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
2018-09-12张天公
张天公
【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疗效,总结防治经验。方法2012年1月- 2016年12月,医院共收治四肢长骨干骨折1046例,其中发生骨折延迟愈合54例,纳入病例组,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的对象992例,纳入对照组,收集资料,进行因素分析。所有骨折延迟愈合的对象,手术治疗,38例对象在原有的切口入路手术,16例由保守治疗转为手术治疗,44例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5例人造骨、5例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4例对象进行多次分期手术。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年龄≥60岁或<12岁、营养不良、内外因问题、保守治疗、骨髓炎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骨折延迟愈合对象都手术治疗,6个月内均全部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重视营养管理、加强固定技术质量管理、预防骨髓炎、把握好保守治疗指征;对于明确诊断的骨折延迟愈合,需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选择合适的填充技术是关键。
【关键词】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因素分析;手术
四肢长骨干骨折是常见故障,可引起四肢功能障碍,因创伤危险因素的增多,发生率快速上升。骨折不愈合是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危害较大,需要重视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防治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共收治四肢长骨干骨折1046例,其中发生骨折延迟愈合54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共收治四肢长骨千骨折1046例,其中发生骨折延迟愈合54例,纳入病例组,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35.4±16.7)岁,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的对象992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605例、女377例,年龄(39.4±7.6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单纯的四肢长骨干骨拆;③获得随访。骨折延迟愈合的标准:骨折愈合时间超过同部位、同类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置信区间,一般而言股骨干12周以上、肱骨干8周以上、胫腓骨干骨折10周以上、尺桡骨6周以上。
1.2 方法
1.2.1 原因分析
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合并症、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等。
1.2.2 治疗
所有骨折延迟愈合的对象,都进行系统性的诊断,控制治疗合并症,均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38例对象在原有的切口入路手术,其余对象16例由保守治疗转为手术治疗。尽可能的祛除坏死的组织、骨膜,取出内固定,完整的清除瘢痕、纤维增生、硬化骨等组织,保留正常的组织。44例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5例人造骨,5例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移植后,需要做好修正,尽量完整的修复骨缺损,进行重新内固定,必要时增加加压钢板。4例对象进行多次分期手术,间隔1-2个月进行局部骨髓移植,直至断端骨性连接。术后配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合并症,中西医结核治疗,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BMI,受伤到治疗时间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有统计学意义作为自变量,采用原值赋值,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性别、吸烟情况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校正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作为自变量,采用“是=2、否=1”赋值,以骨折延迟愈合作为因变量,采用“是=2、否=1”赋值,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病例组外固定时间、负重训练开始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男、年龄≥60岁或<12岁、饮酒、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手骨折、左侧、上/中段、楔形骨折、合并神经/软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瘢痕体质、保守治疗、内外定问题、骨髓炎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1.764,95%CI(1.431~1.951)]、年龄≥60岁或(12岁[OR=2.402,95%CI(2.195~2.764)]、营养不良[OR=1.274,95%CI(1.222~1.349)]、内外定问题[OR=1.421,95%CI(1.319~1.558)]、保守治疗[OR=1.102,95%CI(1.274~1.654)]、骨髓炎[OR=6.410,95%CI(5.157~6.987)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
2.2 疗效分析
骨折延迟愈合对象都手术治疗,手术均获得随访,复查随访,结果疗效肯定,6个月内均全部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
3 讨论
3.1 骨不连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显示,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合并症、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饮酒、年龄≥60岁或<12岁、营养不良、内外定问题、保守治疗、骨髓炎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饮酒会影响骨代谢,从而影响成骨作用,同时在骨折康复期间仍然饮酒的对象,往往嗜酒,饮酒量较大,多伴有脂肪肝等合并症,营养状况差。年龄≥60岁对象成骨作用较弱,多有代谢相问题,如糖尿病会影响骨代谢,从而影响骨愈合。而儿童尽管骨折愈合较强,但是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继发性损伤,同时创伤对象病情多较重,粉碎性骨折占比较高,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反而因此上升。内外固定问题如髓内钉松动、断裂、变形,石膏松动等,都会影响固定对骨折断端的加压效应,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对于骨折而言,断端加压会刺激成骨作用,适当的加压是骨愈合的重要条件,固定问题会导致生物力学作用异常、加压失效,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2]。保守治疗不进行内固定,对骨折断端的加压作用并不理想,同时部分对象可能负荷内固定的适应症,但是因耐受、经济条件等原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导致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直接影响骨的愈合,会引起骨坏死、骨增生等病理作用。
因此,需要重视营养管理、加强固定技术质量管理、预防骨髓炎、把握好保守治疗指征。
3.2 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
手术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主要方法,一旦发生延迟愈合,保守治疗的疗效往往较差。手术的关键在于对骨缺损进行充分的填充、去除坏死组织,改善骨折断端的血供,为愈合创造条件[3]。目前针对填充物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一般选择自体骨、人造颗粒,近年来骨髓移植、富血小板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这些技术都有助于提高延迟愈合的疗效,有条件的医院可尝试开展[4]。
3.3 小结
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危险因素的控制,诊断后多数需手术治疗,需要重视骨缺损的修补。
参考文献
[1]徐尚胜,王晋.骨不连的常见分型及治疗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09):754-755.
[2]叶明旺,莊华伟,万富贵.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形成因素及治疗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7):125.
[3]王玉龙,王明贵,贺小兵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02):131-134.
[4]王国伟,孙绳亮,窦洪磊.胫骨周围筋膜瓣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4):2277-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