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因素分析

2018-09-12蒋蓉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8期
关键词:树立人生观小学教育

蒋蓉

[摘 要] 小学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的形成时期,小学教师可以从反复教导、树立典型、言传身教、行动制约四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

[关键词] 小学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形成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是个体在人生体验中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也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小学阶段主要是教育学生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把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标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什么事物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看法。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系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着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都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每个地区都有一些人们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诚然,人在小学阶段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研究表明,7到14岁是人生观、价值观雏形的形成时期。这也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若是在这一阶段没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雏形,而是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再来进行矫正,那将会事倍功半。因此,认真分析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因素,对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渠道教导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重要途径

教导是讲解和教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多渠道教导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是纯洁的,好比一张白纸,而人生观、价值观则是在白纸上作画,它比直接在纸上作画难度大,因为它是间接的影响作画的。如果说直接作画是说一遍就可以了,那间接影响作画就要说两遍三遍甚至更多才行。事实上,在学校的班级建设中,如果班主任非常重视在平时的周会班会和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就普遍思想好,行为也好一些,班风自然好,因为学生在听教师教导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反之,个别教师不太重视这些的,学生的思想表现就会差一些。

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角度来说,人生观价值观是抽象的。但即便它是抽象的,也是由具体的事例汇总提炼出的抽象,而多渠道教导就是把这个过程还原。教导,是促使小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样,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应该通过多渠道教导来实现,进而真正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变,因势而为。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当学生觉得迷茫与困惑时,都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可以认为,当这些正确的思想教育在学生脑海中汇总时,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也就形成了。

二、典型事例的触动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必要条件

多渠道教导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的形成。同样,典型事例的触动也非常有益于小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的形成。因为事例的典型性,可能只有那么一件或两件事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一直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并发挥着作用,进而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这个比喻有些不恰当,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彻底”,而不能不痛不痒,也是这个原因。深刻、持久和冲击力大的事例所引发的思想教育(上文说过,这些思想教育的汇总,就让学生形成了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可以深化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其教育效果远胜日常简单的说教。由此可见,典型事例的触动是小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必要条件。

三、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主要方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文所提,这些思想教育的汇总,就让学生形成了人生观价值观雏形)是需要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的。其实,这一点的原因和前文所提的第一点是一样的,老师的言传身教,是用行动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教师的教导,是用语言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行动重于语言,但语言所能包含的,远大于行动,因此,我们认为,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主要方式。如果教师,只说不做,甚至言行相反,学生也就学会了言行不一。相关调查显示“有23.8%的教师有时或者经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63.3%的教师从来没有过,12.9%的说不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做不说,学生就只能看明白事物的表面,其中诸多重要方面是无法认识清楚的。或者说,教师的行动所传达的信息过少,那么学生的思想难免会出现狭窄和片面的问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也就比较浅显,更谈不上从容面对以后充满挑战的人生了。

四、学生行为与思想相制约发展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重要阶段

一般来说,学生的行动与思想应该是相互制约的。每一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他们打架、违反纪律、抗拒作业、撒谎骗人……毫无疑问,这些学生的行为是有问题的。那么,是不是教师平时的教导、言传身教都失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是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的,也能在事后自我检讨出自身诸多的缺点和不足,还能针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做出“下不为例”的保证。有时候可谓是言之切切,懊悔不已,但过去一段时间后,依然是照犯不误。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在犯这些错误时,已经完全不记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事后回想,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学生的思想都还不成熟,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还在成长中。特别是这些调皮的学生,他们往往存在好动、无法静坐等问题,这也恰恰是他们某些方面的发育落后于其他学生的显著标志。

毫无疑问,小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架构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是他们获得基础知识、树立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哪怕是一件小事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价值观走向。由此可見,研究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雏形形成的四个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当从反复教导、树立典型、言传身教、行动制约这四个方面着手,建构完整的小学生德育体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雏形,为打造其健全的身心素质提供最好保障的完整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范委启.校园文化管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3.

[2]张进辅.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引导[J].西南大学学报,2007(3):82-87.

[3]曹瑞,麦清,赵丽霞.小学生德育环境的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3(26):24-26.

(作者单位:湖南衡阳市石鼓区下横街小学)

猜你喜欢

树立人生观小学教育
人生观(一)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杜绝不良网络借贷
班级表扬日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者楷模形象的树立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