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识字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2018-09-12郭焕荣

考试周刊 2018年67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识字课堂教学

摘要:《识字课堂教学策略方法研究》是一项很接地气的课题研究。这项课题研究,意在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现状,探索一套灵活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与方法,让生字充满生命,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学生乐学、会学,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识字;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外延要延伸,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识字写字是奠基工作,是基础工程,就像盖楼一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识字课堂教学策略方法研究》课题正是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和学校实际,探讨小学各学段能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不断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经过课题组成员近几年的研究与探索,认为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 关注“最近发展区”

俗话说:教师备课要三备,不备学生的备课不能叫真正的备课。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备教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了解学生的现实状态,一切从本本出发,一切围绕自己的教案,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讲,课堂教学何谈高效,课堂教学的适切性从何谈起。所以,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某老师在教授《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她采用的是登金字塔的方式教授生字,根据字的难度在设计金字塔,一步一个脚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让已有的经验得到激活和提升,也让学生有种获得的自豪感。

二、 着力激活“识字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有激情;有了激情,才会高效。所以,老师要把识字变成鲜活的生活场景,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和旋律,不断激活他们的识字兴趣,激活他们的识字愿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能可持续发展。前几天偶遇一个以前教过没几个月的学生,和我打过招呼后,我就听见她和同学说:“那是曾经教过我的语文老师,她教给我们‘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是‘碧字。”四年前,短短的几个月她记住的是我教她的这句顺口溜,喜欢这个识字生字的方法,我相信这个字她也将永远地刻在记忆里。还有,语文市十佳展示课的时候,某小学的一个老师讲解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里的“包”字,便是利用了古时候“包”字的写法,胎儿紧紧包在妈妈的肚子里,让孩子们生动形象地就记住了包字,而且还充分理解了“包”字的意思。这位老师还仔细地向学生介绍了“包”字从古代到现在的演变,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学生的识字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三、 “集散结合”讲“取舍”

一篇文章往往有十几个生字,而在这些生字里,除了一些和课文中语言材料联系不大或不属于教学重点的之外,其他的就要借助语言文字等进行随文识字,统筹安排。所以,识字教学环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前或课后的“集中识记”,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等对识字写字的作用,进行“分散识记”,读识结合,如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时,“银丝”这一词,学生通过查字典很易认识并书写,但只了解表层形象的词义,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语境反复品读,从文意中得出“银丝”喻指天游峰的险与高,通过深入讨论,更深层次地探索出扫路人的艰辛与高尚。这样的“随文识字法”,由感性分析上升到理性感悟,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最高目标。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繁杂,仅仅识字教学就包括字音、字义、字形、字用等方面,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个个兼顾。特别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经过一定时期语文学习之后,有了一定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情况下,识字教学就要学会适当“取”“舍”,选择难度大、易出错、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进行识记,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

四、 方法“灵活”有新意

教而有法,但教无定法。如果识字课堂一成不变,不根据生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求,一味地老师教学生学,学生何来兴趣,识字效果何来高效。所以,要花样翻新,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投其所投,送其所要,要让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要让无意识记忆占据优势。

1. 笑话游戏齐上阵,兴致浓厚效果明

学生刚入学时会接触大量而抽象的归类识字,可谓是学生學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会觉得学习这么多的汉字很枯燥。老师在教学中,就应学会穿插一些有关生字的笑话、口诀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学习“币”时,可以说,(“巾”对“币”说你戴上博士帽就会身价百倍了。)在学习“尽”时,(“尺”对“尽”说:“姐姐,检查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这样,识字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觉得识字真有趣,就会很高兴地在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中去,识字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而“游戏识字法”对于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提高学生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归类识字,可让同桌进行“拍拍手,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中,进行汉字重组,激发识字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识记效果。

2. 谜语儿歌顺口溜,寓教于乐好轻松

“猜谜识字法”适用于间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每个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汉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等,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帮助识字,激发学生情趣,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义。

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的“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易学易记。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的效果。如:“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再如“爪字头,平宝盖,小朋友真可爱”(爱);“小朋友们要坐直,身体不正就要歪”(歪)……

3. 加加减减换偏旁,编讲故事促想象

“加减改换”是利用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如学习“桃”,讓学生联想到“逃”“跳”“挑”“眺”等;学习“劈”让学生联想到“壁”“避”“璧”等;“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的识字量会大大增加。

对于较复杂的汉字,采用“编故事识字法”。巧妙联系生字部件,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给识字增添趣味性。例如:学习“安”字的时候,讲解“安”的来历:原来,远古时期的人们在野外的洞穴里居住,经常受到野兽或者恶劣气候的威胁。后来,人类学会了建造房屋,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把妇孺家眷安置在房子里,比在荒野洞穴里安全很多。因此,就有了房顶形状的这个字。在古代读“棉”,意思是“房子”。和“女”合起来,就是“安”。最初的意思就是“安居”“安宁”。这样讲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4. 字源识字图文茂,乐学乐记激发情

今天的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字源识字法”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现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孩子们看到汉字演化的每个过程。让学生思维总是处于一串相似事物所构成的动态演变故事中,激发孩子们识字的自豪感。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4》里的“火”字时,老师可以先神秘地划着一根火柴,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小的火苗闪动,拼读音节。然后启发儿童注意“火”的字形:“现在我来画一团火,最早的火字就是这么写的。”学生听了觉得新奇而有趣。接着又说:“后来觉得这字像‘火的形状,而不像文字,慢慢地变,变成‘——火到今天的‘火。”这样理解起来比较生动形象。再如:学习《爱如茉莉》的“幽”和“爱”字,可从东巴文字讲起,让学生明白了解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激发爱国情感……

“得语文者得天下”!老师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汉字,触碰先哲的记忆、重拾深厚的传统文化,体悟文明智慧的积淀……杜绝千课一面、千篇一律。汉字很小,横竖撇捺;汉字很大,连通中华。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瞬间特征”和学生思维的“发展趋势”,更换方式,创新方法,让识字课堂充满新意,充满生机,把生字变成有个性、有生命的东西,进入孩子的世界,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从而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浓厚的爱国情感。

作者简介:郭焕荣,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兴华路小学。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识字课堂教学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