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攻克难题让惠民成果更有“含金量”
2018-09-13汪志铮
汪志铮
高允旺,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大历镇经管站高级农业经济师,扎根山区31年,率先研发利用竹屑替代木屑生态栽培竹荪新技术获得成功;参与起草制定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农技协工作者等荣誉,在全国竹荪种植户心中赫赫有名。
16年来,高允旺脚踩在田埂上、眼睛盯在市场上,研发的 “三增加建堆发酵竹荪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竹荪产量低难题,辐射带动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省种植面积3万多亩,亩增收600元,为农民增收近2 000万元,让100多位农户脱贫。顺昌县因此成为全省最大的竹荪栽培基地和示范县,被评为“中国竹荪之乡”,高允旺本人也被乡亲们尊称为“竹荪大王”。
如今,半路出道的土专家,已成为拥有竹荪栽培核心技术第一人。他参与了编撰《中国食药用菌学》竹荪品种章节,撰写的《农林下脚料栽培竹荪致富》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致富典型示范丛书,此外,他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顺昌县竹荪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善攻坚:“土专家”突破高产难题
高允旺与竹荪结缘始于菌农们对种好竹荪的无限渴望。2001年,大历镇有不少农户开始种植竹荪,销路不错,但产量低。当时,不少农户到镇里咨询无果,这深深刺痛了高允旺的内心。“我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难题”,高允旺暗下决心后一头扎进对竹荪种植高产问题的探寻之中。
为破解难题,高允旺投资3 000元和一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将竹荪田地分成几块,分别试验。同时,他向省市食用菌专家学习,买来专业书籍反复研读,一次次试验、一点点积累、一次次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他终于总结出“三增加建堆发酵竹荪高产栽培技术”,使竹荪亩产量由40多千克提高到100千克,在全国竹荪单产中首屈一指。高允旺成功破解了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菇农们一传十、十传百,前来取经或来函索取技术资料的农户络绎不绝。
近3年来,高允旺不断摸索研发林下栽培竹荪新技术,利用林下空闲地、枝叶遮阴免搭棚,省工省本,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食用菌与水稻、烟草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竹荪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不砍树亦致富。
重推广:科普超市对接田间地头
为方便农民咨询,除了进村讲课外,高允旺还开办了自己的“科普超市”,利用农村每五天一休的赶集时间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菇农,为他们答疑解惑,传递新技术、新信息。举办“竹荪论坛”,邀请知名专家授课、请当地种植大户现身说法,面对面与菇农们共同讨论竹荪种植的新思路。南平市科協把印制好的《竹荪高产栽培新技术手册》无偿分发给菇农。“科普超市”“竹荪论坛”得到了菇农的认可和喜爱。
在浦城县,高允旺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示范户引领、合作社“抱团”等方式,采取“科特派+项目+基地+平台”的运作模式,菇农很快掌握了竹荪高产种植的技术。村民王槐荣,按照高允旺传授的技术,2017年以同等投入试种6亩竹荪,亩产85千克,比往年增加15千克,增收2 300元。
高允旺牵头组建了一支由9名“土专家”“田秀才”和返乡青年参与的福建省首支“农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专门为残疾人开设实用技术培训班,利用“慧农信”平台帮助很多竹荪种植户解决技术上遇到的难题。
高允旺应邀先后赴江西、浙江等地传授竹荪栽培技术,足迹遍布全国4省、8个地区、17个县市,举办科普培训班28期、培训1 800多人,发放资料800多份、接受500多人次技术咨询、发布产销信息21条。将好技术好经验传授给村民们,竹荪飘香了,村民们腰包也鼓起来了。
2017年,高允旺成功将黑皮鸡枞从北方大棚搬到南方林下种植,填补了福建省黑皮鸡枞林下种植技术空白。林下种植技术降低了成本,简便易学,重要的是投资少见效快,高允旺计划未来全面推广,为菇农们开辟新的致富通道。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建阳市童游东桥东路78号南平农校 邮编:3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