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现状和展望

2018-09-13张项民付浩郭凯宋先锋

创新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业展望

张项民 付浩 郭凯 宋先锋

摘 要: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本文在梳理现有创业机会识别文献的基础上,从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和路径、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创业机会识别和企业绩效关系等进行分析和梳理,构建创业机会识别整体的研究框架并加以评述,最后提出未来创业机会识别的相关研究展望。

关键词:创业;机会识别;展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4-65-5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4.015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re content of entrepreneurial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existing literature o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orted out the concepts and path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n this papers built and reviewed the overall research framework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related research on futur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prospects

创业是一个长期的、普遍的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创业活动。而进行创业活动离不开创业机会识别这一过程,识别机会是创业者开始进行创业活动并创造价值的前提。因此,创业机会识别作为创业初始阶段的核心环节,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成为创业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1 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和路径

创业机会识别的含义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的起始阶段识别机会的过程。而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来源,学术界存在客观和主观的争论。坚持客观观点的学者认为,机会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创业者去主动搜索或是意外发现机会[1]。而坚持主观观点的学者认为,创业机会的识别事实上是主观的,是创造过程而不是发现过程,甚至机会识别本身就是创造性的过程[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Renko(2012)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给出创业机会识别主观和客观因素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观点[3]。近年来,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和联系的。斯晓夫(2016)从认识论、时间观、分析层次、环境、参与主体、先行要素等6个方面论述创业机会发现、构建、发现与构建3种来源关系,提出创业机会可以是发现与构建二者兼之的观点[4]。发现、创造、发现和创造融合的观点,是当前学术界对于创业机会识别途径的研究与分析的结果。

2 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

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George等(2014)通过文献分析,将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总结为:先验知识、社会资本、认知或人格特质、环境条件、警觉性和系统性搜索[5]。Giustiniani(2016)通过对103位社会企业家量化数据调查得出,先验知识、创造力、自我效能和企业家警觉性构成了社会企业家对创业机会识别倾向的预测因素[6]。通过梳理总结,本文从以下8个关键因素分析其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

2.1 创业者经验

创业者经验也有学者称为先前经验,不同学者对其划分方式不同。张玉利(2008)等学者将創业者经验划分为创业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又包括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7]。张秀娥(2017)等学者将创业者经验分为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职能经验3类[8]。虽然分类有所不同,但是学者普遍认为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的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2.2 创业者性格特质

创业者特质论研究较早,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Chea(2009)基于模式识别理论,认为模式识别可以培养个人特质,用最好的方式识别最好的机会,有兴趣的企业家更容易识别创业机会[9]。田毕飞等(2014)通过研究264份样本发现中美两国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对机会识别方式的影响方面存在异同,创业机会的识别会受到不同地区创业者自身的特质的影响[10]。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会受到环境、文化、习惯的影响,因此在机会的识别时会存在差异。

2.3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的能力。王飞(2015)等学者通过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识别机会的研究,得出社会网络通过信息获取和创业意愿等中介变量影响创业机会的识别[11]。白彦壮(2016)将社会网络划分为情感网络、政府支持性网络和商业网络,并指出不同社会网络对创业者识别机会带来不同的影响[12]。社会网络的规模数量、密度和强度与创业者进行机会识别的信息获取量和质量有密切关系,这会影响创业者的思维和判断。

2.4 创业警觉性

警觉性是指创业者能够敏锐地识别出被其他人忽略的机会的能力。Cox(2016)调查了影响企业家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因素,探讨企业家机敏性对机会识别的影响,强调企业家警觉性的判断维度对企业家发现新颖、有价值的创业机会有重要意义[13]。赵立祥等(2017)研究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时将其分为反应警觉性、思维警觉性和感知警觉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4]。警觉意识对创业者识别机会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2.5 企业家创新精神

创新是创业的核心,机会识别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王竞一(2014)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对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创业机会识别有重要意义,能够识别有良好前景的经营领域、具有潜力的产品和技术[15]。朱晋伟(2016)研究分析得出企业家精神对海归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有积极影响[16]。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有独特的眼光和认识,能够敏锐地识别出有价值的创业机会。

2.6 感知风险

创业活动存在许多风险,不确定性的环境给创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刘万利(2014)通过回归分析,证明创业感知风险与创业机会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高风险意识的创业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创业损失和创业收益,也更愿意承担风险,从而识别出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创业者创业[17]。创业风险感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创业者进行机会识别的想法和抉择,对于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决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7 认知

认知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机会识别时所必需的能力。Stephen K.(2012)从认知理论出发,研究探讨了认知需求、机敏性和创业机会认同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7名科技型企业家的调查,结果表明这种认知需求与创业机会认同有积极的联系,警觉性协调这种关系[18]。具备认知能力的创业者比其他创业者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从而识别出特殊的创业机会。

2.8 环境

环境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变化、制度变革等内容。杨波(2009)在不确定性环境研究创业机会时别时认为,法律文化制度和市场变化对于创业者识别可能的创业机会带来巨大的困难[19]。张建琦(2015)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政治关系有效地增强了企业负责人对新机会的识别能力;但是,在市场法规更为有效的制度情境下,政治关系与机会识别的关系显著减弱。环境因素对识别创业机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还须进行深层次研究。

