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鼻饲法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泻并发症的影响

2018-09-13胡亦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营养液外伤颅脑

胡亦洁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阜宁 224400)

为了进一步明确改良鼻饲法应用的价值,本文将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诊治的58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诊治的58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1-69岁,平均(43.43±4.33)岁,GCS评分(6.32±1.33)分;观察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2-68岁,平均(43.25±4.53)岁,GCS评分(6.31±1.24)分。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设备和营养液,入院后或者手术前常规插胃管,与负压瓶连接,观察48h,如果患者胃潴留量低于150ml,并且没有胃肠道症状,然后开始实施鼻饲。

1.2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改良鼻饲法,根据患者的情况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营养液以及配套的输液器,注意对患者滴注营养液时需要使用加温器将营养液加温到38~40℃,以免对患者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根据每位患者的耐受力调整营养液的浓度和灌注速度,连续滴注16h,注意调整合适的速度,下半夜暂停滴入,为了防止感染,营养液的浓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在滴注100-200ml时,为了防止管道阻塞,需要使用30ml左右的温开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同时注意补充患者每天所需的水量,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胃部潴留量,每隔3-4h需要检查一次,在胃潴留量大于100ml时,需要先暂停喂养,并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并将床头适当抬高,喂养的营养液从全面的四分之一开始,每天以四分之一的速度增加,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静脉营养补充给予,在鼻饲开始的一周之内,需要使用胃肠动力药物,以促进消化吸收。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鼻饲法,即按照常规方法插入胃管,回抽胃液,保证胃管在胃内,然后使用注射器向肠内注射营养液,每次量胃200-300ml,每天注射6次,间隔时间胃2-3h,灌注前后注入温开水。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情况以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制表示,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当中出现8例腹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27.59%(8/29),观察组患者当中出现1例腹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45%(1/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为了保证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营养,促使患者尽量恢复,需要对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方法不当,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腹泻[2-3]。临床研究发现,对患者采用改良鼻饲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防止和减少腹泻并发症的发生[4]。改良鼻饲方法将传统的鼻饲营养液方法变为输液瓶装入营养液链接输血管鼻饲方法,持续均匀滴入,不足的情况采用静脉补充方法,同时使用胃动力药物,这些改良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又可以满足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要求[5-6]。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27.59%,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改良鼻饲方法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采用改良鼻饲法,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腹泻并发症以及其它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液外伤颅脑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