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之区域职教资源整合的研究
2018-09-13陈昌平
陈昌平
摘 要: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項重要内容,更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办学的问题。本文分析提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排在首位的是对现有区域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政府牵头,循序渐进的实行植优扶强、关停并转,打造差异化、错位化、特色化、系统化发展的职业院校群。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产教融合 统筹规划 资源整合
经济越发展,教育越重要。多年来,衡阳市职业教育与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衡阳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衡阳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振兴衡阳工业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全域旅游经济,为衡阳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一、现阶段衡阳市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一是衡阳市现有48所职业院校,共计开设了78个专业,而且全市半数以上的职业学校开设了会计、计算机应用、模具专业,专业设置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教学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品牌、优势专业。二是全市每年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近2万余名,其中超过1.2万名的中职新生所报读的专业是与衡阳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需求脱节的护理、学前教育、工艺美术、铁道工程等专业。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以及中技、高技在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置上,重复部分太多,相互间没有递进关系,层次不清晰,区别不明显,造成客观上“一站式教育”“断头教育”的局面。四是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联系不紧密,既没有形成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变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也没有形成与区域产业对接的特色化、差异化的院校发展布局。
2.教学质量不高且难以提升
一是就读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求学愿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自控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差、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造成“生源差——教学难——教学效果差—社会认可度低”的恶性循环。二是教学质量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受利益驱使,认为“生源就是饭碗,没有生源就没有一切”,各职业院校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招生环节,反而忽略了教学质量才是学校的生命线。三是专业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一方面,县级职业学校教师编制严重不足,由于职业教育近10年发展迅速,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授课负担长期超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不足50%。四是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没有太大改观,工学结合仍然停留在口头上。五是实训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多媒体仿真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政校行企各说各话联系不紧密
目前全市政校行企联系还停留在浅层次,政府在职教资源统筹规划、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缺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仍然停留在教育部门内部自说自话,形成了长期以来各所职业学校画地为牢、恶性竞争的局面,既不能发挥职教资源区域优势和资源共享,也使得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不够。有些企业甚至坐等学校送毕业生上门,或者要求政府向职业学校施压,并以政府保证提供廉价员工作为招商条件,不履行与学校合作育人的责任。
4.本地生源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低
一是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应享受的政策性待遇落实不到位,五险一金未能全面强制配套实施。二是本地中小企业毕业生待遇明显低于沿海城市,缺乏本地就业吸引力。三是本地中小企业对员工在职培训方面缺位,不能提供在职员工技能提升与成长成才的通道,四是由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错位,专业教学内容与本地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五是就业管理部门将就业管理工作重点放在社会就业和再就业上,重点关注的是城镇失业率,尚未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常规管理。上述原因造成衡阳本地中职毕业生就业基本面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5.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职业教育政府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上看所占比重不大,且主要是用于确保就教师工资和面向学生的助学金以及各种贫困补助的发放,相对忽视了对职业教育学校发展的专项经费投入。温州从2007年开始,衡阳市政府每年安排了500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衡阳市2011年、2012年分别安排了100万元、200万元,生均不足0.3元,远远低于湖南省委省政府规定不低于1元的标准。2015年,衡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3000万元职教专项经费的制度安排,却至今未予落实。由于投入不足,一方面导致学校债务负担过重,另外一方面导致学校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实训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过时。而且大部分县办中职学校是由办学十分困难的普通高中学校改办的,校园面积狭小、教学基础能力十分薄弱,专业师资与实训教学场所和实训设施设备严重缺乏、部分学校教学场地狭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6.招生困难导致涉农专业严重萎缩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涉农专业招生困难导致现有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开设涉农专业,与国务院提出的振兴乡村战略严重不匹配。衡阳技师学院是由原衡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衡阳农业学校(又名衡阳生物与信息学校)、衡阳经济贸易学校、衡阳市机电工程学校四所学校于2006年合并升格而成,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原有十多个涉农专业已经连续多年没有生源,现仅剩下园艺花卉和畜牧兽医两个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不足20人。涉农专业教师绝大部分被迫转业或转行,原有涉农专业学生实习专用的农校农场也已改作他用。
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特色
1.应强化市政府统筹职能
统筹规划职业教育是政府应尽的职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借鉴欧美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个具有跨界职能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部门。第二,统筹政策制定和实施。从经费投入、招生、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文凭发放、技能鉴定、多元评价、督导考核到就业待遇等各方面,统筹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政策实施,从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三,统筹职业教育资源与院校布局。从全局出发,按照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原则,打破现有所有制性质界限、管理体制界限和学校类型以及地区界限,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关停并转,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院校布局。第四,统筹办学主体。在坚持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同时,统筹、协调和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鼓励集团化办学、股份制办学、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现有公办职业院校,对现有公办职业院校进行股份制改革,鼓励大中型优质企业与现有职业院校结对子,形成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办学格局,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办学格局。第五,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发展方向,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应与本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专业对接产业,形成一县一特色职业学校,一学校一特色品牌专业,同时力求减少教学资源的大量重置和浪费。
2.应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
