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作业标准应用于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8-09-13周伟
周 伟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6100)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配送供应工作。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医疗中使用的器械、物品种类繁多,涉及科室广,物品周转周期短,供应室工作质量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如果供应室出现风险管理事件有可能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1,2],因此做好供应室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我院供应室共包括20名工作人员,其中男性3名,女性17名,年龄38-51岁,平均(40.61±3.98)岁,工作年限3-25年,平均(12.77±8.49)岁其中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消毒人员3名,工人8名。
研究期限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未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管理时期,作为对照期。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管理时期,作为观察期。
1.2 方法
(1)对照期供应室风险管理按照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按照常规物品回收、消毒、包装、供应流程进行。(2)观察期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管理。具体实施如下。①制定供应室作业标准:主要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规范》 、供应室工作制度以及总结的我院消毒供应室既往发生风险管理事件的原因制定供应室作业标准。由护士长统一负责,主管护师带组,由护士、消毒人员及其他人员进行具体归纳总结后,所有供应室工作人员统一商定供应室作业标准。②供应室作业标准的实施:以护士长为组长成立质控小组。质控小组负责监督供应室整个工作流程的监督和质量控制,把控供应室工作质量关。完善供应室工作规章制度,具体供应室工作标准包括:污染区作业标准、包装区作业标准、消毒灭菌作业标准、存放和发放区作业标准、回收区作业标准、消毒仪器操作管理作业标准。针对供应室不同工作岗位实施不同工作区的作业标准,质控组严格按照作业标准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使所有工作人员的操作细化,有标准可循,基本按照回收-检查-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发放的顺序进行,实现供应室工作的流程化。每个流程按照相应的作业标准进行。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实施严格的三查七对制度,每天查对供应室处理的器械和物品的科室、名称、质量、数量、灭菌失效期、灭菌期、化学指示卡放置等细节,核对人签名。每周和每个月对近期的供应室工作质量进行总结,发现风险隐患,探讨改进措施并尽快实施。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消毒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特殊器械的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等,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强调供应室作业标准实施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工作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心,能够严格执行供应室作业标准。
1.4 观察指标
(1)供应室护理质量:随机抽取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前后各300个包装物品进行调查,统计不合格率。(2)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满意度:随机调查110个临床工作人员,调查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前后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调查总数×100%。(3)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针刺伤、切割伤、烫伤、化学伤、血液体液污染视为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暴露总次数/供应室人员工作人次×100%。每天约有15名工作人员在岗,观察期和对照期共约有4500人次在岗。
2 结果
2.1 供应室护理质量变化
观察期供应室包装物品不合格率为6%,对照期供应室包装物品不合格率为10.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时期供应室护理质量比较
2.2 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观察期临床科室满意度为96.36%,对照期临床科室满意度为10.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
观察期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09%,显著低于对照期的2.0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表3 两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3 讨论
医院使用的各类无菌物品的中转中心是供应室,是保证临床科室正常运行,防范院内感染发生的中心环节[3,4]。供应室提供的无菌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如何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防范供应室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是广大研究者一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供应室作业标准管理应用于供应室风险管理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经研究发现,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能够显著提高供应室消毒物品的合格率,从而使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合格的无菌物品使临床使用科室的工作开展顺利,临床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这也间接反映了供应室作业标准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供应室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保证无菌物品的合格,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还包括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5]。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经统计分析发现,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后,本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明显下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从而能够促进供应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供应室风险管理的效果。风险管理是管理程序的一种类型,是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主要针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从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6,7]。然而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多种,如生产流程分析法、保险调查法、风险预测法等,在医疗领域尤其是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目前尚无统一的管理方法。本研究实施的供应室作业标准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供应室作业标准是一种能够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按照统一标准实施操作流程的一种管理方法,如规范操作顺序、时间、方法、控制标准等各个方面,能够减少供应室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和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健康[8-10]。
综上所述,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能够显著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降低供应室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供应室工作人员安全,满足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