3 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研究

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交互过程,不同学者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提出不同的过程模型,这丰富了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研究。

3.1 创业机会识别三阶段过程模型

Lindsay和Craig(2002)通过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提出经典三阶段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模型,主要包括机会搜寻、机会的识别和机会评价等3个阶段。该模型增进了我们对创业识别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创业机会识别研究做出了基础性贡献,许多学者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完善。但是Lindsay和Craig对于调查对象和研究样本并不是随机选择,这一过程模型有待验证。

3.2 五阶段过程模型

美国学者布鲁斯·巴林格(Bruce R. Barringer)和杜安·爱尔兰(R. Duane Ireland)研究创业管理时提出创业机会识别的五阶段过程模型,包括准备、孵化、洞察、评价和阐述等。五阶段过程模型将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整个过程完整描述,具有现实意义。该模型展現的是创业者主观思维的结果,缺乏客观的依据,但仍具有借鉴意义。

3.3 基于资源禀赋的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模型

该模型是站在创业者自身的角度研究分析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借鉴意义,但是引用比率很少,大部分国内学者还是更多参考国外的三阶段和五阶段模型进行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研究。

4 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绩效

Gielnik(2012)认为识别新的创业机会对企业创业绩效至关重要,识别出的创业机会的数量与企业的创业绩效不相关。谢觉萍认为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创业机会识别的不同维度对创业绩效不同维度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这些研究为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绩效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扩展,并为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提供实践参考。通过创业机会各方面的衡量与评价,继而确保机会识别效益及效果,从而提高创业绩效。

5 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框架和研究述评

创业机会识别作为热点话题,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泛,这也极大地丰富了创业理论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创业机会识别相关研究的基本框架。

通过对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现状总结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对于创业机会识别路径的研究,并无明确的定论。学者们从机会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发现和创造的角度研究创业机会的来源。目前,国内外学者倾向于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去研究分析创业机会的识别路径,进而验证不同角度的观点。

第二,对于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研究,众多学者还是以经典的创业机会识别三阶段过程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完善、精炼和整合。目前关于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和环境等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还有待深入。

第三,对于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者更多的是采用实证分析,通过不同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出这些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学者从认知论、社会资本论、心理学等多角度研究创业机会的识别,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细化。

第四,对于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绩效的研究,相关理论并不是非常充实,创业机会识别的结果测量并没有统一的测度标准,因而学者只是通过简单的数量、质量角度分析创业机会的可行性和盈利性,根据这些指标考核创业绩效。

6 创业机会识别研究展望

创业机会识别研究作为创业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未来研究应该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更多趋向于理论层面,研究的主体局限于创业者个人,对于团队、企业、公司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还比较匮乏,与实际生活中的企业、创业团队联系不够密切,今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对行业中某个实际企业创业机会识别方面的研究。

第二,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学术研究,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致认可的有效测量工具,工具的研发需要仔细分析和评估相关的量表,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确定其效度和信度,并且能够用普遍、统一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方面有待增强。

第三,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模型还不够完善,学者们大多借鉴的是国外的阶段模型,而国内的过程模型更多的是基于某一个角度,不具有普遍性,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目前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更多的是质化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描述性的概念,而对于某个要素的量化研究比较匮乏,今后的研究可以朝着量化研究的方向转移。

参考文献:

[1] Murphy P J.A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theory[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1(2):359-374.

[2] David J,Hansen.Defragmenting Definition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29):283-304.

[3] Vaghely I P,Julien P A. Are opportunities recognized or constructed?:An information perspective o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0(11):7-86.

[4] 斯晓夫,王颂,傅颖.创业机会从何而来:发现,构建还是发现+构建?:创业机会的理论前沿研究[J].管理世界,2016(3):115-127.

[5] George N M, Parida V,Lahti T,et al.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insights on influencing factors[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 Management Journal,2014(2):309-350.

[6] Ariane L G.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ocial Entrepreneurs'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rocess[D].Lond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2016.

[7] 张玉利,杨俊,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8(7):91-102.

[8] 张秀娥,祁伟宏,李泽卉.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419-420.

[9] Chea A C. Entrepreneurial Venture Cre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attern Identification Theory to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2009 (2):37-53.

[10] 田畢飞,张斌斌.创业者个人特质对机会识别的影响:中国数据的分析[J].组织管理,2014(3):56-62.

[11] 王飞,徐占东,顾瑜婷.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145-148.

[12] 白彦壮,张璐,薛杨.社会网络对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作用:以格莱珉银行为例[J].技术经济,2016(10):79-85.

[13] Cox K C,Castrogiovanni G.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Metacognition,and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D].Boca Raton: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2016.

[14] 赵立祥,张芸笛.既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创造性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7(8):193-200.

[15] 王竞一,张东生.企业家创新精神对创业机会识别作用探析[J].企业管理,2014(36):98-99.

[16] 朱晋伟,邹玲.企业家精神对海归人员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9):125-130.

[17] 刘万利,张天华.主动性人格、感知风险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18.

[18] Stephen K.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A Motivation-based Cognitive Approach[J].The Journal of Applied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2012(2):23-37.

[19] 杨波,张卫国.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5):21-25.

猜你喜欢

创业展望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