教学经费的保障尤其是教学实训场地与实训设备的投资与改善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政府应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一是保证地方政府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应当与国民经济收入同步增长;二是保证地方政府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且应确保技工院校与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院校享有同等的享受教育费附加的权利;三是保证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农户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及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四是安排财政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引进、培训和下企业锻炼。
3.应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对教学资源实行动态优化整合
优化整合现有职教资源是引导衡阳市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政府部门应着手建立职业教育常规性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对职业教育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整体师资力量、产教融合实施情况以及办学质量与效益等综合办学能力以及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师资能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设置、实训教学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等专业教学能力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评估。
首先,政府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一个针对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整体师资力量、产教融合实施情况、办学质量与效益等综合办学能力以及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师资能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设置、实训教学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等专业教学能力进行综合监督评估的具有指导意义和一定约束力的文件。
其次,政府部门应对各职业院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与专业教学能力进行实质性的监控与考核评估,对监控与考核评估的结果应定期予以公布。
再次,对考核不达标的学校,应采取一定的行政处罚措施责令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学校和专业应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关停并转。
衡阳市要改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鱼龙混杂、效益低下的局面,政府就得下大力气关停并转部分不合格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以及专业,建立动态的学校与专业调整的制度,对办学条件不达标、逐年萎缩或已经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学校和专业,必须严格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走差异化、特色化、与区域产业发展完全对接的职业院校错位发展道路。
4.应区分职业教育层次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层次是引导职业教育良性竞争、有序发展和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风向标。应在招生对象、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内容、多元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严格区分,相同专业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应做到既有连贯性、递进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应尽量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引导学生从低层次的职业教育不断向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方向发展,形成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良性循环与竞争,逐步建立和形成一种递进式和终身制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
5.应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是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与变化紧密相连的纽带。现行的市县级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受编制限制,其主要职能是定期主办各种职业技能竞赛,评选教学教研成果,组织职业技能抽查等工作,而对职业教育研究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将现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从教育部门剥离,形成一个集政、行、校、企多方参与、多方发力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并将其现有的定期主办各种职业技能竞赛,评选教学教研成果,组织职业技能抽查等事务性工作交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去做。二是扩充现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编制,使其切实承担起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职能,定期研讨并公告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定期研讨并公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变化;定期研讨并公告区域职业教育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中的政策落实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是由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牵头、建立一个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中专职业院校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开展政行校企需求对接调研。
6.应建立和完善本地生源毕业本地就业制度
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程度与本地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与融合力度相辅相成。职业院校必须以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本地区就业为导向,为本地政府、行业、企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才能换来本地政府、行业、企业单位更多的支持。反之,只有本地政府制定了更为优惠的就业政策,本地行业、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越和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关注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才能留得住人才。因此,建议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校、行、企、毕业学生等多方参与的本地生源毕业生本地就业制度。
7.应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质量就是生命,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拥有一支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都能紧跟市场需求的教师队伍。
一是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定编问题上,政府应给予学校更大的话语权。
二是职业院校应按照“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实践经验”的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应严禁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直接走上讲台。应改善师资结构,大量引进各行各业在职专业能手和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让他们接受一定的师范教育(相当于岗前培训)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后成为兼职或专职师资。对现有有学历无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分期分批的分流到企业单位去参加专业实践,并对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进行认真跟踪和仔细考核。
三是各职业院校在教师定编定岗的问题上,应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在教学任务分配上应坚决杜绝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同时应引导教职人员合理流动,认真抓好富余教师及其他岗位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以及转岗、换岗、停薪留职等工作。
8.应加大對涉农专业的投入,尽快进行升级改造和完善
2017年底,中央针对2018年“三农”工作连续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农村职业教育要先行。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涉农专业的宣传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和农村生源选择报读涉农专业。同时以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为契机,以农村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引导传统涉农学校和涉农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大加快对现代新型涉农专业的建设、投入和完善,使得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模式、学制、场所与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都更加多样化、更灵活和更实用,培养造就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技能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衡阳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