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华,书店创始人的文化孤旅
2018-09-12吴忞忞
吴忞忞
先锋,一盏雪夜中的昏黄路灯
斑驳朴素的老旧书桌、书柜,民国绿罩老式台灯,仿佛一个既开放又独立的小世界,这是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的办公室。閑置运输船上卸下的船身木板,铺在地上,踩上去声音低沉;船板改造的长桌上保留着海草的痕迹,似乎能让人呼吸到大海的潮汐,这是钱小华给嘉宾接待室和员工活动空间设计的陈列。一切都充满怀旧气息和温暖诗意,对钱小华来说,这既是个人品味,更是不变的初心,一如他做先锋书店的理念——开放、独立、自由、人文。
22年前的冬天,罕见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南京城,落魄异乡、苦于生计的钱小华,用仅有的3万元,在太平南路的圣保罗教堂对面,开了一家小书店,取名“先锋”。谁也不曾想到,这家小书店将来会成为南京城的文化地标和精神符号。17平方米,临时搭建的白皮小屋四处漏风,在这个室内室外没有温差的异乡避难所,钱小华的手脚被冻得能见着里面的血肉。此时陪伴他的,除了书没有其他。父母已逝,纺织品、茶叶生意先后失败,这个小书店如同深夜暴风雪中摇曳的昏黄路灯,羸弱,孤独,却带给他希望和力量。
风雪冰寒增添了钱小华的落魄,却不能扑灭他心中的火焰。一件白衬衫,一辆破自行车,钱小华穿行于南京的大街小巷,出版社、图书批发市场、书报摊头……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四处奔波,他始终精神昂扬,衬衫袖口从来都扣得规整服帖,一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模样。
不久,小小书店就聚集了南京文化界的许多先锋人物。彼时正是书店的黄金十年,成贤街的“耕耘”“新知”、大行宫的“国学”、广州路的“作家”等书店在读者群中有口皆碑,如何在众多书店中脱颖而出?“关键是我对书的选择。我挑选了上海译文、广西漓江、中国电影等一批人文社科重量级出版社,组织他们翻译出版的法国20世纪龚古尔文学奖丛书、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丛书、西方作家作品文集、外国电影大师传记和外国电影理论……”注重图书的格调、品位和艺术性,让先锋书店在南京独树一帜。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国民思想解放,特别是知识分子对了解西方先进文化有了更强烈的渴求。先锋书店为南京学者、艺术家、作家、诗人架设了看世界的桥梁。钱小华对书店的定位和图书的选择,把这个朴素简陋的小书店,做成了引领学术、艺术、思想的先锋,做成了一场文化流动的盛宴。
破风,逆流而上的精神营造
2003年,钱小华在夫子庙开了一家分店。他投资近百万元装修,梦想打造一个让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阅读空间。
然而,这个古代文人墨客聚集、如今游人如织之地,却没能实现钱小华的理想主义。1年多时间,夫子庙分店令钱小华亏损了几百万元,因拖欠书款,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将他拉入黑名单,停止供货。无奈之下,他只得与夫子庙地下商场谈判撤店。
面对挫折,钱小华从没想过放弃理想,“从绝望中诞生!当你觉得无望时,只有心如磐石,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有所为、有所成。”
钱小华力图给人们一种场所精神。2004年9月,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开业。这是一个由地下车库改造而成的近4000平方米的巨大空间。300多张供读者阅读休憩的沙发座椅,约30万册图书,加上先锋艺术咖啡馆和一条狭长的文创区,形成了一个流动的诗意场域。
钱小华尤其注重对公共空间、公共精神和公共关怀的营造,他深信书店文化的力量,来自于能提供公共空间的自由。他说:“书店是开放的公共空间,让大家分享,让事情发生,我只是管理书店而已。”
进入21世纪后,钱小华和他的先锋书店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书店不仅仅卖书,还可以是一种生活和社交方式,钱小华成为探索书店发展道路的先行者。他意识到,书店和其他任何生意一样,都需要生存下去。先锋书店在过去的20年里尝试了各种各样新的业务模式,卖咖啡,做文化创意产品,举办各类活动,是钱小华做出的业务创新,也是在现实困境下被逼无奈的选择。
随着网络书店飞速发展,电子阅读丰富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传统书店危机四伏。一片风声鹤唳中,钱小华开始思索并尝试转型,独自一人在皖南黟县构思全新的经营模式。
