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欧国家真的是在“养懒汉”吗

2018-09-13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北欧国家福利制度懒汉

进入20世纪工业化时代,五个北欧国家(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逐步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成就了“北欧神话”:名列前茅的幸福指数与廉洁程度、“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极小的贫富差距……然而,正如所有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北欧社会也面临着种种问题。

在北欧,劳动是一种需求

北欧虽然看起来生活休闲,对个人生活质量的保护措施也非常多,但实际上北欧人是非常重视工作的。

北欧的高福利是建立在人人勤奋工作的基础之上的,而这又与公民的觉悟、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虽然福利好,但大家都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他们不认为当懒汉是做人应该采取的态度。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在芬兰工作过一段时间,他清楚记得一个细节,那就是向公司请三天以内的病假,是不需要出示任何证明的,只要跟公司说我生病了,不舒服,在家里休息,根本不需要谁来证明。在北欧,几乎没有人滥用这个制度。

新情况新调整

北欧的高福利不仅只有福利,它是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福利与教育同步,而这个教育体系就是“教育你不要偷懒”。

目前,北欧福利制度面临的最大冲击就是难民和移民。

不可否认,难民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特别是有些难民一夫多妻,孩子都十几个,有的则钻福利的空子,先拿到福利,然后再到其他国家去,这些人的到来无疑会加重社会负担。

但这对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有着强烈宗教情怀的北欧国家来说,帮助难民是出于人道主义,即便这会带来一些不稳定或造成财政压力,但也应该去做,这是他们价值观的体现。

为了防止一些难民利用福利制度好吃懒做,现在,北欧国家也提出了要改革福利制度,比如,以前可以领两三年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改成了要不停地努力找工作才可以领,这就是根据新情况所做的调整。

北欧也不是乌托邦

“北欧模式”的确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制度有过度自由化的趋势,举个例子,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出租车改革就是失败的案例。

2017年夏天,在瑞典,笔者从机场去酒店,搭的是一家正规出租车公司的车,大概花了500元人民币;从酒店回机场时坐了另一辆出租车,同样的路程,司机竟要价约合2500元人民币。面对这天价账单,即便叫来警察介入,警察也表示无可奈何,只能照付,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后来听闻,在瑞典乘坐出租车“挨宰”的乘客不在少数,甚至有乘客因为拒付天价账单而被通缉。

瑞典出租车行业的行业保护广受诟病,这是因为经历了市場化改革后,出租车市场取消了准入门槛,并且为了保护司机,允许司机和公司自主定价,并受法律支持。这意味着,乘客一旦搭上出租车,便要接受司机的定价,即便价格明显不合理,消费者都无权拒绝。

如此倡导行业自由,其副作用就是对消费者的保护明显不足。瑞典作为旅游国家,如果“挨宰”的是世界各地的游客,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摘自《同舟共进》 邵思思 张墨/文)

猜你喜欢

北欧国家福利制度懒汉
懒汉
懒汉等馅饼
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改革及存在的问题
垃圾窝
北欧奇迹背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在悖论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进退维谷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北欧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