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电 舒心电 致富电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电网样本
2018-09-13王春山杨彬
文_王春山 杨彬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夯实农村电网基础,拓展延伸供电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小康电、舒心电、致富电,打造电网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电网样本。
夏秋时节的贵州大地,山间满目苍翠,田里农事繁忙。
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中心村,荷花悄然绽放,游客们尽情徜徉在美丽乡村的大美风景里;遵义市播州区,人们在花茂村村民的房前屋后,感受着久违的淡淡乡愁;黔东南州榕江、从江县的稻田里,一串串音符般的抽水声中,人们辛苦劳作,干得热火朝天。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夯实农村电网基础,拓展延伸供电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小康电、舒心电、致富电,打造电网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电网样本。
小康电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新引擎
“同时开十台空调,开关都不会跳,电压稳得很。”今年夏天,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中心村,因为有了可靠的电力保障,村民朝先勇开的农家乐生意非常火爆。
中心村是贵阳市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2016年贵州电网公司将其列为贵州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示范点,投入320万元进行电网改造升级。升级后该村的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57千伏安,不仅满足了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各类用电需要,还实现了家家户户都可报装动力电的愿望。
2013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提出在2013年至2017年间投入165.6亿元建设小康电的计划,持续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强劲电力支撑。
截至2017年底,贵州电网公司交出了完成189亿元小康电建设投资的成绩单,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相比2012年,贵州省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高了0.153个百分点,达到了99.673%;农村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减少了12个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了97.18%。全省1274个中心村和143个贫困村的368万农村群众用上了动力电。
“大家抓紧,争取在本月底完工,让乡亲们尽早用上更‘可靠’的小康电。”6月13日,在六盘水盘州市保基乡风座村垭口寨组,12名施工人员正紧张地进行着电缆排线工作,10千伏厨中线风座支线新建工程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
作为盘州供电局今年小康电建设的重要项目,该工程的完工,将会使保基乡风座村的垭口寨、岩脚寨、大寨、都嘎、中寨等9个村民组的400多户居民用电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今年,为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电网发展短板,贵州电网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实施小康电行动,重点开展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建设,新建和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2627公里、低压线路1.17万公里、配变6667台,新增配变容量67.2万千伏安。重点打造福泉、凤冈、黔西、普定、台江5个小康电示范县,紫云、沿河两个深度贫困县率先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完成全省20个极贫乡镇和2760个深度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工作。
为攻克全省深度贫困的最后堡垒,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电力支撑,贵州电网公司还计划力争提前一年,在2019年完成全省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为此,公司把2018年的任务也进行了加码,提出了力争实现两个80%的目标,一是力争农村电网规划建设项目启动建设达80%,二是力争投资安排达“十三五”规划的80%。
为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补齐农村电网发展短板,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全力实施小康电行动。图为施工人员为紫云自治县小寨关村改造升级供电线路。(潘聪 / 摄)
“这两个目标一实现,我省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7%、综合电压合格率将达到97.8%,特别是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93千伏安这个指标,已经和国家提出的2020年不小于2千伏安十分接近,这就大大增强了我们提前完成任务的信心。”贵州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持续推进小康电建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后,是贵州电网公司作为央企,准确把握新时代特点,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主动承担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三大责任的生动体现。
舒心电满足乡村发展的电力需要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良好的用电客户体验必不可少。
