(6,指鹦鹉;《红楼梦》第三回中提到紫鹃原名鹦哥,称鹦鹉见于35?蛐41?蛐48)、降伏(7;21?蛐44)、西宾(16;2)、上寿(5?蛐16;62?蛐63)、光景(18?蛐19;2?蛐4?蛐6)、标致(19;2?蛐3)、汗巾(22;21?蛐24)、强梁(24;1)、大节下(3;20?蛐29?蛐31?蛐54)、唧唧哝哝(2;62)、蜂起(12;1)、屁滚尿流(7;2)、银样镴枪头(12;23)、弱柳迎风(12;3)、僧不僧,俗不俗(2;63);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19;7),等等 ① 。而这些词语之中有不少早已见用于元明戏曲和《金瓶梅》。以受《金瓶梅》的影响为例,《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中都用到的“标致”“上寿”“蜂起”“僧不僧,俗不俗”“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等用语都早已见用于《金瓶梅》。而《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猪毛绳子”早已见用于《金瓶梅》,《红楼梦》中出现的“筋斗”“相契”“酥胸”“入港”等不少词语也早已在《金瓶梅》中使用。

另外,《醒世姻缘传》中有二十多处用到“忘八羔子”,《红楼梦》中也几次用到。《醒世姻缘传》第二回用到了“扯淡”,《红楼梦》脂批中多次用到“扯淡”。《醒世姻缘传》出现了“阴阳官”“海上仙方”“保婴局”“云板”“路远三千”“攮丧”“攮颡”,《红楼梦》则用到了“阴阳人”“海上方”“育婴堂”“传事云牌”“一帆风雨路三千”“撞丧”“咂嗓”。《醒世姻缘传》中写崇祯朝事用“如今”,曾用到“近日”:“近日里秦良玉的上将”,《红楼梦》中则出现了“近日之倪云林”。

结 语

《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要早于《红楼梦》的成书年代,因此《红楼梦》的作者有阅读《醒世姻缘传》并受其影响之可能。两部小说共同受到《金瓶梅》影响的痕迹也比较明显。《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的创作年代相差不远,前者所涉事件集中在明代,作品创作在明亡时或已完成。而《红楼梦》的创作年代主要集中在明亡之后的清初,因此曲笔抒写了亡国之痛,表达了比较明显的反满倾向。前者目的在于劝世,后者在进行劝世的同时,还表达了对故国的悼怀、对故朝文化的尊崇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女性作用的彰显,与宋之孤臣所南先生郑思肖(1241—1318)所写的那样,是“一心中国梦”② 充满了家国情怀,这也许是《红楼梦》在思想主旨方面高于《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等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

种种证据和迹象表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不太可能是蒲松龄,但《醒世姻缘传》对《聊斋志异》的创作产生影响是可能的。今后有关《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联系的研究应多从它对《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的影响角度入手,或许能够有更多新的发现。

段江丽在其《〈醒世姻缘传〉研究》一书中认为,《醒世姻缘传》这部从婚姻入手描写中下层社会人生百态的小说,的确不能与《红楼梦》等公认的一流作品相提并论;但是,它上承《金瓶梅》,下启《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姑妄言》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世情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这里指出了《醒世姻缘传》对《红楼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到底起于何时,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两部小说的成书年代相差不远,《醒世姻缘传》成书于明末崇祯朝,《红楼梦》的成书年代介于1645—1688年之间,《红楼梦》的作者有机会阅读《醒世姻缘传》并受其影响,从时间角度来讲也具有较大合理性。若果如此,则《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或能进一步推至1661年《醒世姻缘传》刊行之后,介于1661—1688年之间。

参考文献:

[1]王光福.《醒世姻缘传》“凡例”与《红楼梦》“凡例”[J].蒲松龄研究,2014,(3).

[2]段江丽.《醒世姻缘传》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3.

[3]段江丽.《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再考证——与夏薇博士商榷[J].明清小说研究,2007,(3).

[4]吴山,陆原.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K].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5]张佳.新天下之化:明初礼俗改革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6]《淮安鹽业志》编辑委员会.淮安盐业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3.

[7]张毅.明清天津盐业研究1368—1840[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8]王守义.醒世姻缘的成书年代[N].光明日报,1961-5-28.

[9]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袁世硕,邹宗良,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0]刘洪强,王立芬.《醒世姻缘传》素材来源再考——兼论小说成书于顺治年间[J].蒲松龄研 究,2012,(1).

[11][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M].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12]吴佩林.《红楼梦》中的明清山东方言举证——基于蒲松龄聊斋俚曲作品的对比[J].蒲松龄 研究,2013,(4).

[13]吴佩林.《红楼梦》中的明清山东方言再举证——基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的对比[J].蒲松 龄研究,2014,(4).

(责任编辑:李汉举)

猜你喜欢

醒世姻缘传蒲松龄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别样解读《红楼梦》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