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个性化管理风格研究
2018-09-12许贵荣周振祥
许贵荣 周振祥
[摘 要] 校长管理风格就是校长个人相对稳定的学校管理观念和学校管理方式,校长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化管理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特色和风格。本文尝试从人格特征和管理类型两个维度出发,对校长个性化管理风格进行分类,并结合三个典型案例,进一步明晰:校长的职业个性特征与其学校管理风格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信任和尊重是校长个性化管理的基石;“个性特征+管理类型”的管理风格分类方式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分类模型的普适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个性特征;个性化管理风格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化管理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特色。为此,我们特别选取了区域内几名能够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来经营和管理学校,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路径,个性鲜明而又颇具影响力的校长加以研究,梳理其管理风格,提炼其职业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关于校长个性化管理风格的认知和界定,构建区域中小学校长个性化管理风格模型,希望能帮助校长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形成属于自己的管理风格。
一、理论研究
1.个性与校长个性
心理学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基本成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的基本特征则包括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校长个性指的就是校长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它是校长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是校长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校长基本个性在领导、管理学校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校长的个性主要体现为办学思想、管理行为、人格魅力等方面的独特性,也体现为社会责任感、献身精神、科学预见、自主意识、开拓进取精神等方面的共同性,它们是校长的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个体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产物。因为每个校长都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他们才能以不同的个性、精神面貌活跃在各自学校的舞台上,将学校办出个性,办出特色。
2.管理风格及其分类模型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把校长管理风格定义为校长个人相对稳定的学校管理观点和学校管理方式。我们从人格特征和管理类型两个维度出发,将二者加以融合,进而把校长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划分为:以XX个性特征为底色的制度型管理,以XX个性特征为底色的情感型管理和以XX个性特征为底色的综合型管理三类。即我们将管理类型分成了“制度型、情感型、综合型”三类;而个性特征维度我们主要提取校长个人职业人格结构中最为突出的优势特征加以阐述。
二、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反复筛选,最终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了三名有个性化管理风格校长(用A、B、C代替)。三位校长虽然在背景、学识、经历、个性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管理风格都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人格特性,他们领导下的学校都特色鲜明。
1.以“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底色的制度型管理风格
A校长属于临危受命,在学校问题重重之际接管了学校,却通过自己个性化的领导,在短期内力挽狂澜,扭转了学校的乾坤。这样的绩效绝非每个校长都能做到。在我们看来,A校长职业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敢于负责,勇于创新。在上任一个月后她就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并在会上大胆剖析了学校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一所学校办不好,第一責任人是校长”。而对于本校一名犯下严重错误的教师,A校长却能够不计前嫌,从学校大局出发,揽错于己,冒着自己被撤职的风险,说服了各级领导给这位教师一次改错的机会。A校长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个性特征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这样的人格特性为她赢得了全校教师的支持。说到开拓创新,面对自己接手之初学校的不堪局面,A校长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绝不肯当“维持会长”。她敏锐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致力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应该说一名缺乏开拓创新能力的校长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强势的性格特征以及学校当时的状况决定了她必定要借助于各项制度的出台与落实来拨乱反正,规范办学。为了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她建立了家长例会制度;为了扭转行业风气,重塑教师形象,她制定了教师十二不准;她让教职工知道个人的工作是整个学校宏伟蓝图的一部分,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围绕蓝图制定了各种标准,实行全员管理责任制,并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制度;为了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她又针对教师发展制定了培训制度、教研制度、反思制度,同时通过科研引领,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通过建章立制、狠抓落实,五年时间,学校脱胎换骨喜获重生。
2.以“执着践行、平和自制”为底色的情感型管理风格
B校长任职于一所初级中学。自他踏上领导岗位,十多年来兢兢业业,苦心经营,已将这所农村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学生向往、教师自豪、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山区优质学校。执着践行、平和自制是B校长职业个性中非常突出的特点。B校长的执着表现在他将“竭尽所能,把更多山区孩子培养成才,让知识改变学生的命运,不辜负父老乡亲的厚望”当成是自己始终坚守的信念。为此,他拒绝了上级领导调他到城里一所新建学校主持工作的好机会,十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扎根山区。并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学思路,并不遗余力地加以践行。他结合山区学校的特点实行了“发展性”管理,让学校充满活力。他的平和表现在从不以校长的权力压人,作风民主,广开言路,任人唯贤,学校的评先选优从来都是以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为依据,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他的自制则表现为不媚俗、不从众,始终保有一颗平常心,对自己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担任校长十余年来,从未脱离教学一线且教学成绩斐然;以校为家,恪尽职守,为山区学校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支持山区教育、稳定山区教育坚持从自己做起,毅然将成绩非常优秀的儿子留在学校而没有“随波逐流”地送去城里的学校……在我们看来,B校长基于自己“性格内向,不事张扬,喜欢专心致志做点事,只要认准目标,从不轻易放弃”的个性特征所采取的学校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就是以自己的情感去引领师生、管理学校。