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发力 决战贫困
2018-09-13陈松卓敏文叶飞
文_陈松 卓敏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之一,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该乡充分汇聚组织力量,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路子,全力攻克极贫这座“大山”。
一场小雨过后,走进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场坝村,有花有树、整洁靓丽的文化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几位村民正在兴致勃勃地学跳广场舞;新安装的200多盏路灯整齐排列、2米多宽的排水沟正在加紧施工、柏油公路连组入户、200亩红心柚基地郁郁葱葱……集脱贫攻坚纪念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农耕文化体验中心为一体的场坝村春晖乡愁苑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这是近年来桶井乡与贫困宣战取得喜人成效的一个缩影。
“桶井乡辖23个村(社区),有贫困村22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贫困人口4798人,贫困发生率20.46%。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充分汇聚组织力量,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路子,全力攻克极贫这座‘大山’。”德江县委常委、桶井乡党委书记吴飞语气坚定地说。
顺势而为快马加鞭上战场
在场坝村通往稳坪金庄的公路两旁,一排排红心柚果树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脐橙挂满青果,桃子正是采摘季节,微风吹来,阵阵果香。不能种树的石旮旯被种上了花椒,土地规模效益倍增,成了瓜果飘香的“花果山”。
德江县从全县各级各部门调配90余名干部到桶井乡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组织关系、工资薪酬划归乡管。图为桶井乡场坝村脱贫攻坚作战所驻村队员倾听群众意见。(德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山上荒坡坡,山下石窝窝,背靠乌江河,常年缺水喝。”长期以来,深度石漠化的桶井乡生态脆弱,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交通闭塞、出行困难,人多地少、致富艰难。
2016年10月,桶井被明确为全省20个极贫乡之一。从省委、市委、县委领导挂帅出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到调配各级骨干力量进驻村寨同贫困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下好“精准”棋,脱贫攻坚在乌江两岸拉开了决战序幕。
德江县委书记商友江、县长秦智坤等县四大班子领导采取暗访督察、不定期遍访等形式深入村寨进行调查论证后做出决定:明确一名县委常委任桶井乡党委书记,一名县政府党组成员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从全县各级各部门调配90余名干部到桶井乡工作,组织关系、工资薪酬划归乡管,严格与市、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挂钩。
县级主令,乡级主战,村级主攻。今年来,扎根桶井乡村寨的各个脱贫攻坚作战所凝聚力量,对“两委一队一所三人”进行全面调研、综合研判,调整村党组织书记5人、村主任2人,全乡138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636户贫困户,实施帮扶措施1900余项,选优配强23名村级作战指挥所所长,调整驻村队员40余名,选优配强村级力量。
在脱贫攻坚战中,桶井乡创新“党建三个一”模式,通过一天一报告、一周一督查、一月一小结,以干部作风的转变保证脱贫成效。翻开桶井乡党建“三个一”台账,2万余张工作图片和250余本民情日记,见证了全乡干部一线攻坚的点点滴滴。路通、水通、通讯通、产业通,群众笑容灿烂,山乡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可喜的变化。
同时,该乡还通过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采取随机抽查、现场质询的方式,检验干部工作成效。今年来累计督查干部60余人(次),通报表扬224人(次),通报批评132人(次),提醒谈话42人,诫勉谈话4人,警示批评教育1人。
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桶井乡通过“党建三个一”及时掌握一线工作动态,建立“党建诊断簿”,第一时间搜集处理群众诉求,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73件。
聚势而上一线冲锋聚力量
“党员是一面旗帜、一颗钉子,要冲在前、干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县委下派到深度贫困村的77名党支部书记之一,今年7月,桶井乡组织委员、场坝村支书吴高鹏被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轻伤不下火线。在脱贫攻坚一线,吴高鹏翻山越岭徒步勘察,脚板磨得破皮出血;两次受伤却从不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吴高鹏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与大山“较劲”。
吴高鹏只是桶井乡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缩影。今年以来,该乡采取“党员+贫困户”的模式,开展党员产业技术培训68期,培养致富带头人党员70余人,涌现出返乡创业党员安奎的“五定”花椒种植、场坝村民选支书安刚的“3131”养牛、春塘村党支部书记杨承好的“5311”经果林种植等鲜活经验。
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桶井乡的农业产业从无到有,花椒、猕猴桃等高效经济作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7年以来,桶井乡不断深化“民心党建”工程,在场坝村成立了铜仁市首个“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成立了“金七凤”等民心党建示范点,采取党支部创办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专业合作社39家,组建合作社党支部3个,发挥“小聚焦大辐射”的作用。
为汇聚组织力量、激发乡村活力,今年来,桶井乡投入2500余万元,建立一村一个民情服务中心,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善包括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文体室、小阅览室的“五小工程”设施84个,让干部安心“住”村。
重点突破四场硬仗大比拼
面对生态脆弱、发展基础差、基础设施滞后的村情实际,桶井乡党委、政府聚力民生保障、乡村环境、农民增收等重点,“四场硬仗”齐攻坚。
要致富,先修路。今年来,桶井乡强力推进“组组通”项目,把村庄“连起来”,让村民“走出去”。目前,该乡在极贫子基金中申报“组组通”公路62条167.69公里,开工57条156.79公里,完工23条47.79公里。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桶井乡用好用活产业发展“八要素”,按照合作社“3个100%”和“五个到村到户”要求,流转土地1.7万亩,移栽花椒1.5万亩,种植金丝皇菊育苗2000亩、红苕5100亩,100%完成4300亩玉米种植调减计划。同时,采取“以短养长”的模式,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按照“3131”模式养殖肉牛3942头、生猪1万余头、肉兔6000只、家禽2.8万羽。
农旅一体,多元增收。桶井乡依托玉竹高效农业园区,打造“幸福桶井”观景台、新滩码头、村庄风貌等景点,一个个独具风情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乌江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盘活“三块地”,让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斩断“穷根”。今年1月,桶井乡有838人搬迁至大龙,还将有676人搬迁至大龙、846人搬迁至德江县城,实现贫困户“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大力实施“改薄”工程,推进县乡医疗机构医共体改革,推动城乡教育医疗均衡发展。今年来,该乡实现所有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3650万元,补助金额128.06万元,受益学生2678人。
脱贫攻坚势如破竹。在桶井乡的山山岭岭间,来自省、市、县、乡、村的各级党员干部干劲满满、奋力向前。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苦干实干、巧干快干,同心谱写脱贫致富时代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