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新闻频频 老师“变坏”了吗
2018-09-12
性骚扰、扒高铁、虐童、杀小狗、伤医……最近这段时间,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让人愤恨心痛的消息,都离不开“老师”这个身份。
这些老师并不能代表绝大部分,但我们也不能回避教师队伍里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
老师怎么了?“老师+”负面新闻为什么铺天盖地?
在我看来,这是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高要求与部分教师素养下降的双向不适应造成的。
长期以来,我们对老师的道德品质要求是很高的,也就是说,凡人可以犯的错,老师不可以。古人说孔子是万世之师。过去老师少,职业特殊,待遇也高,学养深厚,比较优秀的群体才能进入老师队伍,同时社会对老师也就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
如今,各类教师合计已接近2000万(不含培训班及一些非在编老师),教师整体素质不一定乐观,教师的待遇也并不高,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就是希望老师的待遇能赶上公务员。
但没有变化的是,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与期望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一般人有点违法乱纪可能不会成为新闻,或者焦点,但一旦遇到“老师+”,就非常容易成为新闻,甚至是焦点问题。加上部分老师素质的下降,出现问题的老师自然也就更多,于是“老师+”的负面新闻就越来越多。
更进一步,难道就是老师的问题吗?仔细想想就知道,可能不只是老师,在老师这个社会普通群体的背后,反映更多的是社会问题,一个社会意识问题。
扒车门的罗老师应该说非常有代表性。扒车门事件被披露后,面对如潮的批评,这位从教20多年的“优秀老师”不仅公开为自己辩解,面对当地教育部门的及时处分,还斥责教育主管部门说:学校凭什么让我停职?我教学又没有过错……为什么我的单位给予我不相干的处罚?
她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她知道错了,肯定不会这样做,更不会觉得委屈而去辩解。从她的辩解与委屈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她永远只有自己的规矩与道理,而不是这个社会的秩序、规矩。即便最后在强大压力下,她删除了自辩的言论,通过中央电视台公开道歉,但还在强调,如果没有他丈夫带的身份证,她会“和女儿流落街头”。言语之外,透出的都是自己似乎不得已的理由。
在自己的需要与私利面前,没有不可触碰的红线,没有必须的规矩,什么都是“不得已”。显然,这类人并不在少数,这类故事天天在上演,我们无非选择了无视。
上下学期间,在北京各著名中小学校门口,基本被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堵死。为自己接送方便就可以“横行霸道”,把车停在行车道、路中央,其行为与这位扒车门的老师有什么区別?这种大规模的违章既没有交警贴罚单,舆论媒体也闭口不提。为什么?无非在很多人心里,觉得是情有可原,或者不得已。社会上有请客送礼,家长们就会把这些请客送礼带进学校,带给老师。社会上各种灰色的做法,家长也会鼓励。家长行了这种无言之“教”后,孩子也自然学会了各种手段。想让学校与老师在一个普遍失范的环境下“出淤泥而不染”,恐怕做不到。
老师的问题,尤其师德的问题,我们不必回避,出现越多,越是治理的好契机,也是一个长期工作。但是,如果不解决背后的社会问题,老师的新闻仍然会持续下去。
(来源:财新网 作者陈志文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