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2018-09-13蒋年红
蒋年红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广西 河池 546300 )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我国已成为癌症的高发国,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医学领域也针对该病症的预防和治疗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多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也在临床中得到了推广应用,靶向疗法就是治疗癌症的临床一种新型方法[1]。靶向治疗的治疗机理在于将药物准确送达特定的靶细胞、靶组织或靶器官内,是一种不对人体正常细胞、组织构成伤害的新型治疗方法[2]。目前临床上尚未对靶向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对进行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实施计划性护理的效果。为此,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进行靶向治疗的80例癌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中40例进行计划性 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个体病例,排除妊娠期妇女、精神异常患者,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80例进行入组试验,平均分为护理A组和护理B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可比。
1.2 方法
护理A 组患者行普通护理,方法为:积极引导患者,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优化患者的医治环境,增加治疗环境的舒适性,同时对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护理B 组则在A组基础上进行计划性护理,方法为:(1)制定护理计划。施治之前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性格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充分分析个体的病例特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进行健康教育[3]。由于患者缺乏靶向治疗的基本知识,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向患者讲述该疗法的临床特点及主要优势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向患者示范主要的治疗方式,并引导患者进行积极配合,及治疗中进行自我护理的主要方法。(3)防治不良反应。由于靶向治疗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在施治前有必要嘱托患者及家属注意日常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油腻或刺激性食物,防止患者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呕吐,应中断靶向治疗,并进行口服维生素B6治疗;靶向施治前应告诫患者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禁忌,避免接触洗发水等化学物品,以免对患者头皮产生刺激而引起大面积脱发,若患者出现脱发现象,则及时给予生发药物治疗;此外,靶向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肢体放松护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手足的活动,避免出现手足综合征;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意识,引导患者进行身体清擦,为患者指定膳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以防止其发生皮肤瘙痒[4]。
1.3 观察指标
治护结束后,向试验研究个体进行调查询问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对靶向治疗等知识的知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分值为1~10 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²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护基础知识知晓情况组间对比
护理B组患者对治护基础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护理A 组患者,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护基础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B组患者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护理A组患者,组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人们生活节凑、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尽管癌症的爆发尚未证实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必然联系,但相关研究已证实,生存环境的恶化与癌症的爆发有着直接关系。有数据表明,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于癌症的治疗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疗法,医学领域一直在探究新型的治疗方法,但进展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临床上对于癌症的治疗多集中于放化疗的治疗层面,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治疗的副作用过于明显,未能得到患者的普遍接受。不过,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癌症的研究逐步深入并步入正规,对于癌症的发病机理也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推进,给癌症的治疗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方法。肿瘤靶向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不损伤健康细胞的情况下对癌变组织或器官实现定向治疗。但靶向治疗方法仍然存在诱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有出现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性。
在本次研究中,对接受靶向治疗的试验个体实施了计划性护理干预,试验结果证实,患者接受计划性护理干预后,对于治护基础知识的认识有了显著提升,且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了较大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