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护理管理研究
2018-09-13谭妍
谭 妍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康复科,四川 广安 638000)
有报道显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优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在对缺血性脑卒中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疗效显著,现做出如下报告。
本文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1~73(65.9±3.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9~74(64.3±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一经确诊后,均行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并对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联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心理康复为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项目的基础,医护人员需积极应用语言与非语言去鼓励患者,并结合其心理状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协助患者树立征服疾病的信心,提升参与康复治疗积极性;②病情早期护理:协助患者在床上健侧卧位,每隔2h翻身2次,每次翻身后用软垫垫在患肢下部,以防压疮、足下垂、关节痉挛以及肢体肿胀。初期床上训练以被动活动为主,由健侧到患侧,大关节到小关节,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过渡至主动运动,每个关节3~5次,10~15min/次,患者肌肉产生轻微酸痛感为宜。此外,指导患者进行卧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相关人员在康复训练中需明确,站立平衡训练是建立在起坐训练的基础上的,初始阶段可以协助患者在平行中进行正确姿势练习,由坐位状态转为站立位时,先屈曲头与颈,继而屈曲躯干,最后站起训练,2~3次/d,5~10min/次;③恢复期康复干预:以训练患者语言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引导患者进行体位转移、站立、步行和上下楼梯训练,并掌握应用矫正器与助行器使用方法。嘱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护理,定期随访,5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SSS(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与改良Bathel 指数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统计。NESSS评分7项内容,共14分。①功能障碍严重:10分;②功能障碍中等:5~9分;③功能障碍轻:<4分。Barthel包括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梳洗修饰、进食、体位转移、穿衣等10项内容,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示各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独立样本t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NISSS、Barthel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经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及Bathel改善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NISSS、Barthel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疾病,大概有8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显著影响。积极缓解运动功能障碍,优化患者生
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是医务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显示,卒中后一段时间中脑组织具有一定可塑性强,早期对患者行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将其潜能有效发挥出来[1]。
循证医学研究资料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显著优化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康复护理的原则侧重点是心理康复以及自我能力锻炼与提升,并积极将功能评价方法导入康复护理进程中,以不断强化相关干预措施实施的规范性、标准性[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
常生活能力评分(Bathel)改善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