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

2018-09-12李红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肺栓塞护理干预影响

李红燕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188例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月就诊的患者分为参照组(n=94);7~12月就诊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94)。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参照组的肺栓塞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率分别为:5.32%、3.19%,13.83%、1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和下肢静脉血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长期卧床;肺栓塞;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9..02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即为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分支,所致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症。主要可分为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症、空气栓塞和肿瘤栓塞等。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流瘀滞、内皮损伤、高凝状态等机制[1]。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大、活动少、静脉曲张、心肺病症、肿瘤等,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临床表现。长期卧床患者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的高危人群,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主要栓子来源,一旦栓子脱落,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本研究将我院在收治长期卧床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研究对象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188例长期卧床患者。将1~6月就诊的患者分为参照组(n=94);7~12月就诊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94)。研究前,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男、女各占54.25%(51/94)、45.74%(43/94);年龄65~72岁,平均(68.5±5.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脑血量病症者、恶性肿瘤者各35例、40例、14例、5例。参照组中男、女各51.06%(48/94)、48.94%(46/94);年龄66~70岁,平均(68.2±5.4)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脑血量病症者、恶性肿瘤者各33例、38例、16例、7例。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讲解病症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住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和记录,时间为6个月,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等变化,做好相关记录。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之上,实施护理干预。

1.2.1 基础护理干预

告知患者穿弹力长袜,增加静脉回流。输液时,避免对下肢静脉进行输液,若不可避免在下肢输液,需严格控制穿刺的次数。进行局部热敷处理,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患者下肢肌肉被动运动情况。并叮嘱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黏稠度,避免发生血小板粘附情况。重点分析长期卧床患者的病情,并需对高龄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实行密切监测。此外,应严密观察患者颅脑、口腔,以及鼻腔、消化道等,有无出现出血现象。严格监测血液流动变化、凝血功能、血小板等情况,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止过度用力排便,

禁止为患者按摩肢体,以便减少血栓脱落所致肺栓塞[2-3]。

1.2.2 药物护理干预

因患者个体体质差异,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脱水,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引起胃肠反应的原因、预防用药的目的,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一般自我护理知识。在滴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应合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发生静脉炎。若发生静脉炎,应在第一时间更换血管输注部位,局部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温度、颜色。将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针对高危患者,前期护理时需防止静脉注射对血管构成刺激的药物,或是在相同静脉反复穿刺,以降低对血管内膜构成的损伤,降低血栓发生率。

1.2.3 生活环境护理干预

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每日做好病房的通风、消毒、清洁等工作,消毒剂擦地2次/d,将室内的温度、湿度分别设置为20°C、50%。

1.2.4 飲食护理干预

因患者用药及自身情绪变化导致食欲不振,发生营养不良现象。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保证身体营养,以清淡食物为主,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补充一些低脂肪、高蛋白、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软食,防止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避免进食过多绿叶蔬菜,如菠菜、韭菜等影响抗凝作用的食物,并禁忌食用速溶性、易反酸性食物发生腹胀现象,以防增加心脏负担、肺负担[4]。通过饮食护理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1.2.5 心理干预

长期卧床患者易产生呼吸困难、咯血、昏迷等表现,这时因担心自身的病情,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心理,从而发生消极治疗现象或过激行为,导致病情恶化。为此,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正确引导和疏解患者负面情绪,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治疗欲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改善自身免疫力及抗病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5]。

1.2.6 运动干预

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身体酸痛,肢体运动能力下降,严重者运动能力丧失,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床上主动/被动伸屈下肢,加强跖屈练习、背屈练习。定时为患者按摩下肢比目鱼肌、腓肠肌[6]。同时,密切观察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是否存在颜色变化、水肿、浅静脉怒张等症状,若是发生异常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了解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按照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评判,前两者的总和×100%,即为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率、肺栓塞发病率的对比

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下肢静脉血栓率、肺栓塞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率、肺栓塞发病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这和吴圆圆[7]等人的报道基本一致。本次研究对实验组研究对象实行了基础护理干预、药物护理干预、生活环境护理干预、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研究证明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紧张、悲观心理,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使长期卧床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了其生存质量,使主观幸福感增强。护理干预不仅有效降低了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病率,同时也增强了医患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8-10]。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肺栓塞发病又比较隐匿,临床表现存在特异性特点,医护人员应不断优化系统护理理论机制,加强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技能,以便提高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肺栓塞意识、提高自身操作水平以及服务态度等。在合理的抗凝治疗与护理干预下,切实控制肺栓塞发病率、病死率,促使长期卧床患者及早获得康复。

总之,实行护理干预,能控制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羽芳,林名云.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对预防高龄食管癌術后肺栓塞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09-111.

[2] 何国萍,戴 珩.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6).

[3] 华 欣,张 岭.开胸术后肺栓塞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9).

[4] 姜丽莎.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的早期预防及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11).

[5] 杨 丽.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04).

[6] 肖 霞.普通外科手术后急性重症肺栓塞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

[7] 吴圆圆.健康教育路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4).

[8] 凌志华.路径式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病人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7,(15).

[9] 李晓青,巨亚丽,王秀娟,等.胸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护理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

[10] 丁君蓉,蒋一楠,帅 力,许 苹.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05).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肺栓塞护理干预影响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