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2018-09-12易洪占
易洪占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回顾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过程中采取全身麻醉的37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采取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的37例患者视为观察组,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全身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麻醉质量,同时能够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被降低,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手术;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R735.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1
在医院普外科的临床治疗中,直肠癌属于一种高发性疾病,其发病部位通常位于患者的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1]。现阶段,临床普遍采取手术的方式对该病症进行治疗。传统手术麻醉通常采取单纯的全身麻醉法,极易导致患者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受到影响,并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然而近年来,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的方式逐渐被应用在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中,效果较为理想。本此研究就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回顾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过程中采取全身麻醉的37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为32~74岁;将采取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的37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35~71岁。比较两
组患者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純性全身麻醉,即在手术前30 min,为患者注射阿托品0.5 mg与鲁米那0.1 mg。当患者被送至手术室之后,为患者注射咪达锉伦0.1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实施麻醉诱导。随后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进行间隔正压通气。此外,取丙泊酚4~6 mg/kg·min+瑞芬太尼0.4~0.4 μg/kg·min实施静脉泵入,以此保障患者的麻醉能够维持下去。
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实施全身麻醉的方法同对照组。另选择L23间隙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头端置管,4 cm距离,给予患者小剂量的利多卡因进行试探,当确保患者无脊麻症后,将利多卡因10~13 ml注入患者硬膜外导管。控制麻醉平面为T6,且在手术过程中每50 min注入一次6~8 ml的左布比卡因[2]。此外,取丙泊酚2~4 mg/kg·min+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实施静脉泵入,以此保障患者的麻醉能够维持下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麻醉效果被分为Ⅰ、Ⅱ、Ⅲ、Ⅳ等四个等级,Ⅰ级代表效果较好,而Ⅳ级则代表效果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为94.59%,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见如下表1:
2.2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8.1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P<0.05)。见表2。
3 讨 论
现阶段,我国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多采取腹腔镜下的直肠癌的根治手术,虽然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同时手术也具有极大的难度,且在具体操作上相对复杂,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以及良好的团队配合。在手术过程中,适当的选择麻醉方式,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相较于全身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符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麻醉质量,同时能够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被降低,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 健.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0):28-29.
[2] 文爱平.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81.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