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8-09-12郭风兰
郭风兰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88例产科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4.5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45%,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9.55%,剖宫产率为20.4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2.27%,剖宫产率为47.73%,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97.72%,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84.09%,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科护理;价值
产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产妇分娩的整体过程是动态的,并且具有多变性,这就需要提升妇产科患者的护理质量[1]。人性化护理干预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将产妇造成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2]。为了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我院选择收拾的88例产科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88例产科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4例。纳入标准:本文的产妇没有出血性的疾病,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产妇、具有精神疾病的产妇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产妇。观察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37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5.37±2.68)岁,孕期为260d~288d,平均孕期为(263.42±4.71)d,对照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38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26.62±2.76)岁,孕期为259d~288d,平均孕期为(263.84±4.25)d,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不产生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资料可比。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裤;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必要的营养,不要穿高跟鞋、定期做孕期检查、保持良好的情緒等。
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包括:(1)由两名深厚护理经验的妇科专家,七名护理人员组成人性化护理小组,进行统一培训,提升小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该妇产科疾病的相关内容以及治疗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3)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手术前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对产妇及产妇家属实施产前健康教育,帮助其了解分娩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产妇认知剖宫产与顺产的利害,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医生应该协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的恐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4)强化妇产科手术的周期性护理,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的优质护理。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出血率的评价标准:产妇产后二十四小时内的出血量大于500毫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基本满意、特别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88例产科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以n(%)形式展开,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
调查显示,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4.5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剖宫产、自然分娩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44例产妇中,自然分娩产妇例数为35例,自然分娩率为79.55%,剖宫产例数为9例,剖宫产率为20.45%,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例数为23例,自然分娩率为52.27%,剖宫产例数为21例,剖宫产率为47.73%,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详见表2。
2.3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97.72%,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84.09%,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产妇,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详见表3。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通过心理、语言健康教育、生活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还可以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升患者的依从性[3-4]。产科人性化护理,能够提升产妇对产后出血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性[5]。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可以加强对孕产妇的整体护理,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产妇交谈,认真地收集其信息资料,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降低产妇的危险[6]。
根据本文的调查显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满意程度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提升产妇整体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提升产妇生产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是一种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与分娩风险,提升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文敏.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8):179-181.
[2]张一梅,张乐燕,肖洪鑫,江忠仙.人性化护理在产科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7):62-63.
[3]古丽其玩尔·阿不力克木,布左拉·买买提明.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98.
[4]夏继平.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2103-2104.
[5]左翠芬.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120+124.
[6]李晓歌.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7):128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