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研究

2018-09-12周秀媛朱亚玲杜东绪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周秀媛 朱亚玲 杜东绪

【摘 要】目前翻转课堂主要翻转了“教”与“学”的流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核心不能仅停留于流程翻转的层面上,而忽视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翻转课堂主要通过教学流程翻转,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信息的获取。要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及翻转课堂三要素,遵循知识内化基本原理,依据课程类型、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构建和选择最佳教学策略,促进知识内化过程。

【关键词】翻转课堂;知识内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20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93

1 翻转课堂起源及现状[1]

1.1 翻转课堂起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種对传统教学翻转,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看视频、PPT 演示等资源学习新知识,在课堂师生通过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1.2 翻转课堂应用现状

在美国许多高校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已比较广泛,如迈阿密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波多黎哥大学等。在我国也有许多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高校、中小学领域也逐步开始了一些相关实践。

2 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点[2]

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翻转课堂”,其学习场地的与传统课堂有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这些变化引起的教和学的关系却并未发生本质变化。翻转课堂的重要含义是由教学流程的变革所引发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及优化。从这个层面来说,流程要素只是定义翻转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包含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持续系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真正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因此,翻转课堂包含三要素为:技术要素(主要为微视频)、流程要素(主要为“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环境要素(主要为带有智能诊断功能的学习分析系统)。由此可见,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间有着极大的区别,前者与后者特点如表1所示。

3 知识内化过程及策略分析

3.1 渐进式内化过程[1-2]

在目前科学认识的水平上,知识内化的常见途径主要有三种:同化式的知识内化、顺应式的知识内化和渐进式的知识内化。需要说明的是,渐进式的知识内化和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中“平衡”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两种状态的相互交替而达到的一种状态。严格说,它并不属于认知发生的范畴,自然也不是知识内化的一种途径。而这里的“渐进”则是指学生并没有重构已有的知识体系,却通过反复认知与实践而建立并掌握了正确的概念,属于认知发生的范畴,自然就是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2 翻转课堂知识内化策略分析[1-3]

3.2.1 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许多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坚定和先进的教育观念作指导。想要实现翻转课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将教育变革的观念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主要思想。

3.2.2 具备教育信息化能力

当今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大多数学生对于本时代的电子产品及软件兴趣浓厚、操作熟练。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与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如同实施翻转课堂所需要的视频编辑、制作与处理的技能等。

3.2.3 抓住翻转课堂关键点

很多人对于翻转课堂中的关键点的认识有较大的误区,认为翻转课堂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视频的编辑与制作。虽然视频制作与编辑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多余时间也同样重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至今都被很多人所推崇。因此,在翻转课堂教育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利用好课堂的多余时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3.2.4 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课堂当中,教师主要充当的是知识的讲授者,其主要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讲授,而学生缺少自主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指路人”,做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工作,使学生主动进行操作和思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3.3 翻转课堂与移动学习模式相结合[1-4]

翻转课堂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资源,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可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该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可使教学不必局限于规定的时间与地点,也就是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其核心结构变为“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课上知识内化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之间合作的过程,该模式有利于学生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流行于全球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移动端学习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研究移动端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方式对推进课堂模式意义重大。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完善,与移动学习环境相结合的新模式将会有更好的知识内化效果。

4 结语

翻转课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新构造,通过微视频,学生可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内则可通过教师的协助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学生从“被动、依赖、统一、虚拟与认同”的传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独立、独特、体验与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以前更加深刻、全面;如能结合移动端学习,将会更符合当今学习模式的需要,知识的内化过程也将更具有趣味性,方式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周秀媛,李晓斌.翻转课堂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5,(9).

[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3]王志红.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7).

[4]范文祥,马燕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6).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