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中国”的价值初探
2018-09-12王岳丽
王岳丽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国情、世情对中国治理做出的最睿智的回应,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系统表达。它是对中国优秀法制传统的继承,是对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借鉴,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回应。
关键词 法治中国 价值 法治道路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71
Abstract The "rule of law China", propos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respon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o China's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world situation. It is a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the Chinese Marx doctrine of the rule of law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t is an inheritance of China's fine legal tradition, a reference to th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of rule of law, and a response to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Keywords rule of law China; value;the rule of law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明确指出: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至此,“法治中国”这个概念应运而生。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标志着“法治中国”作为治国理政的思想已经成熟。2015年,“法治中国”明确写入十三五规划,这标志着“法治中国”作为具体施政方略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建构。2017年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说明“法治中国”已经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法治中国”从一个概念到一个治国理政的思想到具体施政方略的顶层设计再到具体的施政方案,这切合了当下中国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的要求,体现了强烈的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主体意识,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1 “法治中国”的内涵
1.1 法治
古希臘哲学家、法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法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法治就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简单说,他认为法治有两个条件:(1)是普遍的服从。这种服从是指法律应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遵守,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程序正义。(2)是制订良好的法律。所谓良法就是法律本身具有价值追求,承载着道德导向。也就是我们说的实体正义。此后,人们在此基础上对法治进行了不断深化、细化的研究。提出了:依法而治、权力制约、罪刑法定、正当程序、人权神圣、契约自由等等原则。这些原则成为法治理论的核心,成为民众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良法善治。
1.2 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是不是就是法治和中国的简单相加?是不是法治到中国的简单移植呢?其实不是,法治中国是指以良法善治为基本要求,以保护人权、规范权力、尊崇法律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中国治理模式。首先法治中国是一种现代治理模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种种社会治理方式中选择以法律制度为主导的有序化的国家治理机制、治理模式;其次这种治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保护人权、规范权力、尊崇法律;第三这种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良法善治。
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这是我们对法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以法治国”法是工具,可用可不用;“依法治国”法是标准,是依据,至于这个标准和依据是否科学合理在所不问;法治中国既是我们的理想追求,又是我们对现实的抉择,它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2 “法治中国”的价值
价值是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事物、思想和行为关系。凡是符合主体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凡是不符合的就没有价值。
习近平“法治中国”的提出有其历史和思想发展的必然性,是世界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步入现代文明的智慧选择。具体来说:
2.1 法治中国是对中国优秀法制传统的继承
习近平总书记2015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说到: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说到“法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舶来品。中国自古以来靠的是以礼治国。孔子就提出:“治国以礼,为政以德。”事实上,中国传统法制智慧和资源十分丰富。从战国《法经》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端,到唐朝的《唐律疏议》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形成与完备,再经过宋、元、明、清对中国传统法制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华法系,并广泛地影响着东南亚各国。
日本第一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时,他们惊叹于中国的繁荣昌盛,感叹于社会治理的井然有序,回去后,就照抄我们的《唐律疏议》。此后,日本就一直以中国法律为本国法律制定的蓝本。反而是清末修法后,这种情况发生了颠倒,中国的法律抄日本,日本抄德国,德国抄法国。我们被纳入大陆法系。
然而,我们中华法系能成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定然有其独到的价值和文化精华,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
比如:尊崇法律。早在两千多年前李悝就在《法经》里谈到: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条规律也得到了历史的检验。战国末年,秦国积贫积弱,随时有被其他六国吞并的可能。秦孝公励精图治为改变国运重用商鞅推行法治使得秦国强大。最终灭六国实现大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比如:法律平等。《史记 商君列传》中有句话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讲的就是:秦国因推行法治触犯了固有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当时太子的老师就怂恿太子赢驷知法犯法杀了自己的一个家奴,按照“礼不上庶人,刑不下大夫”的惯例,太子赢驷是可以逍遥法外的。但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的老师被施以劓刑、割掉了鼻子,太子也被流放。从此,法律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比如:公序良俗。在湘西苗族有“款约榔规”之说。指的是各村寨中有名望的人士组织共议,只要是半数以上的人同意,条款便就成立。然后找人打锣巡村喊上三个早上,就生效了。对于违反款约榔规的人,则按照款中规定进行处罚。这些款约榔规主要是以歌曲的形式存在。如:“敬告各位众乡亲,乱砍滥伐可不行。你若砍人一棵树,砍了一根赔九根。”
像这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乡规民约,在中国乡土社会普遍存在,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公序良俗。不需要国家公权力介入,就能有效在社会基层实现治理。“法治中国”对传统法治文化的继承也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2 法治中国是对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说到: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法治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针对人性弱点而创设出来的制度规范,是人类学习如何驾驭自己的智慧结晶。法治文明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评判标准,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
拿破仑战功彪炳,被法国人民称为战神。但他临死前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历史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以后,法国大革命爆发,政权多次更迭。但是,无论是复辟的国王,还是共和的领袖,谁也不敢把《法国民法典》给废掉。1814年,路易十八登上王位,但是,这位复辟国王也不敢动《法国民法典》,以至于法国历史学家说:“如果认为法国国王是重新登上他祖先的宝座,那就错了,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法国民法典》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的制定大量借鉴了古罗马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法治建设中,我们也能把别人的好东西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习近平“法治中国”思想尊重人类法治的共同规律,充分借鉴域外法治的成熟理论与经验并将其本土化。
2.3 法治中国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今天中国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法治。
李光耀总结新加坡成功的秘密,他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一靠法治,二靠文化融合。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步入现代化的行列,对于日本的崛起,日本学者指出:“没有法治,日本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晚年通过对日本和新加坡的观察,对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前些年日本七年换了七个首相,但是首相的频繁更迭并没有使日本的经济停滞,社会陷入困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的治理不是靠首相而是靠法治。
纵观世界近代史,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与人治的问题。
3 结语
那么,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的法治建设走什么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法国借鉴了古罗马的法治成果,但它建构的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大陆法系;美国借鉴了英国的法治成果,但它并没有走向议会至上的模式,而是建立了三權分立制度。
那么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即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习近平“法治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世界法治文明成果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法治模式。法治中国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它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 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更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国情、世情对中国治理做出的最睿智的回应。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
[2] 夏锦文.“法治中国”概念的时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