“先锋未来的选择在乡村,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乡村,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乡村。”通过在乡村建实体书店,建图书馆,打造体验式的美好空间,让更多人参与乡村实践,让文化反哺乡村,让年轻人回乡建造家园,是钱小华关注乡村文化发展的使命。“在城市里开书店不可避免地做商业,而在乡村里开书局却是真正地做事业。”钱小华把先锋的命运和乡村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选址上,钱小华避免过多商业化倾向,更多选择具有历史底蕴且饱含故事的地方扎根。目前,除了11家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城市店和历史文化街区店,钱小华已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浙江桐庐莪山乡戴家山古村和浙江松阳四都乡陈家铺村建立了3家乡村书局。“每一个店都是先锋新的代表作,都是我梦寐以求的,也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自我,不变的诗心和初心
先锋书店多次入选国际各大媒体评选的“世界最美书店”。越来越好的先锋书店,与创始人钱小华的专注投入分不开。钱小华喜欢外出考察书店,通过与世界各国书店的比较、学习,他思考、提炼、创新,得出了先锋的“不一样”。
2018年4月23日,钱小华前往葡萄牙波尔图莱罗书店,参加“世界最美书店论坛”。借此机会,他来到法国巴黎,寻找心仪已久的诗集和手稿。
走在巴黎街头的书店里,钱小华仿佛感到自己曾经开的小书店还在,而且就在身边和眼前。巴黎的书店都很小,简单而质朴,却都精致得意义不凡,一如钱小华做书店的初心,从未改变。
终于,在一家小书店,钱小华如愿找到了心仪的兰波的《彩绘集》诗集和手稿集、魏尔伦的三本诗集,最重要的是寻得了勒内·夏尔最早期的诗集。“这家小书店有67年历史,店主是一位50多岁的法国女人。这个专门经营诗歌书籍的小店是她祖父留下来的,不幸的是,9月份就要关门了。”捧着诗集,仿佛和伟大的诗人在巴黎街头相遇,钱小华觉得这是自己欧洲之行的最大收获。
在“世界最美书店论坛”上,各位书店负责人就创店经历和经营观念谈了感悟,钱小华也分享了自己做书店的经验和思考。他的分享让所有参加论坛的外国友人大吃一惊:这么多店,有的还在偏远乡村,你能管得过来吗?你的精力是从哪里来的?
在欧洲,很多书店只此一家,都是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做,但如今处境同样艰难。“欧洲书店坚守人文理念,特别在法国,依然是以售书来维持书店的生存。”在钱小华看来,中国的书店走得更远一点,已经走上跨界产业化的轨道,“其实如今的书店卖的不是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营造的不是一个书店,而是一种生活美学,功夫在书外。”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创造了新的消费形式,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升级,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带来改变。中国书店变革能力远远强于西方国家,走在世界前列。“复合经营”“跨界实验”已成为实体书店生存的不二法门;文艺活动、文化创意在书店经营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出现了一批“网红”“高颜值”的新鲜书店。
现在,大多是投资人在开书店,实体书店在转型过程中,过多的盲目效仿令书店失去了灵魂。“我认为,这些书店放弃了过去独立书店人的恒心之力和学术风尚。这个时代,人们的消费形式和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快餐式,碎片化,去网红书店打卡、拍照。一方面,说明这些书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与世界接轨;另一面,注重迎合流行,忽略图书品质,使得读书人的水平在降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升。”
一年举办456场活动,邀请公共人、知识人和社会人分享智慧;专注图书品质;营造自由、开放的阅读空间;致力于推动乡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建设……与别的书店相比,先锋书店是更具有精神性的存在。
一座城市不仅要有宽敞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还要有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剧院和名人雕像,更为重要的是在昏黄的灯光下的一家家书店,为人们提供精神的庇护。
先锋书店,就是钱小华写给世界的一首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只想保持我自己,只想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