“村里有人家盖了新房,需要通电,打个电话任经理就会来看现场、收资料,村民什么都不用做,等着用电就行,他这个客户经理还真管事!”6月10日,在遵义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村支部书记帅建平对遵义赤水供电局凯旋村片区客户经理任安祥的服务给予了肯定。
任安祥是土生土长的凯旋村人,从事供电工作已有20多年。他的电话“路人皆知”,因为在凯旋村的村居墙面上,隔一段便有一块“贵州电网遵义赤水供电局片区客户经理牌”,上面不仅详细写着电费缴纳方式、南方电网统一服务平台以及操作指示,还有复兴供电所的故障报修电话、客户经理姓名及联系方式。另外,在村委会专门的“村电共建”点,每周三也可以找到任安祥,让村民们能放心用电。
2018年,为实现客户精细化管理,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电力需要,贵州电网公司提出在全省推行片区客户经理管理模式。
实际上,早在2013年,贵州电网就积极探索客户全方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提出了客户经理制,今年开始实行的片区客户经理制,是在内容、形式上对原先客户经理制的深化,将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在各个街道办事处、住宅小区、村寨等推行电力员工片区负责制,为客户提供用电全程服务,着力解决客户用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日常服务过程中,“片区客户经理”还会通过短信、走访等形式,向广大客户积极推广银行代扣、银联卡绑定代扣、网上支付、微信查询等便民服务举措,真正让客户体会优质方便、快捷贴心的供电服务。
在遵义,宣传电力惠民政策和服务举措的“村电共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为精准收集用电需求的“前沿哨”,网格化客户经理成为农村群众业务办理的“服务站”,精准扶贫“四项行动”成为电力企业和农村群众的“连心桥”,“安全用电知识进村寨、进校园”活动构筑起覆盖乡村的“安全网”。在都匀、铜仁等地,省心柜台、电力快车等个性化服务举措也得到了乡村群众的肯定。
低压客户用电办理环节由4个压减为2个,办理时间平均为5.3个工作日(比国家标准18个工作日缩短70.6%);高压客户用电办理环节由8个压减为3个,办理时间平均为29.5个工作日(比国家标准38个工作日缩短22.4%)……今年上半年,贵州电网公司制定7个方面25项措施,全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电便利性、满意率和获得感。
曾困扰用户多年的交费难问题,也已成为“过去时”。如今,在贵州农村,银行(银联卡)代扣、支付宝缴费、微信缴费、“多彩宝”APP、“南方电网95598”微信公众号等多达13种的电费交纳方式,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群体客户的差异化服务需求。
致富电为乡村产业扶贫“造血”
菌棒种植棚、生物有机肥厂、青贮饲料厂、菌棒加工厂、光伏电站……在贵州电网公司对口帮扶整体脱贫的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雏形已现。
走进正在建设的产业园,一排排崭新的种植大棚格外显眼。正在上架菌棒苗的合作社村民周平说:“以前我们在沿海打工,家里有老有小心里不踏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在贵州电网公司驻村干部的努力下,洛麦村不仅实现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还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园区的集中管理、集中播种,为贫困户提供施工、管理、运行等工作岗位,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稳得住”。借助产业园建设,昔日贫困的洛麦村将以完整的产业链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从带动一个村发展为覆盖整个镇、影响整个县,带来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
2013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共选派249名驻村干部奋战在服务乡村发展第一线,累计帮助协调资金7890万元,引进项目174个,解决困难问题1552个。
做大农特产品产业规模,是贵州电网公司推进产业扶贫的第一招。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重点开展“两县两乡两村”(紫云自治县、丹寨县;台盘乡、石门乡;阳芳村、小寨关村)及各市、县党委政府指定的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协调中央扶贫专项资金,省、市、县扶贫专项资金、公司专项扶贫资金等,组建合作社,利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产业帮扶资金股权化形式,开展160多个产业项目,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长期持续造血功能。
凭借“黔电菜园”平台,打通当地特色产品与外界沟通的壁垒,为“黔货出山”增加销路,是贵州电网公司帮助贫困农户切实增加收入的有效举措。
遵义余庆供电局员工在余庆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大棚内,对客户配电开展义诊服务。(陈举 / 摄)
经过选派到全省各地的驻村干部对所属地域的认真摸底,“黔电菜园”共建立了148种特色农产品档案,明确了品名、产量、上市周期、参考价格等信息。除了将电网各单位食堂作为“黔电菜园”的固定客户,定期购买农产品,保证销路外,派驻的驻村干部还利用当地电商平台拓宽市场渠道,面向社会客户开展电商业务。
开展产业园区共建,是贵州电网公司结合行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安顺供电局在紫云自治县猫营工业园区试点投建电杆厂,发展电力设备关联产业,逐步打造成电力产品产业园区,形成直接经济输入和间接经济拉动的双轨扶贫模式。
电力设备关联产业还为当地人就地就业提供了平台。40岁的王海忠是紫云猫营人,已在外省打工9年,去年听说家乡猫营工业园内的老电杆厂被收购并准备复产,立即回乡应聘,现在在厂里负责运输电杆生产材料。“在这里工作,妻子、孩子都在身边,每个月有三四千元收入,比以前强。”谈及现在的生活,王海忠很满足。
目前,猫营工业园年生产新型电杆12000根,实现产值5500万元,年上缴税金300万元,拉动当地水泥、沙石、钢材及运输业等行业创收近2000万元。
贫困村有了产业园,脱贫也就有了新希望。以电为媒,用产业扶贫打造乡村振兴的“聚宝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农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