他认为管理者不在于如何运用权力去“管”人,而在于发挥非权力因素去“影响”人,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过程。他从修己入手,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师,对待教师真正做到了开明宽容、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坦诚关心。总之,B校长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涵养了学校的正气,真正做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使学校里干群师生心态健康、相处和谐,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管理效果:在学校里,教师们都能主动地去做该做的事情,很多教师都主动放弃了调动的机会,更有教师在调出学校后又申请重新调回本校。我们觉得B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很好地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那句话——“有效管理和领导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情感和心灵的密切沟通,领导力的核心是情感而不是权利。”
3.以“思想理性、德行仁爱”为底色的综合型管理风格
C校长任职于一所城区小学。在他的领导下,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3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多家省、市级教育刊物和新闻媒体,都对学校的办学情况做过综合或专题报道。我们认为,在C校长的职业个性中,理性和仁爱是非常鲜明的两个特征。他的理性体现在他具有学者的气质和风度,思维敏捷,有较强的预见性和运筹力,思维独特且极富条理,这点从他提出的异常明确的办学思想,以及在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制定的学校近期、中期、远期的办学目标,围绕办学目标形成的具体可行的工作思路中便可以看出来。而且C校长十分重视科研,曾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10多个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00多篇;参编著作20多本。多次被评为省、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并曾被评为“中国思想校长”。他的仁爱则表现在他对待每一位教师的态度上。上任之初,他就为自己定下了对待教师的六条原则:尊重关爱,真诚相待;不论亲疏,平等对待;发扬民主,敞开胸怀;明确责任,身处后台;帮助指导,及时补台;推功揽过,当好主帅。并遵照原则身体力行。更为难得的是,他能尊重教师间的差异,坚持差异管理,明确提出“普通教师保饭碗,优秀教师得发展”,做到“仁者事之以礼,义者待之以情,智者晓之以理,能者任之以职”。理性加仁爱的个性特征体现在C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中就是:既注重建章立制,以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仁者爱人的情感管理。以情感管理的柔性调和制度管理的刚性,同时以制度管理的规范性来弥补情感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最终达成刚柔相济,和谐互补的效果。
三、总结与分析
为期三年多的追踪研究,让我们对校长个性化管理风格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1.校长的个性特征与其管理风格的关系
校长的职业个性特征与其学校管理风格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是一种里与表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内在实质与外在形式的关系。校长的职业个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他的学校管理风格,而校长的学校管理风格又很好地体现了校长个人的职业个性特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就会相应地形成什么样的管理风格。因此我们觉得要培养具有个性化管理风格的校长,就应该先从了解校长们的职业个性特征入手。特别是校长本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个性特征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要知道哪些特征是校长应具有的共同性特征,哪些特征是自己的个别性特征,在个别性特征中哪些是自己的优势特征,哪些是一般性特征。对于自己個别性特征中的那些优势特征,校长自己一定要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和培植,为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管理风格提供实质性的保障。
2.校长个性化管理的基石是信任和尊重人
好校长在教学管理上往往不从众、不媚俗、职业个性突出、管理风格鲜明,这些在前文提及的三位校长身上都有体现。而校长要推行个性化管理,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要信任和尊重教师,获得学校师生的认可。信任和尊重是现代管理的基石,否则所谓的个性化管理就只是一句空话。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是人在管理,而不是“力量”或“事实”在管理。管理得当还是失当,取决于管理者在个人理想、奉献精神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表现。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让管理走向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共性,个性强调的是差异,个性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没有章法,而是要让章法在深入人心的同时,又富有一定的弹性。个性化管理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人性化管理的特色,可以有效发掘教师的潜能,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正如苏联教育家波尔特洛夫所言:“校长的个性,其博学、专业水平、分寸感、精力、组织才能等事实上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活动。”
3.校长个性化管理风格类型理论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构建的“个性特征+管理类型”的管理风格理论和以往的理论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虽然从“管理类型”维度,我们将其分成制度型、情感型、综合型仍有笼统机械之嫌,但在“个性特征”维度,校长个人优势职业个性特征的加入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使我们的分类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一分类模型的普适性。当然我们的理论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就“管理类型”维度而言,应该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我们可以仿效美国学者布莱克和莫顿的做法,依照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制度和情感倚重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等级,然后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若干种管理类型。这样一来就淡化了当前我们将“管理类型”三分所造成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因为在现实中,即便是A校长和B校长,也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制度型管理或情感型管理。校长们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制度和情感的运用通常是兼而有之的。原因就在于管理本身就需要权变,它要求学校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任何的绝对化和机械化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高级师范学校山东烟台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